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英
一、世界交通发展的“后来者”
中国交通发展起步晚,基础薄弱。主要发达国家早在19世纪就已开始大规模的交通设施建设,历经一个多世纪,20世纪80年代,已经陆续建成了比较完善和发达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特别是建成了以高速公路为骨干的国家或区域公路网之后,随着运输市场的激烈竞争和价格竞争,人们出行的便利性和选择性大大提高,公路运输成为第一大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业也进入平稳发展期。
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与国土面积大体相当的美国差距甚大。1978年中国公路里程数只有89.0万千米,只相当于美国的14%,相当于印度的64%;高速公路里程数为零,而美国已经有高速公路8.2万千米;铁路通车里程数为5.17万千米,而美国是30.7万千米,是中国的近6倍;民航线路里程数为14.89万千米,也只有美国的一半左右。
二、世界交通发展的迅猛“追赶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经济增长,带动了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交通发展。中国公路里程数从改革之初的世界第七位升至世界第二位,公路运输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居世界第一位,高速公路从无到有,发展到世界第二位;内河航运总里数较改革之初增长25%,居世界第一位,港口货物吞吐量自2003年起跃居世界第一位;铁路总长居世界第二位,铁路主要运输指标跃居世界第一位;航空运输总周转量从第三十七位跃居世界第二位。中国已成为世界“交通大国”,中国交通的跨越式发展在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方面最为明显。
1.高速公路的跨越式发展
世界最早的高速公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由意大利、德国发展起来的。目前,全世界80多个国家(地区)拥有高速公路,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2万多千米。
中国是高速公路建设“后来者”。1988年我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中国高速公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由此起步到高速公路通车1万千米,用了12年时间(1988—1999年);从1万千米到突破4万千米,只用了7年的时间(1999—2005年)。从国际比较来看,中国的跨越式发展,从1990年世界第19位、1994年第8位、1996年第7位、1998年第6位、1999年第3位,到2001年第2位。相对于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都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修建高速公路的,但是印度直到2007年才完成1.3万千米高速公路。与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所花费的时间少得多并正在不断缩小与美国的相对差距。1990年美国高速公路里程是中国的177倍,1995年为42倍,2000年为5.4倍,2005年为2.2倍。目前,中国高速里程仅次于美国,位列世界第二。
2.铁路的跨越式发展
20世纪50年代后,受高速公路和航空运输的冲击,失去速度优势的铁路运输客流量越来越小。1964年日本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以其安全、快速、准时、舒适、运输能力大、环境污染轻、节省能源和土地资源等优越性博得政府和公众的支持和欢迎。使一度被人们认为“夕阳产业”的铁路,出现了生机,显示出强大生命力,预示着“铁路第二个大时代”的来临,从而引发了世界高速铁路建设的三次高潮。
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节奏加快,人们的时间观念不断增强,对交通的高速需求日益迫切。自1997年起,十年来铁路持续实施六次大提速,在世界铁路史上绝无仅有。
第一次提速:1997年4月1日,京广、京沪、京哈三大干线全面提速,以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为中心,开行了最高时速达140千米的列车。
第二次提速:1998年10月1日,京广、京沪、京哈三大干线的提速区段最高达140至160千米,广深线最高达200千米。
第三次提速:2000年10月21日,提速重点是陇海线、兰新线、京九线和浙赣线,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国主要地区的“四纵两横”提速网络。
第四次提速:2001年10月21日,提速线路为京广南段、京九线、武昌—成都、重庆段、浙赣线、哈大线。
第五次提速:2004年4月18日,几大干线的部分地段线路时速达200千米。凡超过10小时以上的路程基本采取了“夕发朝至”发车方式。
第六次提速:2007年4月18日,部分有条件区段列车运行速度可达250千米。此次提速亮点是最豪华、最快速的“D”字头(动车组)火车亮相。
2008年4月18日,京沪高速铁路开工,这是我国第一条具备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铁路,总长度1 318千米,总投资约2 209亿元,设计时速大于400千米,运营时速为300千米和250千米两种,使北京和上海之间的往来时间缩短为5小时。
目前我国已有的高速铁路为:京津城际、昌(南昌)九(江)城际、石(家庄)太(原)客运专线、长(春)吉(林)城际铁路、胶济客运专线、沪(上海)宁(南京)高铁、武(汉)广(州)客运专线、郑(州)西(安)高速铁路、温(州)福(州)线、汉宜线、福厦铁路,成灌高铁、沪杭高铁、沪宁城际铁路、广珠城际铁路、海南东环铁路、京沪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超过9 358千米,全国铁路每天开行动车组列车近1 200列,已成为世界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预计到2020年,高铁总里程将达到1.6万千米以上。届时,北京到全国省会城市都将在8小时以内。
三、中国交通发展面临的挑战
过去三十年中国在交通基础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从世界“交通小国”发展成为世界“交通大国”,有力地支撑了世界现代史上最大经济奇迹的创造。如今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交通发展依然面临诸多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加快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增强交通运输保障能力
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也进一步加快,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人员往来和商品流通快速增加,运输需求旺盛,使我国快速发展的交通运输依然面临巨大的挑战。
目前的交通运输水平仍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不能满足生产和流通快速扩大的需求,特别是不能满足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下人们对出行消费需求急剧增长的需求。交通有效供给能力不足与日益增长的多样化运输需求之间的矛盾将是交通发展长期存在的主要矛盾。应继续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保持适度规模,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增强交通运输保障能力。
2.发展科技,加快构建绿色交通运输体系
传统运输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与当代可持续发展观念背道而驰。中国交通发展模式面临转型,即从传统型转向现代型、可持续发展型,从数量扩张型转向数量和质量提高并进型,促进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全面建设现代综合交通体系。积极采用新能源、新材料、低碳技术、信息技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交通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构建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实现交通运输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和谐统一,为广大人民提供数量充足和高质、高效的运输服务。
3.强化交通运输安全与应急保障能力建设
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恶劣天气不断增多,由此引发重特大自然灾害,势必对交通基础设施及运输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交通流量进一步增大,交通运输速度的迅速提升,营运车船及从业人员数量增长,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社会矛盾和突发事件明显增多,管理体制不健全,有些地区和部门以速度和数量牺牲质量等方式,使交通运输安全面临很大的压力。
近年来,我国每年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次数都在50万次以上,即平均每分钟一次。每年因此造成约10万人死亡、50万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在30亿元左右,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安全是交通运输发展的永恒主题,是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应加强交通安全监管和应急体系建设,更好地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
据专家预测,中国交通的黄金发展期还可以再维持15到20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像发达国家一样的快速增长期,进入相对稳定的增长时期。中国有可能在2020年率先基本实现交通现代化,进而建成世界“交通强国”,交通将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先行官”,必将有力地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