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辉
摘要: 当前中小学教育改革的方向应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法制教育的转轨。教育是为了培养新世纪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接班人,是21世纪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法制基础知识教育,使法制教育渗透到每个学生心中。历史学科教材中对法律的介绍比较多,如何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历史教学法制教育德育教育
邓小平同志曾经提出了“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历史教师首先要重视法制教育。部分老师认为法制教育是学校领导和班主任的事,谈法制和教学内容没关系,会影响教学进度和质量。殊不知现在不少青年学生法制观念比较薄弱,尤其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期,社会上各种道德准则、价值观的冲突,加之学校周边网吧、游戏厅大量存在,学生难以抵制社会上种种诱惑。如今中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和法制意识的培养。唐代文学家韩愈曾对教师的责任作了深刻的解释:“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将“传道”放在首位,告诉我们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深刻认识到做人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重要性。古人尚且如此,作为素质教育下的历史教师,更应该重视法制和德育教育,将其放在教育教学的首位。
其次,在备课中要精心设计,精心选择,根据教学目标,结合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科学又行之有效的法制教育教学案例。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挖掘出法制教育的素材,找到实施的切入口,把历史教学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再选择恰当方法,这样渗透才不会落空。同时教学案例忌空,空不能在学生心灵深处留下印记;忌高,太高,悬在空中,使人感到不真实亲切。目标要实,从小处着眼,以小聚大,要让学生切身体会法制对自身的重要性。
再次,利用课本知识进行法制教育。利用课本知识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自然是最直接、快捷而有效的途径。例如我们在学习罗马法作用时,知道它可以调整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缓解社会矛盾。老师可以强调它虽然从根本上维护奴隶主的利益,但使得平民包括奴隶的地位较以前有了一定改善和提高,突出法律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十分重要。再如学习资产阶级法律时可以看出资产阶级法律是用来打击专制,保障民主的。在现代史的教育中,中国工农红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红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法宝,解放军铁的纪律是战胜日寇和国民党八百万军队的保证。让学生懂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有完善的法律作保证,才会有和平发展的繁荣局面。尤其我们学习新中国成立后所制定的法律,使得广大人民群众能更好地行使民主权利。老师可以让学生感受、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选举法》等给我们带来的真正的民主,法制对社会和个人都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用优秀历史人物和他们的事迹对学生进行教育,以他们为楷模,做对社会有用之人。如陈胜、吴广不畏强暴揭竿而起,于谦一心保卫国家“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邓世昌“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谭嗣同喋血街市、唤醒民众;共产党员吉鸿昌“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等等。另外,可以通过学习古今名人的名言警句使学生体味其中丰富的做人道理,培养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如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为家”;司马迁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品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孙中山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利用这些中华民族几千年沉淀下来的伦理道德和优秀品质,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道德品质,规范行为。
最后,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内外活动,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举行知识竞赛,组织法制是否会制约民主的辩论会,观看电影,开展影视评论,编辑历史小报,举行历史报告会、故事会,组织观看影视录像,举行法制教育会等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外教育活动。这样可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到法制教育,通过实践激发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树立报效祖国、建设美好未来的远大志向,也可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接受规范教育、法制教育。
在对学生的法制教育中,不仅要向他们传授法律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法律观念,所以在历史教学这个阵地上进行法制教育内容就显得尤为必要。在新形势下,中学历史教学一定要抓住发展契机,更好地定位,增强中学历史教学与法制教育的实效,注重德育与法制的渗透,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