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图书馆评估主体研究

2012-04-29 06:03:00钟伟
图书馆界 2012年5期
关键词:多元化主体评估

钟伟

[摘 要]

通过剖析我国中小学图书馆评估主体存在的三个问题,并借鉴国内关于图书馆评估主体的研究结果,对中小学图书馆评估主体体系构成进行了研究,得出必须要构建由基础教育行业、图书馆行业、第三方机构、读者、学校自身等方面组成的多元化评估主体体系,并加以详细分析。

[关键词] 中小学图书馆;评估;主体;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G258.69[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41(2012)05-0080-04オ

1 我国中小学图书馆评估工作之现状

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以下简称新《规程》),其中在第四章第四条特别指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图书馆建设工作的规划和管理工作,指导教育技术装备机构做好图书馆建设的组织、协调、配备、使用、培训、评估等具体业务工作。”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的通知》中还指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中小学图书管理工作和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工作的检查指导,并将其列为对中小学校综合督导评估的一项内容。”可以说,新《规程》的颁布在全面、大力地推动我国中小学图书馆建设发展的同时,更开启了重要的中小学图书馆评估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近半数省份和很多城市都纷纷制定了中小学图书馆“评估标准”或“评估细则”,并已经认真地进行了一次或多次的中小学图书馆评估工作。此项工作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确认了工作成绩、揭示了存在的问题、指明了发展方向。但是目前很多基础教育工作者和中小学图书馆工作者在评估工作中发现了一些弊端和问题。例如2010年河南省人大代表、河南省卫辉市一中校长张水香指出,缺乏科学的评估标准是影响中小学图书馆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1]中学图书馆工作者严明华、邬晓琰撰文指出,中小学图书馆评估主客体存在误差,致使评估结果片面性;评估指标缺失,致使评估过程重数量轻质量,重台账轻实际。[2]笔者也曾撰文指出中小学图书馆评估缺乏科学的评估理论指导。

纵观评估理论、评估标准、评估主客体、评估方法诸方面,笔者认为评估主体存在的问题更突出,包括单一化、主观化、重形式轻调查、重硬件轻服务等问题,其能否科学构建直接关系到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客观性、公正性,影响着整个评估工作体系的有效性。

2 中小学图书馆评估主体存在问题之具体剖析

评估主体是基于一定目的主动实施评估行为的实体,是图书馆评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估的关键环节,它解决的是由谁评估的问题。[3] 35 分析资料得出,目前我国各地区中小学图书馆评估主体有所差异,其选择范围总体包括:主管教育部门人员、公共图书馆或高校图书馆专家、中小学图书馆人员、中小学领导及教师。在评估工作中,上述评估主体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2.1 评估主体单一化

我国目前最普遍的评估主体体系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官员、教育技术装备部门人员、受聘的基础教育、高教系统图书馆专家。所进行的评估基本上是基于教育系统内部的自我评估,特别缺乏读者评估和行业外第三方机构评估。即使从教育角度分析中,也缺乏教育科学部门的参与。这就造成了很多教育部门官员和图书馆专家既亲自编制了评估标准,确定了评估办法,而且又作为评估主体参与评估。这种“自导、自演”相对封闭的评估主体体系使得图书馆评估标准的制定、执行和检查都站在同一角度即教育的角度,缺乏横向比较,不利于发现问题和不足。

2.2 评估主体主观化

由于评估主体大多属于同一地区教育系统人士,免不了与一些作为评估客体的学校相互认识,出现人情请托的情况。有时评估人员会过多地考虑与评估客体的校际关系、人际关系以及评估客体的人情影响等因素,致使评估人员在事实上弱化了评估标准的作用,使评估结果易受主体影响,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进而会使评估结果难以成为中小学图书馆发展的决策依据。

2.3 评估主体重形式轻调查、重硬件轻服务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就要求评估主体在评估过程中必须进行深入调查与分析,掌握最真实可信的一手资料,来作为判断结果的依据。但是在评估中评估主体往往乐于把原本不多的时间大部分用于在会议室里听汇报、看材料,在材料里“捕捉”评估依据,不大愿意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而且由于评估主体中教育部门人士往往不具备图书馆专业知识,不太熟悉图书馆工作流程,在实际评估中往往容易重视馆舍面积、环境布置、硬件装备、书籍数量、桌椅数量等直观、感性的内容,而对于能够体现图书馆核心价值的信息资源建设和读者服务工作则有些轻视。这也就造成了很多中小学图书馆在评估准备工作中把“人均册数”“馆舍面积”“阅览桌椅数量”等都作为重中之重,而“怎样更大地发挥图书馆优势,更好地为师生服务”等问题则明显考虑不足,进而造成一些图书馆楼高人空、参观重于利用。正像有人所说中小学图书馆终于从“灰姑娘”蜕变为“公主”,却又不幸成了“睡美人”。[4]

3 国内关于图书馆评估主体研究简述

目前我国图书馆界专家学者对图书馆评估工作主体做了一定研究,但基本上评估客体都是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专门对中小学图书馆评估主体进行研究的文章几乎没有,只是在仅有的几篇对中小学图书馆评估进行综合研究的文章中稍有涉及,例如吴伟民指出中小学图书馆评估存在着由主体自身因素导致的被评误差与主评误差,必须从注重评估成员选择、评估成员培训、对评估主体的评估意见进行动态权重与动态考察这三方面来优化中小学图书馆评估主体。[5] 但文章并没有从根源上指出解决方法,只提出了评估主体应具备的几项素质以及如何加强和改进评估主体质量的一些方法。

国内关于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评估主体的研究成果可借鉴如下:楼向英、刘炜、张春景对图书馆评估主体进行分类概括为管理评估(来自行业或上级主管部门、中介机构等的评估)、用户评估和自我评估三类。[6] 黄如花和宋琳琳根据图书馆评估的性质和目的的差异,将图书馆评估的主体分为政府机构、图书馆行业协(学)会、各类图书馆、用户和第三方机构等五种类型。

[7]金胜勇、贾东琴介绍了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国外图书馆评估逐步从管理者和馆内业务人员的“内部评估”转向外部评估,评估主体既有各级管理部门、业界专家,也有读者,有的甚至有咨询公司参与,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3] 36并提出在评估主体的确定上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内涵要求,坚持以用户为中心,将上级主管部门评估、图书馆自我评估与用户评估结合起来,构建多元化评估主体体系。[8] 从上述研究成果可以总结出,当前图书馆评估工作中评估主体范围一定要扩大,要加入读者和第三方评估机构,要构建一个多元、公正、准确、有效的评估主体体系。オ

4 中小学图书馆多元化评估主体体系构成研究

分析上述研究成果,内部评估主要指上级主管部门和各级图书馆之间进行的上级评估、同级评估、下级评估。外部评估主要包括读者评估、专业评估机构评估和新闻媒体的评估。

[3] 39笔者认为,鉴于我国中小学图书馆的特点和现状,其评估工作目前只是起步阶段,还远没有达到国外图书馆从“内部评估”逐渐转向“外部评估”的程度,应两者共同存在,共同参与,相互配合,均衡发展。另外由于中小学图书馆既是基础教育事业的重要部分,也是图书馆事业的重要部分,兼有双重特点,因此基础教育系统和图书馆系统应密切合作,共同进行评估。运用我国图书馆评估主体的研究理论联系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在中小学图书馆评估工作中,必须要构建包括基础教育行业、图书馆行业、第三方机构、读者、学校等方面的多元化评估主体体系。试分析如下。

4.1 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装备部门、教育科研部门

新《规程》规定,我国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规划与管理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图书馆建设的具体业务由教育技术装备部门负责。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装备部门人员必须参加中小学图书馆评估工作。另外,中小学图书馆是为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服务的机构,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重要基地,在基础教育事业中作用重大。因此中小学图书馆科学建设、科学发展应该也是教育科研部门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教育科研部门要把中小学图书馆的科学发展纳入到中小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整体思路中去,并且要求中小学图书馆员以科研促建设,以科研谋发展,由此教育科研部门理应作为图书馆评估主体之一。

4.2 各类型图书馆专家

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发展必须要接受教育理论和图书馆理论的双重指导,特别是要运用图书馆专业技术、专业知识进行工作。在评估工作中,诸如文献资源建设、图书馆科学管理、读者服务工作等方面都涉及图书馆专业理论知识,因此评估主体必须包括图书馆专家。除了从事中小学图书馆工作的专家型人才外,我们还应聘请更高一级的图书馆专家,诸如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科研系统图书馆的专家参与评估。

4.3 第三方评估机构

第三方评估机构是指专业从事各类评估、咨询、质量认证、审计等活动的商业或学术机构。保证图书馆评估的完整性、科学性和客观性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第三方专业性评估机构的参与。他们不易受到各种主观因素的影响且具有职业化优势,所追求的是评估过程和评估结果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因此为了中小学图书馆评估更加公平、公开、公正,必须要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当然在目前的评估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一开始就像国外评估工作那样进行第三方独立评审还有些不大成熟,可以邀请第三方评估机构人员作为评委,加入评估小组,与其他人员相互配合完成评估。待条件成熟后,再进行第三方独立评审。

4.4 读者必须要纳入评估主体

4.4.1中小学图书馆读者纳入评估主体的必要性和客观困难。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对于一桌菜肴好坏的评价权应该在于食客而不是厨师,对一座房屋的好坏的评价权在于住户而不是建筑师。在图书馆中读者应是最有资格和最有权利对图书馆评估结果做出客观评判的主体。黄俊贵先生认为,读者的主体地位一般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读者对文献,即文献是否符合读者需要,必须由读者作出判断;二是读者对图书馆员,即图书馆员的服务态度、服务能力、服务效果必须由读者进行鉴定;三是读者对图书馆工作,即图书馆的各项业务建设、规章制度、服务项目及设施是否反映读者利益与要求,必须由读者加以评价。[9]

因此在中小学图书馆评估中,应该邀请部分读者代表参加评估,从使用者的角度考察评判图书馆评估的内容和质量。对一所中小学图书馆来说,读者就是师生,他们最能亲身感受到图书馆服务对自己学习、生活带来的影响。可是纵观目前我国各地区评估主体,几乎都不包括学生。虽然在很多地区的评估标准中都包括读者服务工作内容,其评估方法也包括读者座谈、师生访谈等,但师生只是作为访谈对象,而不是具有监督权、话语权、参与决策权的评估主体。他们只能对读者服务某部分内容提出自己的意见,作为评估主体的决策参考,而不能从自身角度全盘审视图书馆工作的各个方面。更有甚者前来座谈的学生读者是学校早已“挑选好”“组织好”“教育好”的。这种评估主体中读者代表的缺位,导致整个评估过程中相关利益群体和个人话语权的缺失,使得图书馆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值得怀疑。

在中小学图书馆评估工作中,师生作为评估主体参与评估工作,这似乎是一个难于实现的问题。首先师生在评估时间上得不到保证;其次,即使安排个别师生加入评估主体,又怎能保证不是校方提前“挑选好”“组织好”“教育好”的呢?第三,即使师生换校评估,也可能会因为学校之间相互认识而出现提前沟通、互相帮忙等情况,影响评估结果的准确与公正。

4.4.2 中小学图书馆读者纳入评估主体的可行性方法。首先,组织评估的教育部门可以在评估地域范围内从各校按照一定比例选调热爱读书并经常利用图书馆的师生加入评估主体体系。有学校根据师生利用图书馆情况综合考虑,征求图书馆员意见确定名单。师生代表必须要在评估前进行评估培训,了解评估理论,熟悉评估标准及评估方法。评估工作应在非工作日进行,而且师生代表需要换校评估,每校评估所参与的师生代表是不同的,名单要做到保密。评估过程可以分两部分举行,大部分工作可以在非工作日完成,而与读者的访谈、座谈、调查内容则另安排在工作日的中午或放学后时间进行,这样就不会影响师生代表的正常教学了。

其次,可以聘请当地大学里非评估校毕业或非本地域的热爱读书、热爱图书馆的大一新生来加入评估主体。他们刚刚离开中学校园,对中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和中学时代所接触的图书馆都非常熟悉,了解当前中学生阅读心理,对中学图书馆的建设发展往往都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时间方面也较充裕,而且非本地域的大一新生更加具有客观公正性,不会涉及人际关系等问题。另外,参与评估工作本身也可归属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范围之中。

4.5 学校自我评估

图书馆自我评估是图书馆强化管理的有效措施,是图书馆为了掌握自身的运行情况,对本馆的软硬件建设、基础性工作及读者服务等进行的评估。对于中小学图书馆而言,由于其规模和人员的限制,其自评过程往往通过所在学校组织人员来完成,因此称为学校自我评估。

分析资料可得,很多开展评估的省市都将学校自评作为省市评估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作为上级部门了解该校图书馆的一条途径。笔者认为,作为内部评估方式之一,学校自评不但有助于上级了解该馆,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从不同角度关注图书馆,自我审视,自我剖析,认识不足,改进提高,也会激发图书管理员积极钻研业务的热情。学校自我评估功利色彩较少,宜长期坚持下去,不能只在省市评估之前进行,应形成一种自评制度,定期进行,及时反馈,积极解决,使自评真正成为促进图书馆科学管理的一种途径。由此可见,学校自身也要纳入图书馆评估的主体之中。オ

5 中小学图书馆多元化评估主体体系保障与发展

目前由于我国中小学图书馆评估工作处于起步阶段,各省市评估主体体系、评估标准、评估方法不尽相同,这就造成了各省市评估结果无法进行准确的横向对比。如果各省市评估主体体系构成相对一致,无疑加大了横向对比的可能性。但目前各省市组织的评估主体往往是临时性的,有时前后两次的主体构成会发生较大变动,致使评估主体缺乏一贯性、连续性。另外,在评估主体中,由于一些部门成员不熟悉图书馆工作,不了解图书馆专业知识,而有的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专家也不了解中小学图书馆在学校中与教育教学及科研的关系和产生的重要作用,师生读者在参与评估中由于缺少图书馆学相关知识,影响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必须使多元化的评估主体体系得到保障并顺利发展。笔者对此观点如下。

5.1 应出台关于中小学图书馆评估的纲领性文件,其中对评估主体体系构成进行统一要求。

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按照国家规定选择评估成员,在其教育装备部门或所属的中小学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建立“中小学图书馆评估专家委员会”,该委员会由教育主管部门指导,由装备部门或中小学图工委管理,负责本地区的评估工作,这样就使评估主体成员相对固定,多元化评估主体体系得到保障。当然相关部门也要建立对评估主体成员的监督、反馈机制,对不合格的成员进行更换。

5.2 对评估主体成员进行培训。

既要讲述图书馆评估理论、评注标准、方法等评估知识,又要有选择地进行相关图书馆理论和教育理论的培训,使评估主体成员在评估中将中小学图书馆工作放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去考虑,放到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中去审视。オ

6 结 语

中小学图书馆评估是中小学图书馆科学管理的主要方法之一,其评估结果是各级教育部门决策的重要依据。为了保证评估结果准确、公正,首先必须要组成一支包括基础教育行业、图书馆行业、第三方机构、读者、学校自身等方面的评估主体队伍,构建多元化评估主体体系,并加以管理和保障,使其在实施评估行为的过程中能够多视角、深层次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真正有力地推动中小学图书馆事业迅速、科学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河南人大代表建议中小学图书馆需科学评估[N].中国教育报,2010—03—04(5).

[2] 严明华,邬晓琰.对中小学示范图书馆评估工作的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2):106—108.

[3] 贾东琴,金胜勇.我国公共图书馆评估主体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1(2):35—39,52.

[4] 骆桂明.唤醒沉睡的中小学图书馆[N].中国教育报,2010—03—04(8).

[5] 吴伟民.中小学图书馆评估的若干问题研究[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5(6):4—7.

[6] 楼向英,刘 炜,张春景.数字图书馆评估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7(5):21—24, 69.

[7] 黄如花,宋琳琳.论图书馆评价的主体[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5):34—44.

[8] 金胜勇,贾东琴. 1999—2008年我国图书馆评估研究述评——对图书馆评估研究论文的计量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1):80—88.

[9] 黄俊贵.图书馆服务理念琐谈[J].图书馆,2001(2):11—14,35.オ

[收稿日期]2012-06-19

[作者简介]钟 伟(1978—),男,馆员,天津市耀华中学图书馆。

猜你喜欢
多元化主体评估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节能与环保(2022年3期)2022-11-24 13:25:57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南大法学(2021年3期)2021-08-13 09:22:32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中国公路(2017年8期)2017-07-21 14:26:20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评估依据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25
柔性制造系统多元化实践教学
性人权与性多元化
最终评估
世界科学(2013年11期)2013-03-11 18:0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