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
“东方名家名剧月”作为上海举办的全国性文化品牌项目,已经举办第五届了。它立足长三角,邀请全国的精品剧目来沪会演,不啻为奉献给上海观众的文化盛宴,也为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增添了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作为东道主之一的上海昆剧团,这次奉献了两部根据传统经典改编的剧目《长生殿》和《邯郸梦》,既展示了昆曲遗产的厚重底蕴,又凸显了文化经典与当代接通的不朽价值,产生出老树开新花的审美效应。
自然天成《长生殿》
《长生殿》是中国戏剧史上的杰作,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也可以说是上海昆剧团的镇团之宝。在众多有志于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人士的支持和努力下,上海昆剧团在多年来演出《长生殿》折子戏、联缀本的基础上,于2007年推出了全本《长生殿》,并在此基礎上提炼、浓缩出精华版《长生殿》,于2009年首度献演。著名戏剧史家叶长海教授称之为“三百年来头一回”。笔者有幸多次观摩上昆演出,也深切感到这是对中华文化传承的一个重大贡献,一个激动人心的创举!
昆曲传奇的两部殿军之作《长生殿》和《桃花扇》均将兴亡之感与离合之情结合起来写,使美好缠绵的爱情染上悲伤壮烈的色彩,令人回味无穷。相比之下,《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儿女私情只是手段,兴亡检讨才是目的,才子佳人与江山易主毕竟没有直接的关联;而《长生殿》则将“离合之情”与“兴亡之感”融合在一起写,帝妃之恋与王朝兴衰、与整个民族历史的转折直接关联,因此更让人感叹不已。不仅如此,《长生殿》还大大地从家国之恨中超越出来,以一半的篇幅沉浸在唐明皇对杨贵妃的思念与悔恨之中,让前半部叙事中生发出来的人生之无奈感在后半部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发挥出叶长海教授所说的“人生世事只不过是一段不可追悔的历史”这一深层主题。这一主题直指人的有限性、人生的不圆满性,和西方的残缺美、后现代的荒诞感接通起来,从而使《长生殿》具有了超越古今的永恒价值。
昆曲传奇擅长将广阔的社会历史画卷浓缩在自由灵动的舞台上。全本《长生殿》里,有帝妃之间的争风吃醋,有权臣之间的争权固宠;有贵族之家的攀比豪奢,有村夫野老的艰难生计;有下层志士壮志不得伸展的惆怅,有梨园圣手无奈流落天涯的感叹;有人间天上两情相悦的美好,有天上人间两情相隔的悔恨;等等。精华版《长生殿》提炼出“定情”、“权哄”、“絮阁”、“进果”、“密誓”、“合围”、“惊变”、“埋玉”等八出,以两情相悦始、以两情相隔终,将帝妃恋情由浅到深与家国矛盾的由小到大紧紧地编织在一起,形成两条相互关联的主线,紧锣密鼓地发展到高潮,两情日深之时正是惊变突起之日,然后急转直下走向结局。相比之下,精华版自然不及全本有丰富的社会层面的揭示和深刻的主题意蕴的提升,但情节一线贯穿,叙事不枝不蔓,一定程度上也借鉴了西方编剧精神,使情感高潮不断凝聚,最后在强烈的爆发中结束,和全本相映成趣。况且,精华版能在一个晚上演完,符合现代人的观赏习惯,对《长生殿》的推广大有好处。如果两个版本并存,当然更是各尽其妙了。
上昆艺术家的表演亦生动传神,自然天成,堪称经典。蔡正仁的唐明皇,张静娴的杨贵妃,都是人间绝配,世上无双。精华版《长生殿》里的这八出戏对他们来说都是“熟戏”,但他们真正做到了“生演”。非常认真,非常细腻,但同时又非常放松,非常自然。他们那为情所困时欲盖弥彰的掩饰,那为情生妒时不依不饶的骄横,那欢情纵酒时调皮的打趣、陶醉的憨态,那死别生离时无奈的口气、不舍的眼神,举手投足、一颦一笑,活脱脱就是唐明皇、杨玉环再世,让我们沉浸在美妙的古代世界里。谁能想象那是两位年逾六旬的老艺术家呢?他们的艺术之花正绚丽开放!此外,方洋的杨国忠、吴双的安禄山、胡刚的高力士、缪斌的陈元礼,也都唱做俱佳,出场虽然不多,但人物形象毕现,做到了全场一台戏。
悲入喜出《邯郸梦》
《邯郸梦》是“临川四梦”的最后一梦,是汤显祖戏剧创作的封笔之作和成熟之作,凝聚了他的全部人生阅历、智慧与才华。但该剧问世以后,全本演出的记录并不多见,折子戏也只有《扫花、三醉》、《番儿》、《云阳、法场》、《仙圆》等流传,其中仅《云阳、法场》一折为重要场面。近年来上海昆剧团和著名剧作家王仁杰合作,由著名老生艺术家计镇华领衔,创演了新版全本《邯郸梦》,这是当代中华文明传承与建设中的一件大事,值得我们大书特书。
汤显祖《邯郸梦》可以说是中国封建社会士子人生的启蒙教科书、官场百态的漫画写真版。中国传统文化中功名利禄、封妻荫子的人生理想,沉浮全看金钱多少、生死系于权力大小的社会现实,福祸本来相倚、否极或许泰来、凡事留有余地的处世之道,世态炎凉随处是、及时行乐皆成空的人生况味,尽现笔端,渗透了处于封建社会末期的知识分子对儒道互补式生存哲学的失望与审视,表达了一种梦醒了却无路可走的悲凉与孤寂的情怀,是一曲封建社会的挽歌。然而这样的悲剧汤显祖却写得谐趣横生。“赠试”一场,所谓头名状元,不过是“用我所有金钱,供你前途贿赂”换来的。“骄宴”一场,连厨役们都知道,“如今进士们,一个个虚火上升,因此要退退火”。“外补”一场,卢生利用掌制诰之机,把自己的老婆封了个诰命妇人。特别是“死窜”一场,把卢生贪生怕死、失魂落魄、无奈服刑的心理渲染得风生水起。还有“召还”一场则把司户官趋炎附势、媚态百出、前倨后恭的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整出戏都洋溢着这种浓烈的喜剧色彩。
王仁杰先生的缩编诚是大手笔。他是出了名的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对汤显祖自然是十分尊崇。汤显祖的原著在传奇中也是属于精炼之作,只有三十出,艺术上十分成熟,改编起来也十分不易。王仁杰遵循“只删不改”的原则,把汤氏原著中带有当时时代特点的内容、属于次要线索的情节、相对冗杂费解的对白,大刀阔斧地尽行削去,又把主要情节、精彩细节、当下易解的桥段归并、压缩成“入梦”、“赠试”、“骄宴”、“外补”、“东巡”、“勒功”、“死窜”、“召还”、“生寤”等九出,仍然符合传奇一人一事、一线到底、针线绵密的美学特色,起承转合紧凑流畅,看不出一点斧跅痕迹,反而给人以面目清新、神清气爽之感。几乎所有的台词都在原著中有据可查,一定要说“改”的,只是有些名词换成了当下的说法,平添几许接通地气、聊博观众一笑之趣。这对于王仁杰这样的大剧作家而言,不过是一点小伎俩而已。总之,新版全本《邯郸梦》既拂去了老旧的尘埃,又注入了新的时代气息,是非常成功的缩编。
汤显祖、王仁杰皆能以喜剧精神写悲剧人生,计镇华的表演也是悲入喜出,笑从中来。所谓“哭则有声,啼则有泪”,计镇华所演的卢生,壮志难酬时的唉声叹气,点中状元时的春风得意;被迫征西时的无奈愤懑,纵马天山时的不可一世;绑缚刑场时的自嘲自慰,贬谪天涯时的自得自洽;恩宠交加时的老态龙钟,好梦难留时的惆怅痴呆,都充满了喜感。这位气场强大的第一主角,有点憨直,有点油滑,有点自私,有点得瑟,有点好大喜功,有点得意忘形。他怕死,他贪生,他好色,他好名,他夹着尾巴做人,他缩起颈脖演戏。他曾勒功边疆,但不是英雄;他曾虎落平阳,但亦不卑不亢。他只是一个有着七情六欲、正常人性的中国读书人。这正是汤显祖、王仁杰笔下的卢生,也是计镇华演绎的卢生。梁谷音的崔氏,张铭荣的司户官,也在为时不多的出场里,把一个练达的诰命夫人和一个势利的底层官吏,演得活灵活现。整出戏感觉不到导演的存在,这正是导演的成功之处。
从剧场热烈的气氛可以看出观众是欣然会意乐陶陶地接受了这部古代经典。他们仍然可以从贿考、权争、公事中挟带私货、打造政绩工程等故事中产生同感,从夫荣妻贵、死时哀荣、身后功名的追求中找到共鸣,从“国家特级大厨师”、“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原来杀人有这样好看,难怪国人从此都是些看客”、“主子投靠错了,一切都错了”等当代熟语的化用中会通古今人性。历史的惯性并没有到今天停顿下来,号称现代的我们处处隐匿着昨天的烙印。这正是人文经典的永恒性与当代性价值所在。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上海昆剧团强大的演员阵容、严谨的演出作风、美妙的艺术效果,使她的每一次演出都是那么值得我们期待、回味和珍惜。天长地久有时尽,但愿此戏绵绵无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