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会
青春是一朵盛开的花,鲜艳多姿却也娇嫩无比,正如花开的日子并不都是风和日丽,成长的岁月也会遇到阴霾和风雨——心理健康问题便是其中之一。近来,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学校的广泛重视。据长期教学观察,学生中有心理问题的很多,在这个年龄阶段,主要表现在狂躁、逆反、自卑、交往恐惧、抑郁等,这些不良情绪困扰着他们,成为他们成长的烦恼。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心理健康特别重要,教师不但要传授给他们知识,更要做好他们的心理疏导工作,对不同的心理问题,采取不同的心理指导方法。
案例一:一个长得挺漂亮的女同学给我发了一条信息:“老师,你有时间吗?”她讲了两件事:一是学校组织演讲大赛,她认为自己很有实力,应该拿第一,结果,连决赛也没进。二是她自己的音质很好,普通话也不错,应聘学校的广播员却被淘汰。她心里难过,一直以来她都认为自己是优秀的,现在,她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总觉得抬不起头,无脸见人。对于一个高一的学生来说,在几天内连续受挫,心情不愉快是可以理解的,但感觉无脸见人,影响了学习和生活,就是一种心理问题。
此案例反映了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一种心理障碍——自卑。
自卑的根源是复杂的,有生理上的原因、性格上的问题、成人的贬抑性评价、个人生活不尽如人意、事件中经常遭受失败和挫折、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学生自卑心理的产生。自卑者多数孤僻不合群,自己把自己孤立起来。
心理学家认为,当人独处时,心理活动就会转入内部,朝向自我。自卑者长期独处,心理活动的范围、内容就会变窄变小,只能翻来覆去在某几个问题上转,加上个人认识的局限,就会使心理活动走向片面,从而陷入深深的自卑之中不能自拔。克服学生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可采取以下六法:
1.行走时抬头、挺胸,步子迈得有弹性。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改变走路的姿势和速度可以改变心态。
2.抬起双眼,目视前方,眼神要正视别人。
3.当众发言:当众发言能克服羞怯心理,增强人的自信心,是提高热情的有效突破口。
4.众人面前显显眼。如当步入会场时有意从前排穿过,从容地坐到自己的座位上,以此来锻炼自己。
5.赞美自己。每个人都有缺陷,要多欣赏自己。
6.用成功来提升自己。
案例二:一个白净秀气但有点内向的女孩子,虽然学习成绩一般,却有一定的工作能力。最近,临近考试他却心烦意乱,学不进去,好像换了一个人。上课难以集中精力,作业质量明显下降。为什么?我觉得有点怪。
在她的QQ空间我看到了这样一段话:什么时候,我的梦里有了你;什么时候,我不再无忧无虑;什么时候,我不再随便放我的日记;我一时想不起。我知道,我总想看到你,喜欢与你在一起,期盼你向我借橡皮,期盼你要我解难题。这不正是情窦初开的高中生早恋的心灵真实写照吗?
她恋爱了,道出了自己心绪的矛盾与挣扎。这时他们开始探索和尝试那种“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的爱的奥妙和甜蜜,无限的神往,莫名的困惑。
我告诉她,对异性有好感是正常的,同学相处怎能没有感情?但现在你们的身体和心理都还没成熟,过早地想这些事只会给自己造成伤害,没熟的果实是酸涩的,早开的花也会早谢。对待早恋的学生应该像对待娇弱的物品,轻拿轻放,细心疏导,切不可粗暴对待。
情窦初开是自然规律,两情相悦是天性使然,如不正确疏导,就好像因下游淤泥堵塞而导致河流改道一样,能使一个好好的人变了。
案例三:高三(3)班的李晓红从小就聪明伶俐,很听父母的话,是一个被人称赞的好学生。可近两年来她变了,凡事总爱与父母顶嘴,自作主张,有时还偏要同父母对着干。考试过后,父母问她考试成绩,明明考得不错,她却偏说不及格,父母想与她说话,她却用“不要打扰我学习”为由加以拒绝。
这是典型的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指人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高中生逆反心理多表现在“顶牛”、“对着干”、“自暴自弃”“不听话”等。而这种情形最容易使老师、父母恼火。老师、父母越是恼火,对他越是训斥,这样就会使他越反感。
自我价值和尊严对人的生活具有特殊的意义。当外在的劝导影响或威胁到人们的自我价值的时候,人们就会有意无意地进行自我价值保护,对外在的影响起反向的反应。如果父母和老师站在权威的立场上批评或否定子女,不留情面,子女就会反其道而行之,所以就会与父母闹别扭,以显示自己的自尊和力量。所以,要有效地说服别人,就必须给别人留面子,维护他们的尊严和价值。
告诫学生,我们生活在大千世界,都是凡胎肉体,注定要面临受挫与失败。我们的一生会遇到许多的挫折和不开心的事,生活有灰暗的一面,也有阳光的一面。在我们的生活中,要有阳光,要会感恩,要用平常的心看待我们所遇到的困难,只有经历了风雨的洗礼,我们的人生才会精彩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