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阅读教学如何实施

2012-04-29 09:36马建英
考试周刊 2012年5期
关键词:批判性文本课文

马建英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与教学正孕育着一场深刻的变革,要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每一位教师必须从教育情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彻底变革。语文素有“百科之母”的美誉,因而,语文教育工作者更应走在新课改的前列。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新课改背景下的阅读教学该如何实施呢?

1.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

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应该仅仅告诉学生自己和教参对课文的理解,而应该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教会学生阅读是“大语文教学观的要求”,也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语文教学观念,改革语文教学方法,认真指导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方法有多种,主要有精读、泛读、细读、速读、默读、朗读、研读等,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特点,如散文、诗歌宜大声地有感情地诵读,读得手舞足蹈、号啕大哭,能够将自身融入作品中最好。在此,教师可通过具体教读一些散文、诗歌例作等,教学生掌握停顿、语气、语速的技巧,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如遇小说,一般可同时使用三种阅读方法,第一步,速读课文,整体感知小说情节结构,了解环境描写。第二步,精读小说,赏析人物形象。第三步,细读小说,由细节描写赏析入手,结合三要素把握小说艺术特色、主旨和社会意义;如遇价值不高的文章,泛读是最好的选择,教师可指导学生养成“一目十行”的技巧。只要是值得探究的文章,教师都应该要求学生好好研读。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方法的指导。文章由字词句组成,研读课文不可以撇开它们,坚守“字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由文本语言出发,从修辞、构造、表达方式、句式特点、句子成分关系等出发探究文章的内涵及文化意蕴。

2.促成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

对话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哲学思想,用哲学家的话说,是建立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广义的对话,可以不直接发生在人与人之间,而发生在人与人的精神产品亦即人与各种文本之间。这种对话并不以口头语言的交汇为特征,而是通过人对文本的理解和批判展开。

在语文教学中,作为文本的教材是语文学习的凭借,因此学生不可避免地要与之进行交流和对话。在这里,教材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被理解、被记忆、被复述的对象,而是与学生积极对话的另一个主体、另一种意识,它作为一种表达,与学生进行着意义的交融。学生面对教材时,不仅仅是解释与记忆,更重要的是理解。“在解释的时候,只存在一个意识,一个主体;在理解的时候,则有两个意识,两个主体。对客体不可能有对话关系,所以解释不含有对话因素……而理解在某种程度上总是对话性的”。“理解不是重复说者,不是复制说者,理解要建立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内容”,“理解是能动的,带有创造性质”。把语文教材当做主体,促成学生与它的直接交流与对话,用学生对课文的整体领悟和感知代替教师对课文的条分缕析,对于改变语文教学复制有余、创新不足的现状是大有裨益的。

3.加强学生多元性思维训练。

西方流传一个故事,大概情节是:一个大盗,在家里摆放了一张床,他把从屋前经过的路人都抓进去,量长短。比床长的,锯短;比床短的,拉长,让所有人与床一样长度。

同一性思维,对同一篇课文,只有一种解读、概括和归纳,它的优点就是有规定性,可使人获得共性认识,不足之处是单纯地把事物分成是否两面,非此即彼,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只有正误之分,后果不堪设想。多元性思维训练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训练学生多元性思维,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的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

4.加强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多进行批判性思考。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及素质教育的标志性概念,是指在教学中,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合作学习小组一起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批判性思考能力是指这样一种思考能力,它能有目的地和正确地来对待、分析和证明某种观点,并能解释该种观点的真实含义,最后达到有效地解决某种问题的目的。因此,从更通俗的角度来说,批判性思考能力是指人们在面临外部世界、外界事件和自己需着手解决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精神方面正确的知识、能力、态度、习惯和专长,并通过解决各种问题而不断增长自己新的知识。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就是一个会学习的人,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可以最大限度地厄制“人云亦云”的“群体思维”和“随大流”的潮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是教育成功的重要指标。

5.利用信息技术。

网络时代信息爆炸,《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要求学生“能使用多种语文工具书,学习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处理信息资料”。不掌握这种能力,是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的。可见,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能力是时代的要求。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知识。”这不仅为阅读教学撑起了一个新支架,而且为终身教育指明了方向。它给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输入了新的血液。其中,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氛围民主自由,调动了兴趣爱好,激发了求知欲望。抛开高考压力,哪个学生不喜欢?

有了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高中语文教学完全可以调整课程的内容和目标,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所以,网络环境下的高中语文阅读课应运而生,“以信息技术优化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提出也水到渠成。其核心就是“优化”,即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网络技术,改变以往语文阅读教学的模式,以取得学习过程科学合理化,学习效果显著优良,探究合作系统化,学习观念自主化的最终效果。

猜你喜欢
批判性文本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背课文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