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落落?气概成章

2012-04-29 09:05孙美兰
中国美术 2012年5期
关键词:石鲁母亲河山水画

孙美兰

樊?林

1939年生,山西原平人。1966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师从石鲁、郑乃光、刘文西等先生。曾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联书画中心画家。

曾有多幅作品参加国内外美术作品展并获奖。2001年《山水画》获第五届世界华人艺术展《世纪荣誉》奖。《黄河九曲渡万壑》、《芦荡渔歌》、《晓月》等多幅作品被中国画研究院、中国文联、美术家协会、中央电视台及众多博物馆、图书馆收藏。多幅作品在《美术》、《中国画》、《中国艺术》、《美术之友》等多种报刊发表。由她主编的《诗情画意》画册,获全国首届优秀图书铜奖、新闻出版署优秀编辑奖、全国妇女儿童优秀图书最佳图书奖。1994年出版《樊林画集》。本人履历及作品被收入《中国现代美术家人名大辞典》、《中国当代国画家辞典》、《世界华人美术名家书画集》等。

寻根

樊林出生在山西省原平县黄土高坡上一个普通农家。她的童年并不幸福,因为是个女孩,她连同母亲,母女两代人均受歧视。幼小心灵的苦痛锤炼出她倔强的个性,却又不失朴厚、勤劳、善良。小时候她随着母亲穿越土塬沟壑,沿着羊肠小道回姥姥家,路上的景色给她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

1957年,樊林考进西安美院附中;随后升入西安美院中国画系人物画专业本科毕业。当时的校址设在八百里秦川长安县杨万坡村。9年的学画生活,她都在半乡间度过,因此樊林称西北是第二故乡。那时,她年年度假回家,必经潼关渡口。黄河波涛浩荡的壮丽景象,是她生命启蒙的画面,最终成为她情牵一生的母亲河。

毕业后的樊林,历经二十多年风风雨雨。她曾在北京幻灯厂绘制幻灯片,曾任出版社美术编审。她所编辑的画册和创作的作品都曾获奖,其敬业精神可见一斑。但当樊林步入50岁,回顾前半生历程,不禁对自己发问:我的艺术之根在哪里?路在何方?

她心中的激情再次被母亲河唤醒,于是她深入山西腹地,拥抱故乡,沿长河而下。在晋陕地界,樊林一次又一次亲睹黄河时而穿山破谷,奔腾咆哮;时而千迥百折,一往无前。从母亲河的风采,她感受华夏民族奔腾不息的历史;从黄河艄公那壮实的赤铜脊梁,她体会不畏苦难、不屈不挠的民族性格。经年求索之后,樊林回答自己的发问:根,扎在生我养我的地方。路,就在脚下。

黄土地的文化律动

1994年,西安美院老院长刘蒙天教授看到樊林第一本山水画集,兴奋不已。她写给樊林一封亲笔信,语重心长:“你长期从事美编,在校不是专画山水,今天能有这么高的造诣,令人震惊。”又说:“你的画风、题材、景物、笔墨、我都喜欢。你画得非常生动自然。看了你的画集,感到新鲜、大胆、泼辣、很受启发。”

《樊林画集》收入23幅山水画,作于1990-1993年之间,是樊林寻根、觅路并下决心定向于山水艺术的第一批成果。

“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传统”,这是长安画派的方针,也是樊林求艺悟道的方向。在反复题名为《乡情》、《故乡》、《农家》的图画里,她以黄河儿女的激情,将魂牵梦绕的思念、重返故園的喜悦一同释放出来。 在《牧归》、《赶牲灵》、《塬上人家》以及近年创作的《金土地》系列作品中,令我们感受到一种温馨的泥土气息和明快的现实主义文化律动。这种文化律动、是现代的、鲜活的、并非来自西方他国,而是来自古老的黄土地,来自母亲河,来自古都西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同时还来自樊林童年幼小心灵早早就浸泡其中的秦腔、信天游,还有响彻山谷、声韵悠长并带有些许苍凉意味的民歌、民谣、对口唱。秦川三晋文化,黄土地的自然山水风貌,周、秦、汉、唐留给长安的辉煌灿烂的精神音响,汇聚为一种饱和着时代生命力的运势,赋予樊林山水以特定的“腔”和“调”。即使一幅小品,她也吟唱着独特的领悟和感应。所谓“音和大美”;所谓“短笛无腔信口吹”,在她一系列大气朴厚的笔墨山水中获得真情的统一。

樊林在《创作心路》中写道:“我爱秦之声,伴我作画的音乐,多是秦腔、信天游或是晋北梆子。这些正是响彻黄河以及黄土高原那深沉却高亢、壮阔而嘹亮、朴厚又雄浑大美的声韵”。我们会因此从樊林山水画中体验秦晋大地的自然真趣;聆听秦汉文化旷远恒久的回声。

抒写豪气

一本纪念石鲁的《回忆文集》,由石鲁夫人闵力生女士亲赠樊林。樊林满怀虔诚,为这本朴素无华的文集自制封面,毛笔题签。她深知,漫漫艺途上,石鲁精神将是她在任何时候继续前进的指路明灯。

受教于西安美院的学生时代的樊林,一直是十分敬佩石鲁,甚至崇拜石鲁。1962年,石鲁的写生习作展、座谈会,石鲁到西安美院的学术讲座都曾经给予青年樊林很大触动。当年石鲁作品展展出的一系列创新之作《山中月色》、《东方欲晓》、《秋收》、《种瓜得瓜》至今令樊林感觉历历在目,这些作品和时代精神同脉搏,共呼吸,体现着强劲的革新勇气。石鲁乐观自信、风趣幽默,曾即兴吟咏打油诗,回敬“野、怪、乱、黑”四个字的指责:“人骂我野我更野,搜尽平凡创奇迹。人责我怪我何怪,不屑为奴偏自裁。人谓我乱不为乱,无法之法法更严。人笑我黑不太黑,黑到惊心动魂魄。”石鲁坚持自立法度、高标艺格、以创造奇迹为鹄的硕壮艺术精神,在青年学生樊林心里播下火种。石鲁的“传统观”是超前的,有时反其意而用之,他直言:“倪云林要写胸中逸气,我们何乐而不写胸中豪气?”他的话语惊四座,令当时在座听讲的樊林振聋发聩,发愤不已。

前人言:“大块自有真本。”一个画家要抒发豪气,自裁天然大块文章,谈何容易!20世纪90年代,樊林重新开始行万里路的征程。十多年间,她游走三条途径,年年出行,速写本成为囊中宝,手不离笔,本不离身。她或参加有组织的采风创作;或受邀作画,自律兼程写生;平日里自费上路,沿途取景写生,更是全年必修课。樊林常联袂国画家萧万庆,伉俪互助结伴;或偕青年油画家萧鹏,母子二人同行。观嵩山之静穆,历燕山之风雪,聆三峡之轰鸣,溯黄河之九曲。天朦朦,等日出;临大河,迎新月。逝者如斯,不舍昼夜,痛下苦功。为与大自然对话,饱尝艰辛与狂喜,被称“画界痴人”。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山水大师黄宾虹有言:“师造化,不仅悟万物之生机,窥自然之和谐,尤为修养人格之终生作业。”樊林山水画系列,真力弥满,行气如虹,磊落大方,浑厚壮美,当入画品正格;从中既不难体察其结构“大块真本”之力度,也颇为感触人格胸襟拓展其历程。

猜你喜欢
石鲁母亲河山水画
保护母亲河(4)
我来打开山水画
是你 我亲爱的母亲河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母亲河”到底有多长
石鲁的画——随笔欣赏
石鲁用意之道
狂狷石鲁
“石鲁”是如何诞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