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所得者何?问心无怍。
所为者何?求其在我。
岁月如窄梭,苦行如上坡。
且莫蹉跎,且慢婆娑。
——1945年王生题孙宗慰重庆个展览展出作品《驼牧》
孙宗慰先生1912年生于江苏常熟。少年时代,虽经过丧母之痛、家庭破产之难,但依然坚持自我的追求。他于1934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成为徐悲鸿的学生,从《手拿榔头的自画像》等作品中可见其坚实的素描和造型功底;1938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41年,由当时中央大学艺术系主任吕斯百推荐,孙宗慰成文张大千的助手,踏上了西行的长路,成为第一批涉足西北少数民族绘画题材的艺术家,以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描绘那里的风土人物,并参与敦煌壁画的临摹与研究工作,卓有成果。
孙宗慰学西画出身,但敦煌之行对他在中国画领域的实践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此他开始系统地研究中国传统绘画艺术,通过临摹壁画以及与张大千的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孙宗慰对敦煌壁画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创作了一批敦煌壁画主题作品。这些作品并非对壁画原作的照搬和模拟,而是加入了个人的理解,有研究者称之为“新写实主义”。临别之时,张大千向孙宗慰赠诗一首,表达了对其充分的肯定与感激:“异代兵戈地,行人说鄯州。九秋方割麦,六月或披裘。台见鸟孤壮,城摧汉将愁。只今合五族,隨处起番讴。西宁一首,时与宗慰仁弟同游也。”
1942年,孙宗慰返回重庆中央大学艺术系继续任教,当时徐悲鸿看到孙宗慰在大西北画的大量速写和油画作品后大为惊叹,同年即聘其为中国美术学院副研究员,同时为副研究员的还有吴作人、李瑞年等人。这一时期是孙宗慰艺术生涯的创作高峰,他参加了第三届全国美展等重要展事。除了敦煌壁画系列、蒙藏人民题材外,孙宗慰此时还有大量风景、人物、景物、自画像等作品问世,特别是《持烟斗的自画像》等代表作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抗战期间,孙宗慰参加“战地写生团”,画了大量速写,绘制抗日宣传画。1949年,徐悲鸿接任国立北平艺专校长,孙宗慰被聘为北平艺专副教授,担任素描教学工作。到北京后,孙宗慰经常前往故宫观摩和临摹古代经典绘画作品,为其融会中西的艺术创作起到了深远的影响。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如《北平市民生活一景——煤车》、《灯红酒绿》、《打粥》等。1949年共和国成立后,孙宗慰以极大的热情投入艺术创作中,赴天津新港等地写生,创作了一系列以表现工厂劳动为主题的作品,融入描绘社会主义建设的大潮。1955年院系调整,孙宗慰被调到中央戏剧学院,与冯法祀等先生共同研讨舞台美术基础教学,开创了戏装人物写生等教学的新形式。
纵观孙宗慰的一生,他是徐悲鸿艺术理念与实践的追随者;是张大千敦煌之行的重要助手;是中国西部题材创作的开拓者;是中国舞美基础教学体系的建构者;更是人民生活、社会生态朴素的描绘者。在孙宗慰诞辰百年之际,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馆、徐悲鸿纪念馆联合主办、中央戏剧学院协办的“求其在我——孙宗慰百年绘画展”于8月11日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本次展览将展出近百件孙宗慰生前的重要作品,创作时间从上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不仅有油画、中国画、水彩、素描、速写,还包括大量文献、实物资料及研究成果,应该说此次展览是对孙宗慰艺术人生最为全面的一次回顾。
开幕式结束后,孙宗慰百年研讨会在华侨大厦举行,多位美术理论界专家参加了讨论,高度评价了孙宗慰的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