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来中国学习汉语的留学生数量也日益增加,因此加强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势在必行。推广汉语教学需要有适合学科特点的词典与之配合,但编写一部既能满足汉语教师日常备课需要,又能为外国人答疑解惑的汉语词典绝非易事。施光亨、王绍新主编的《汉语教与学词典》(以下简称《教与学》)却将两者成功地结合在了一起。
该词典于2011年3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是一部供汉语教师和中级阶段的汉语学习者使用的中型词典。正文共收录条目6300余条,内容覆盖了汉语水平考试和教学大纲中的所有常用词。编者坚持“义必有例,例多为句”的用例标准,力图使例句从语义、语法和语用等不同方面体现词语的功能。词目的具体体例为:汉字词条——汉语拼音——笔画、部首——词性——英文对译——简明释义——例语例句——提示或比较——扩展。《教与学》能够站在汉语学习者的角度,将生成性原则贯穿于全文的始终,代表了对外汉语词典领域的最新成果,因而值得推崇。
一、《汉语教与学词典》的独特之处
纵观对外汉语词典的发展史,外向型学习词典正在逐步摆脱内向型词典的束缚,开始走一条真正适合外国人需要的、具有对外汉语特色的词典编纂之路。王力在编著《中国语法理论》时指出:“本国人觉得平平无奇的,而外国人读了,觉得是很特别的,这正是极值得叙述的地方。”《教与学》从外国人的角度来观察、分析这些“特别的”地方,和同类的其他词典相比,体现出了诸多独特之处:
(一)使用“提示”对释义和举例中未能体现之处做进一步说明
“简明的释义有时并不能把某些词语的功能、用法等地方都交代清楚;虽尽量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例句,但外国读者不一定能从中归纳出规律性的认识”(施光亨、王绍新,2011)。所以,《教与学》特别设立了1900余条“提示”,用以对释义和举例中未能尽现之处做进一步深入的说明。这是编者用力最勤,也是本词典最值得称道的地方。《教与学》中的“提示”可以分为语音提示、词汇提示、语法提示和语用提示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1.语音提示
由于相邻音节的相互影响或表情达意的需要,有些音节的读音要发生一定的变化,这就是“语流音变”。这种属于超音段的韵律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薄弱环节,也是容易让人忽视的地方。因此,《教与学》特别补充了“啊、八、不、七、一”的变调问题。
2.词汇提示
《教与学》中的词汇提示包括词义提示和离合词提示两个部分。
(1)词义提示
词义是由理性意义、语法意义和色彩意义组成的。其中,词的色彩意义很难通过释义和例句表现出来,因而需要特别指出。
1)感情色彩。指的是词语搭配使用所表达出来的褒奖、肯定;贬斥、否定或中性的语气和态度。最典型的用例为对“太”的提示:a.“太”表示赞美时,句末多带“了”。表示过分时,句末可带、也可不带“了”。b.“太”可以放在否定词“不”的前面,构成“太不”,使否定的意思更强,后面的形容词、动词一般是褒义的或中性的;“太”也可以放在“不”的后面,构成“不太”,使否定的语气比较委婉。
2)语体色彩。例如对“保重”一词的提示为:“保重”多用于口语。向对方表示问候、祝愿,不说“请保重你母亲的健康”。又如对表示“失败”之意的“负”字的提示为:这个义项的“负”多用于书面语,口语中单说时,常说“败、输”。类似的词还包括一些亲属称谓等。
3)民族色彩。主要用来说明具有中国特色和符合中国国情的词文化背景。例如“甲”的提示为:中国传统用来表示排列顺序的这一类汉字符号共有十个,常用最前面的“甲乙丙丁”四个,相当于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又如对“千克”的提示为:“千克”是中国的法定计量单位,也说“公斤”。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非法定单位为“斤、市斤”。
词汇中有关词义方面的提示还包括词的比喻义和引申义。例如对“扮演”一词的提示为:“扮演……角色”有时比喻人在社会上、工作中所起的作用,如“在工作中,他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表示“靠近”的“边”字的提示为:这个义项的“边”可说“身边、耳边、嘴边”等,意义有引申,如“在老人身边”,意思是生活在一起。
(2)离合词提示
众所周知,离合词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外国留学生容易将离合词和动宾结构的双音节及物动词相混淆,说出“我今天下午要见面王老师”“他帮忙了我,我一定请客他”等错误的句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与学》先在注音时用“/”将离合词的拼音分写,采用形式上的标志对两者加以区分,后用提示说明离合词的结构特征及用法。这种简易的方法对留学生学习离合词是十分有效的。如:辞职cí/zhí,其提示为“辞职”是动宾结构的离合词,中间可以插入其它成分,如“辞了职你打算做什么?”后面不能带宾语。类似的词还有“打针、保密、报仇、毕业、涨价”等。
3.语法提示
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词语实现用词造句的交际目的是语法提示的重要作用之一,其内容主要涉及词语形式的改变、在句中的位置、充当的句子成分、常用固定搭配等。郑定欧指出:词典中语法信息的处理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隐性的,即把语法信息体现在设例中;一种是显性的,即以不同的方式把语法信息归纳出来。《教与学》中的语法提示属于典型的显性方式,具体表现为:
(1)词形的变化。主要是指某些双音节动词或形容词重叠使用的情况。例如“安静”的提示为:“安静”可重叠为“AABB”式,如“安安静静的生活”;又如“打扮”的提示为:“打扮”可以重叠为“ABAB”式,如“你穿得太随便了,该打扮打扮”。类似的词有“比较、笔直、别扭、冰冷”等。属于词形变化的情况还包括“ABB式”“AAB式”和“半A半B式”。
(2)词语在句中的位置。由于汉语中的虚词和关联词在句子中的位置灵活多变,用法比较复杂,有时甚至可以省略,也是外国人学习的难点,因而需要特别提示。比如《教与学》对关联词“不但”的提示为:前后两个句子的主语相同时,“不但”在主语之后,主语不同而谓语相同时,“不但”应在主语之前,前一个句子的谓语可省去。
(3)在句中充当的句子成分。例如:形容词“正好”在句中作谓语、补语,不能作定语,如不说“正好的衣服”“正好的钱”。
(4)常用固定搭配。对于本族人来说,这些固定搭配都是习以为常的,人们说话的时候不会考虑一个词的前后分别和哪些词搭配使用。但对于缺乏语感的外国人来说,《教与学》将这些惯用搭配指出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偏误的产生。比如提示“站”后面常有助词或补语,如“站着、站在、站住、站稳、站起来”等;又如动词“打算”的宾语都是动词性的,如“打算做什么(/好好儿休息一天)”;有关“保持”一词的提示为:“被保持的常常是抽象的东西,不能是具体的东西”。同类的用例在“提示”中占相当大的比例。
4.语用提示
指的是在不同的场合使用的语言形式要符合交际环境的需要。这与词语所针对的表达对象、语境、场合、礼貌与否等有密切关系。目前同类型的其他词典对词语语用功能方面的描述鲜有涉及,但《教与学》对所收的大量词语都设置了“语用提示”,其标志词通常为“多用于”“常用于”。例如对“重点”一词的提示是:“重点”多用于工作、学习、制定计划等有关全局的事情,不用于日常生活。再如对“东西”的提示是:说“东西”对人表示喜爱时,常用于年龄小的或地位低的人,不能用于尊敬的人,也不能用于正式场合。
(二)首次明确地将“教”作为词典的重要内容提出来
词典的名称为《汉语教与学词典》,也就是说,它不仅告诉学生如何学,还要告诉老师如何教。对外汉语教学讲求“精讲多练”,那么所谓的“精讲”主要讲什么?怎么讲?讲到什么程度才到位?这是令对外汉语教师困扰的问题。很多教师在备课时为了查一个词,要翻阅好几本词典,把所查结果综合起来,才能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教与学》的编者们结合自己多年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将自己宝贵的教学经验无私地与大家分享,不失为汉语教师理想的教学参考资料。
(三)在名词前标明与其搭配使用的量词
对于大部分外国人来说,其母语中都没有量词,因此,量词的漏用或误用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偏误之一。《教与学》在所收的名词前都列出了与之搭配的常用量词,学习者可以根据实际表达需要选择合适的量词,十分方便。例如名词“花”前标示的量词为:枝、朵、束。
(四)补收了大量其他词典漏收但外国人容易产生疑问的近义词组
《教与学》共设740余组“比较”,对外国人不易区别的近义词语进行了辨析。其中,“衣、服、装”在构成合成词时的区别,以及对表示饮食、住宿类的旅馆、宾馆、酒店、饭馆、食堂等词的辨析都是同类型的其他词典没有收录而本词典首次收录的。
二、《汉语教与学词典》的尚待改进之处
与同类的其他词典相比,《教与学》虽有不少明显的优势,但从其具体的使用情况来看,《教与学》似乎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一)扩展的范围超出中级学习者的汉语水平
扩展中列出了大量由所查字组成的双音节词、词组、成语或固定搭配。这对扩大学习者的词汇量有很大帮助,但由于对词语的选择没有限制,再加上没有注音和具体的释义,所以多属于难度较大的超纲词汇。因而,对于大部分学习者来说,既读不懂,又无法查阅,所以起不到示例的作用,反而增加了他们的记忆负担。即使是汉语教师,也因为其没有标明这些词属于哪级词,需要他们自己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要来确定哪些词该教,哪些词不该教。例如:“不”的扩展项共有176个。其中“不单、不动产、不置可否”等词是大纲中未收录的,而且也不是常用词,可考虑予以删除。
另外,由于扩展中既包括在举例中使用过的词,又包括未使用的词。再加上数量大,字体有别,正序、逆序位置不定,在格式上显得很凌乱。我们认为,如果这个词在例子中出现过,那么在扩展中就没有必要再列出了。
(二)检字法过于单一
《教与学》中只有部首检字法,这是编者在假定汉语学习者不知道汉字读音的情况下使用的一种有效的查字方法。但前提是学习者有一定的汉字基础。因为即使学了一定量的汉字,但找不出部首或找错部首的话,将没法查到想查的字。所以,如果能在凡例中对部首检字法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予以说明,相信对学习者更有帮助。
我们还注意到,编者在每个单音节字的右侧注有笔画数和部首。但是,只有查到了目的字,才能看到这些信息。因此,这对查字典没有帮助。《教与学》的主要对象为中级以及中级以上的学习者,对于他们来说,是否还需要在词典正文中将笔画和部首标出来是仍值得商榷的。此外,如果考虑到部首检字法的需要,标注部外笔画可能比标注总笔画数更有帮助。
有时候,汉语学习者已经知道了某个生字或词的读音,也通过英文注释知道了其大概意思。只是想通过查字典来知道它的具体用法,那么这时使用音序法是最方便的。因此,本文建议编者在修订时将音序法补充出来。
(三)个别义项属于比较生僻的用法
和内向型词典不同,《教与学》主要针对的是外国人。在词典义项的编排上不用讲求词义的全面性,但要特别注意其规范性和使用频率。在《教与学》中,“保险”的第三个义项为:“保证能办到,不会出问题”。我们把其具体用例“保险没问题”这种说法代入针对汉语本族者使用的北京大学CCL现代汉语语料库中,只搜到两例这种用法。而另外两个用例“他保险会来的”和“保险能完成任务”则无一例这样的用法。为了减轻学习者的负担,同时考虑到词典编写的经济性原则,可以把一些比较生僻的义项和用法排除在外。
(四)插图的使用具有较强的随意性
使用插图是词典编纂过程中增强趣味性的表现之一,但如果标准不统一,就容易表现出较强的随意性。《教与学》中共有41幅插图,主要涉及名词和动词两大类。以名词中的“熊”为例,其右侧的插图却是“熊猫”。虽然它的下面还有一个和“熊”组成的双音节词“熊猫”,但乍一看还是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如果能够更改图片的位置,就可以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可是,为什么给“熊猫”配插图,而不给“熊”配插图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又查阅了词典中其他动物类名词的配图情况,发现也都没有配备相应的插图。例如:兔、鸡、狗等。我们认为,对于插图“使用与否,何时使用”的情况应当有一个明确的标准。
(五)词典中术语的使用过当
《教与学》的“提示”和“比较”中使用了大量的语言学术语。例如:兼语、介宾短语、心理动词、被修饰的中心语等。对于汉语教师来说,使用起来没有什么问题。可是对于广大外国留学生来说,有很大的阅读和理解障碍,因而对学习词典中出现的术语应加以限制。
国内外汉语教学的迅速发展,一方面对外向型词典的编纂提出了迫切需求,另一方面为对外汉语词典学理论的建设和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与学》适应国际汉语推广的需要,是将对外汉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有益尝试。这一领域还需要更多的人加入进来,为编纂出更多、更好、适合师生共用的外向型词典而努力。
(本文由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参考文献:
[1]高慧宜.一部易查易懂的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商务馆学汉语词典》评论[J].辞书研究,2009,(6).
[2]鲁健骥,吕文华.编写对外汉语单语学习词典的尝试与思考——《商务馆学汉语词典》编后[J].世界汉语教学,2006,(1).
[3]郑定欧.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学刍议——调查与反馈[J].世界汉语教学,2004,(4).
(刘丽琨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