徐中海
摘要:在中国细金工艺的历史发展中,明清时期北京地区的花丝镶嵌堪称顶峰,这个时期涌现出了大量的艺术珍品。文章试从当时的政治、文化背景下,以万历皇帝的金善翼扇冠和乾隆皇帝的金瓯永固杯为切入点,综合这两个时期的珍品,在造型、纹样、工艺等几个方面分析这种国宝级技艺,来启发当下的艺术和工艺品创作。
关键词:明清;北京;花丝镶嵌
一、概述
中国的花丝镶嵌又叫“细金工艺”,实为“花丝工艺”与“镶嵌工艺”两大制作技艺的结合,主要选取金、银、铜等贵重金属为基础原料,镶嵌珠宝、玉石等点缀物。花丝镶嵌作为传统的金属工艺门类,历史悠久,春秋时期已有雏形,历经了不同朝代的发展,到明清时期达到顶峰。北京、成都、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均有此工艺,但以北京最为精湛,号称“燕京八绝”之一,这与历史上花丝镶嵌本身的材料贵、工艺复杂、为皇家御用之物有关。
二、明清时期的历史沿革
明朝建立后,由于王权至上的原因和为了满足宫廷日用品的需求,明王朝宫廷开始选拔各地的能工巧匠为皇权服务,其中就有许多优秀的花丝镶嵌的技师。于是,花丝镶嵌在融合了各地文化和技术的基础上,开始有了明确的风格,这种风格不仅仅属于北京这个地域和宫廷的造物,多元的文化使得这个风格有了中华文化的属性,它的身上带有更多的中华文化的烙印。明朝花丝镶嵌的用料主要为金,用途涵盖了日常生活必备的各种器皿和首饰等物件,这个时期的代表作为万历皇帝的金善翼扇冠。万历皇帝的金善翼扇冠由前屋、后山和翅三部分构成,分别运用518根、334根、70余根直径0.2mm的金丝编织而成。金冠整体轻盈通透,金丝编织的均匀得体,无明显结头,两条金龙由金花丝堆垒而成,附着于后山上,生动威武,焊接处无不牢处和迷药处,体现出了当时制作者高深的焊接技术。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康熙年间,统治阶级为满足自身的需要,不惜巨资在宫廷养心殿成立了造办处,造办处为清宫内务府所属,是负责制造皇家御用品的专门机构。为皇族服务的造办处集中了全国技艺卓绝的工匠们,加上各地官府进贡上来的金属珍品,承接了明朝优秀技艺的花丝镶嵌进一步得到繁荣。清朝的统治阶级尊崇藏传佛教,器物的取型题材较之明朝更为宽泛,宗教色彩也明显浓厚。清朝时期传世的作品较多且制作技艺精良,尤其以乾隆时期的金瓯永固杯最具代表性。金瓯永固杯寓意大清的疆土、政权永固,高12.5cm口径8cm,足高5cm,杯口錾有回纹,通体錾有缠枝花卉,花卉处镶嵌有数十颗红、蓝宝石,珍珠和碧玺,杯两侧为双立夔耳,夔龙头各嵌珍珠一颗;底部是三象首为足,外形呈鼎式。金瓯永固杯是乾隆皇帝每年元旦举行开笔仪式时专用的酒杯,并作为皇室的祖传器物相传,是不可多得的清宫珍品。
三、造型特点及基本纹样
传统的北京花丝镶嵌的器物涵盖的种类很多,大的方向上包括宫廷日常用到的盒、盘、碗、杯、摆件、茶具、酒器、如意、首饰等,每个大的方向上又包含着许多具体的物件,如首饰中包括帽饰、头饰、扁方、发簪、手镯、戒指、指甲套等等。题材受宫廷文化的影响,主要选取龙、凤、如意、寿桃等代表吉祥尊贵的造型,不同于民间的金银制品,龙、凤是封建朝代民间所不能使用的造型,金光闪闪、不惜材料的造型使得北京花丝镶嵌可以不顾忌成本,没有大小的概念,只是为了满足于皇室的需要。
基本的纹样取决于花丝的构成,明清时期常见的基本纹样有几何纹、图案纹等。其中几何纹包括锯齿纹、回纹、套古钱纹、卷草纹等,图案纹包括自然类、植物类、动物类等题材的纹样。这些纹样以一种元素的相同重复或有规律地排布为主要特点,既可单独使用,又可以作为锦地使用。
四、工艺技法
花丝镶嵌之花丝工艺:花丝工艺是丝的艺术,经过前人的经验和总结,现今的花丝可大致分为素丝、花丝、巩丝、小松丝、泡坯丝等三十多种,而优秀的花丝技工可在实践的操作中不断创造着新式的花丝,丰富着花丝的种类。花丝工艺基本技法用八个字来概括即为:掐、填、堆、垒、织、编、攒、焊。这八种技法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次序上的搭配。
花丝镶嵌之镶嵌工艺:镶嵌工艺是宝石等材料与贵金属结合的技术,它在北京花丝镶嵌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镶嵌工艺主要依附于花丝工艺,或言之花丝工艺也突出了镶嵌工艺,正因为有了镶嵌工艺的存在,花丝镶嵌才能更好地表达出更多的层次和美感,两种工艺的相互配合使得北京花丝镶嵌不同于其它各地的花丝或镶嵌工艺,具备独特的北京地域风格。从明清时期的北京花丝镶嵌技术上看来,镶嵌工艺主要分为锉、锼、崩、挤、镶等几种。
五、总结
明清时期的花丝镶嵌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及艺术风格,深刻影响着之后的花丝镶嵌作品。深入研究明清时期北京花丝镶嵌的珍品,有助于了解当时宫廷及社会的真实风貌。总结花丝镶嵌的艺术价值,对当代的艺术品及工艺品创作都会有所启发。2008年,北京花丝镶嵌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随之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
参考文献:
[1]杨小林.中国细金工艺与文物[M].科学出版社,2008.
[2] 梅宁华,陶信成.北京文物精粹大系——金银器卷[M].北京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