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占利
摘要:科学与人文的结合是当前世界发展的潮流,地理教学在培养学生科学与人文素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地理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不仅有利于地理学的发展,更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关键词:地理教学;科学;人文素质
在高科技时代,研究地理教育,有利于人和自然和谐发展,而且地理在社会上的价值也日益凸显。学校是培养学生的重要场所,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学校要研究地理环境及人地关系为职能的地理科学,培养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素质。《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中明确提出“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世界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所必需”。吴传钧院士也曾谈到:“地理教育是一件头等大事。它不仅关系到发展地理学的问题,更主要的是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问题。”
一、通过地理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
如今世界是综合国力的较量,核心是技术和人才。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要始终紧跟时代的步伐,开拓创新,以学生为本,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现阶段,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企事业等用人单位最看重的素质,所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地理教学在提升学生科学素质的方法。
(1)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究精神。例如:在论述“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可以设置一下情节:二战前,德国人将盟军登陆的消息告诉本部,但本部没反应,最终使其顺利登录。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的假象会使学生很快产生兴趣而进行探讨。
(2)想要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意识就要鼓励学生勇敢质疑。学生有疑问才能去想办法了解,而促进科学发展。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习惯。例如:“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地扩张说”都是科学家提出疑问并根据发 现的陆地形状和海底岩石创立了相应的学说。
(3)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精神。积极的探索精神,是通过不断的实践中培养出来的。这种精神需要毅力,地理正是需要顽强毅力的学科。明代徐霞客跋山涉水34年,走遍16个省区,终于完成了《徐霞客游记》。这些成功的例子都可以讲给学生听,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斗志,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
(4)激活学生创新思维。加强逆性思维,若逆向思维能正面突破时,反过来想,往往可以茅塞顿开。维格拉就根据海岸线吻合现象,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5)要加强求异思维训练,勇于提出自己不一样的意见。李四光的求异思维冲破了“中国无油”的错误说法,在新疆找到石油。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创新。
(6)加强发散思维训练。学生应多在许多认识上争论,进行探索。例如我国东北重工业基地就是根据德国鲁尔区而整治的。
(7)加强集中思维训练。这需要大量的资料,还要多观察。例如:要归纳开发西部开发政策,需要对地形,河流,工农业,商业进行考察。
(8)加强对地形图的训练。对读图进行培养,有利于简明表达地理事项及其特征。并且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进而增强创新能力。
二、通过地理教学培养学生与自然和谐意识和道德情操由于我国教育在自然环境与人类与生存环境相互作用的问题缺乏深刻了解,所以要加强对可持续发展。所以,当前地理教学应该重点强调地理环境与人文关怀,强化培养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强化人文意识。
(1)培养学生爱国精神。地理教学要培养学生对祖国热爱和对祖国河山的认识,使学生能够有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让学生建立起全球意识和国际意识。
(2)培养学生关心现实的使命感。要培养学生关心社会时事,要增加服务社会的责任感。要教学生们增强对乡土的地理考察,要了解对自然,人口,经济的变化,还要根据掌握的知识加以分析。
(3)强化学生环保意识。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我们在分析地理环境时,要分析各要素,还要循环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使资源既可以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也不会影响下一代的使用,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最大发挥。
(4)强化人文关怀意识。人们应该更加关注自然领域,把注意多用在保护环境带来的巨大的污染问题,所以不能再单纯强调经济发展,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确立新的发展观,保持人与自然互惠的关系。
(5)促进人类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工业革命给人和环境带来巨大的污染问题,所以,不能单纯的强调经济的发展,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确立新的发展观,保持人与自然互惠的关系。
三、结语
综上所述,科学和人文的结合是人类发展必须的,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有远大目标,培养适合社会的高素质全面型人才,肩负起促进科学发展的重任。
参考文献:
[1]刘宵.高中地理教材伴侣[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2]王建.现代自然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袁书琪主编.地理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保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