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平面设计课题制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12-04-29 09:05王绍强
中国美术 2012年5期
关键词:草图课题设计

[编者按]

在这个“新媒体时代”,或者称之为“数字化媒体时代”,传统的平面设计不再只是为满足基本的实用功能,独特的设计风格随着时代不断发生新的变化,设计领域也日益广泛,设计教学不再局限于单纯的为美学而设计或仅仅是设计方法上的考虑。虽然平面设计中的表现技巧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提高,画面日趋精美,然而仅仅让学生掌握制作技术、专业知识这些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显得更为重要。

通常我们熟悉的平面设计教学方法,不外乎老师讲解,布置作业,学生查找资料,创意并完成,这是一种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课程制”教学。广州美术学院视觉与动漫学院副院长王绍强老师长期从事教育、设计、传媒等工作,在平面设计的教学中探索出了一条独特的“课题制”教学道路。“课题制”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和设计。从策划、调查、分析到表现、完成的一系列设计步骤中,老师在其中只作为引导者。这种师生的双向互动,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逻辑思维和整体策划能力,其团体协作、团队沟通能力也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得到了锻炼。

王受之教授在《世界现代设计史》一书中谈到,“所谓设计,指的是一种设计、规划、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而现代平面设计则包括“包装设计、一般平面设计,以及企业形象设计”。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平面设计涉及的领域日益广泛,不再是单纯的美学和设计方法上的考虑;这使得平面设计在教学中,不能只重视画面的美感和新媒体技巧表达,更要重视对学生的逻辑思维、独立思想、整体思考和策划能力的培养。“课题制”教学便是在这种变革的需求中应运而生的探索与实验,通过自主选题、策划和设计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独立地去思考并自行去做大量的调研和试验,最后落实到设计执行上,从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和设计执行能力。

一、 教学理念的转变

今天的平面设计不再只是满足基本的实用功能和属性的需求,在现代设计多元化发展的大趋势下,独特的设计风格随时代变化而出现新的视觉语言和新的表现形式,我们发现以往贯穿于平面设计中运用的法则正逐渐被打破,固有的符号概念及现象被解构,设计的观念在当代文化背景下,在融合新的环境因素之后,平面设计的发展形成了更高的设计需求和新的形态,并形成了更加丰富的新的设计视觉语言。面对如此多样的设计词汇,在培养学生的能力考虑上,除了固有的对设计技巧、操作技术、审美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更应该添加和重视的应该是对学生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设计策划等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在如今信息化社会的大背景下,文化、科技、网络发达,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众多,已经不单单像以前只能从课堂上获得老师所教授的专业知识。在如此浩繁的信息冲击之下,重要的已经不再只是“教授学生专业知识”,而应该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也就是说,新材质与新介质的出现,丰富了平面设计语言;新媒体的出现,造就了信息的大量膨胀。这种种现状都使得教学理念也应有所转变;平面设计的多样发展,信息的大量涌入,使得学生必须更加具有综合的素质和能力,包括设计能力以及思考能力。

(一)从“课程制”到“课题制”

知识的海洋越发深广,学生如今也能越发自如地进入其中遨游。“思考方式”和“思维能力”决定着一个学生吸收知识和选择知识的能力,针对学生这种“思考能力”与“执行能力”的培养,我们在平面设计的课程设置上,打破单一“课程制”模式的单纯的“教”与“受”,尝试创新“课题化”进行教学。中国现代化设计教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也经历过不同阶段的改革,“课题制”教学是今日设计教育的一种新的探索。在“课题化”学习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实践性强的课题进行研究和设计,从设计策划、设计调查、设计分析、逻辑整理等前期步骤,到设计表现、设计完稿、设计执行等后续环节,学生都可以系统性地进行实践锻炼。“课程制”教学一般是教师在讲台上教授关于平面设计的相关知识,然后拟定题目让学生回去完成设计作业,课程的主导权完全在授课教师手里;而“课题制”则是从学生的角度,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自身的思考方式出发,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設计的思考和实践,教师在其中只作为引导者、领路人。当下,很多学生“死读书”,不爱思考,上课和完成功课只为交差;而在“课题制”教学当中,平时习惯“死读书”的学生不再有机会随便应付,而是切切实实地要亲自思考种种方法来解决与思维相关、设计相关的问题。

(二)“课题制”的实践

从“课程制”到“课题制”的转变,事实上就是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革新。从单向授课到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自主执行设计的角色转变,教师不再只是在讲台上枯燥地讲解概念和要点,而是亲自加入到学生的讨论、思考和创作过程中,成为一个指导者带领学生完成相关课题。而学生也从被动接受知识和被动完成作业的被动者,转变为主迫发掘兴趣所在、主动完成课题设计的主动者。这种教学方法的转变,需要学生亲自去做大量的思考、调研以及亲身去经历和实践,而不再是到课堂听完课就回去对着电脑操作设计,然后课程结束交差了事。

课题制教学的实践有几种做法,分别是“真题真做”、“假题真做”和“真题假做”。“真题真做”注重的是实践性,是切合社会大环境、切合企业的实际要求而完成的一次全真预演,让学生能更直接地了解市场从而适应市场。“假题真做”重视的是研究性课题的研究价值,学生通过研究课题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发掘课题更深层、更广泛的社会价值和学术价值,丰富设计在各领域的贡献。而“真题假做”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索性和主观能动性,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和自由度去探索和发挥,因为毕竟不是真实的商业实践,应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概念性,此部分作品应该包涵对现实生活的反省与探究,具有学生特有的视角与灵感。

总而言之,课题制教学的实践中,真题真做、假题真做和真题假做,分别针对锻炼学生的实践性、研究性和探索性;课题制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除了基本的设计能力外,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整体策划能力也得以锻炼与提升。课题制教学给予学生尽可能多的自由度,以训练学生独立思维为目的,将教学的主角由教师转变为学生本身,让学生能够从自身出发,经过思考和选择,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解答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直到最终完成创作。课题制教学是针对当今社会现代化背景下课程改革的大胆尝试,现已逐渐显现出其优越性。笔者将结合自身从事设计教育多年的教学经验,简述课题制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二、课题的选择与策划

课题制教学的第一步是辅导学生选取设计对象和确定设计的内容和目标。在选题阶段,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是很重要的。就学生个体而言,他们各自的选题反映出形形色色不同的个体差异,内容有积极消极之分,价值有高低之别,选取质量自然参差不齐,甚至有的选题根本不具备可行性。为了使每个学生的选题都有操作价值,能够保证质量,教师对学生在选题上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如第一部分所述,在课题的选择上有几种方式与途径,一般有“真题真做”、“假题真做”和 “真题假做”。不同方式的选取过程有各自侧重的关键。

“真题真做”注重的是实践性,学生能够从中获得真实的市场调查与社会设计体验。他们可以从现实状况中获取大量切身的有用信息,经过筛选与定位,完成设计,所完成的作品再送回市场去检验,获得客户反馈。例如为某红酒品牌完成瓶标与包装设计方案,就是切切实实在社会中能获得大量调研信息尤其是各种品牌对比资料的课题,学生可以从市场上看到各种品牌的红酒的酒标和包装。另一种便是“假题真做”的方式,“兴趣”是其中关键。让人感兴趣的东西,往往能引起人的深刻思考;一旦遇到恰到是处的点拨,设计者脑海中就会迸出火花,产生灵感。课题除了本身要有一定的研究和探索价值,也需要有明确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此情况下,学生便会从感兴趣的方面着手,综合其他不同的兴趣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特定的平面设计作品。例如,有的学生喜好动漫人偶,他便会选择原创动漫角色进行形象设计;有的学生喜好从生活出发,坚持某种生活态度,他可能会偏重与生活用品有关的设计,以主张某种生活方式;有的学生喜好古诗文,就会选择基于古字的平面设计。还有就是“真题假做”。课程中的平面设计作品,不见得与社会现状达成一致,但又不能脱离社会;对学生而言,课题化的研究与实践可以说是对“探索性和实用性的结合”很好的锻炼,学生从创意出发,亲自参与开发课题,可实践其中更多的可能性。例如以 “岭南文化”、“广州文化”等为题,让学生自由发挥地进行创作,提炼并发掘不同的代表元素并探索完成不同的设计项目。提及设计项目,不同的学生在设计上的强项和优势不同,兴趣点的取向也不同。有的学生偏好海报设计;有的学生擅长做产品包装或者产品应用方面的设计;有的学生喜好研究字体,便更偏向字体设计。课题项目选取本身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正确、适当的选题是完成好课题制教学的前提,实际上也是为高质量的课题作品奠定基础。教师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点以及设计强项所在,避重就轻,取长补短,帮助学生完成设计实践的第一步。

三、资料搜集与调研

在确定课题后,要开始有针对性地搜集具有参考价值的资料。资料搜集的途径众多,包括书籍、杂志、报纸、网络等传统与新兴媒体,以及通过实地考察、亲身体验等方式获得实际有用的资料。搜集资料常用的主要有以下方法:

(一)做卡片。使用卡片搜集资料,易于分类、保存和查找,可分可合,在自由组合上较有优势;也可在电脑中设文件夹储存。

(二)做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和做调研时,随身记下或用手机拍下所需资料的内容或者相关的灵感、领悟,是十分必要的。

(三)从图书、杂志等资源入手。从专业类型的图书杂志中去找资料,但需要注意的是其中的参考价值和有效时限。

(四)网络搜索。利用关键词进行网络搜索,通过筛选快速了解并找到需要的内容,以激发灵感和创意。

(五)随时掌控知识、信息。在日常上网中,注重面向自己专业方向的核心网站,保持自己对知识和信息的敏感度。

(6)不忽略对其他手段的充分利用。像“头脑风暴”以及跟别人的一些交流沟通,可以帮助自己获得不同的理念和想法。

在资料搜集过后,应该仔细阅读,然后加以分类。主要的分类方式有以下两种:

(一)主题分类法。按照一定的观点,把资料编成组。这“一定的观点”,可以是综合而成的观点,也可以是自己拟定的观点。

(二)项目分类法。即按照一定的属性,把收集的资料分项归类。

四、创作思考与逻辑推理

在课题确定和资料搜集完成之后,學生便要着手落实设计方案。设计是一个解决问题和协调矛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内容十分重要:一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二是对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评价。思维模式一般包括几个类型,分别是发散性思维、独创性思维、连动式思维、虚拟创意和综合性创意思维。设计活动的核心是其创意构思,而创意构思则是通过绘制草图得以展现。在设计活动中,徒手草图是学生在创作之初捕捉头脑中瞬间灵感的手段;是对事物进行思考、分析、研究从而发现问题、解答问题和协调矛盾的过程;是不断完善构思、进行再创造并形成独具个性魅力的作品造型的实践体验,是形成个人风格和设计语言的必经之路。草图在设计活动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设计成功的第一步。草图设计过程是学生的视觉形象思维能力、想象创造能力、绘画表达能力三者的综合体现,是一种形象化的思考方式。一般来说,对视觉元素的思考和整合不是简单地进行元素结合,而是从视觉艺术思维的视角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中,从根本上表现元素、创意和主题的密切关系;通过独特的语言,突出主题,做到形式、创意与内容的统一。草图阶段实际上是一个思考设计方式的图示过程。

人们常说“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指的就是从一个元素到一个创意的质的变化过程;灵感的闪现往往是突然的、闪电式的,所以这个过程后面的结果可能具有一定的突发性、突变性和突破性。这就要求学生在确立设计目标与市场定位、对创意元素进行分析和提炼的同时,通过科学的创意思维方式寻找其中的必然联系来表现主题,生动有力地表达信息内容。

五、设计执行力的培养

方案设计进行到一定程度,教师应帮助学生落实设计的基本意念、基本方向和基本表现手法。课题化设计并不是学生一个人闭门造车,而是要经过师生之间、团队成员之间不断地进行交流、碰撞,并进行提炼、筛选直到最后统一这样一个过程;否则学生设计出的作品必将是一个与现实不符的不成功设计。在确定方向之后,学生的设计任务已经完成一半了,创作也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创意主题的表现是通过创造性思维进行联想、构思并使创意能够表现主题的实际意义的艺术化形式,是主题内容概念化、视觉化的思维过程和实现过程。设计执行的过程涉及众多内容,包括草图创作、风格确定、文字应用、结构与尺寸比例、画面构图、色彩运用、效果预期等等。

(一)草图

草图虽是手绘,却是设计者重要的思维和创作过程。在探索阶段,抽象粗糙的草图是应当被鼓励的,草图以快速记录想法为重点,不必过于拘谨,即使是画偏画错的线条也常常能够真实记录学生的创作思维,令其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新构思。这一阶段要求学生要大量地构思草图,尝试不同的可能性,大量画、大胆画,要画到画不出来为止,从而使最终画出的草图不仅信息充足而且内容深刻。最后一步便是提炼草图了。设计草图的提炼,就是不断地简约内容,使草图的特点逐渐呈现,并最终突出一个核心主题。这一阶段可以从大量的草图中选择几个自己认为可以发展的构思进一步深化主题、明确主旨。草图进行修改时要广泛征求意见,教师要和学生进行沟通,确定最佳方案,再发散思维作进一步完善,经过持续交流、碰撞、提炼、筛选,最后统一。

(二)符号

平面设计的过程是一个将创意视觉化、符号化的过程,并以传递一种信息为目的。图形、色彩和文字是平面设计的三要素,根据表现事物的不同性质、用途和受众,把这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表现出设计的丰富内涵。平面设计就是使用符号的表达方式,设计者借其向受众传达自己的思维过程与主张,达到指导或是劝说的目的;同样的,受众也是通过其作品来了解设计者所要传达的思想感情。作为记录思维过程或是以符号表达的平面设计作品,它所挑选、组合、加以运用的符号元素应是具有明确指涉功能的符号。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把握住自己所能应用的符号可能存在的变量,保证这些符号的当前值正是设计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所需值,而不是它们曾有的、既有的或可能有的其他含义。

(三)文字

文字设计是平面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文字类设计任务中,文字设计尤其占据重要的地位。学生应根据设计内容的表达功能和运用范围,从传达性、认知性、趣味性三个方面注意选择文字。

(四)色彩

色彩的应用是把握设计所表达情绪是否准确的关键。一般来说,平面设计创作的色彩基调和倾向,不是由学生的主观审美能够左右的,其作品面貌取决于品牌个性、企业形象风格以及对受众生活、文化价值观的分析与判断等方面因素。

(五)构图

我们把画面中的所有构成元素统称为设计语言,设计语言一定要精炼、简约、明了。平面设计只能在有限的篇幅内与受众接触,我们必须以极少的设计语言在有限的篇幅内与受众交流,这就要求版面表现必须纯粹、简洁。

(六)符号化的延伸

一个很好的创意,应该有较好的延伸性。从符号创新的角度来看,如果我们能把某种具象的东西符号化、概念化,那正是智慧的延伸。学生的设计作品,既是情感载体,又是情感代言。情感具有可传递特征,因此,要求学生努力把情感符号化,以能够延伸至新的类似作品。

(七)材料和工艺

平面设计中的材料选择与工艺运用体现于学生在设计创作的发展过程中努力寻找一种新的理想設计元素,以期把视觉造型的图形演变表现通过新技术来塑造并完成。学生要充分了解设计中工艺与材料制作的规范,基本了解工艺设计的原理和知识,通过训练掌握一定的工艺设计技能。

(八)整体调整

在整个设计阶段中,教师必须注意随时保持和学生的沟通和联系。事实上,了解学生的工作进度和实际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一过程中还须告诫他们,人生有时需要学会的可能不是获取而是割舍。限于生活阅历和职业经验,学生很难自己判断优劣,此时教师的意见尤显重要。教师需协助学生判断在设计方案中哪些应该放弃,哪些应该保留,哪些应该继续发展,哪些应该综合。教师要对整个设计过程和方向提供一个把握,对每一个步骤都提出有参考价值的调整建议,这就能使课题成果更加有效地走向最后的目标。

六、总结

在对课题制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当今现代化信息化的社会大背景下,学生接受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在新兴科技以及网络的出现都能带给传统教学更多变化的大环境下,相比起让学生熟知“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则更显重要,如何让他们在杂乱无章的大量信息中选取有用的部分并进行思考探索则显得更为重要。由此,催生了教学模式从课程制向课题制的转变,在教学互动中,教师不再作“独唱主角”,而是让学生自己作主导,去思考要做什么,要怎么做,教师只担当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完成项目。教学模式转变成课题制,从以前单向传授变成引导学生思考的双向互动,是对学生独立思考、逻辑思维和整体策划能力的极好锻炼;除此之外,还能有效地锻炼学生团体协作、团队沟通等能力,提高其整体的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草图课题设计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画好草图,寻找球心
草图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一波三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