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云高娃
《锡林郭勒日报》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的机关党报,有它的特殊性,也有自己的独特魅力。锡林郭勒盟是个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由于民族地区的文化发展水平不同,读者对文艺副刊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如何展现自己的独特魅力,让读者喜爱,就成为办报的关键。
文艺副刊编辑在具体的编辑工作中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精准定位
报纸的精准定位包括以下三点:首先是思想定位。文艺副刊是党报的组成部分,它必须坚持党报的舆论导向作用。编辑要在思想上求新,要敏锐地把握时代脉搏,做好文艺副刊的“把关者”、“守门人”。其次要有精准的内容定位。文艺副刊除了要有正刊的新闻性外,文艺性和综合性是其显著特点。最后就是文艺副刊的地域性定位。这是因为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地域文化,也培养了不同的读者群。《锡林郭勒日报》文艺副刊《锡林河》在创刊40年间,始终坚持精准定位这一原则。
在思想性和新闻性方面,《锡林河》的编辑始终坚持多读书,多看报,及时了解党的方针政策,站在媒体的高峰,纵观舆论导向,使副刊能够紧随主流。如在《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表后,为配合正版的宣传,组织经常写稿的作者写出了一些有影响力的作品,如政论诗《道路与思考》就引起不同的凡响,受到各界的好评。
在内容和区域性方面,《锡林河》秉承报纸要面向读者的这一宗旨,使文艺副刊从象牙塔里走出来,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着眼身边人,身边事,倡导百姓写,写百姓,使平民百姓成为文艺副刊的主角,使百姓的生活点滴与副刊融为一体。比如开办文艺副刊之初,就将名字取材于当地蒙古族民歌《锡林河》,这是歌颂一条在当地被称为母亲河的河流,人们的生活点滴都与此河息息相关,情谊连绵不断。40来年,《锡林郭勒日报》文艺副刊名称一直没有改变,使读者在第一阅读时间里就有一种来自母亲河的亲切感。
在副刊上,除了刊登小说、报告文学、散文、随笔、文艺评论、美术、书法、小品、快板等传统文艺作品外,鉴于改革开放以来,老百姓的生活富足了,祖祖辈辈的牧羊人、农民、市民开始走出家门,走向五彩斑斓的世界,副刊开设了《锦绣河山》栏目,邀请走出去的人写一些游记或感受。因为作者是身边人,因此鼓舞了更多的人走出去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这不仅开拓了读者的视野,也给他们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带来了很多变化,满足了精神文化的需求。
二、精确策划
在充分理解报纸定位的基础上,根据版块设计一些栏目。文艺副刊在栏目的设置与更新,以及每日来稿的处理,都渗透和贯穿着编辑的策划意图。比如针对读者的情感需要,根据五月母亲节、六月父亲节,策划了《温馨五六月、感恩父母心》文艺副刊专版,作者里既有历史名人名作(如:冰心的《荷叶母亲》、朱自清的《背影》),也有当地名人、普通的中学生、进城的农民工,通过作者们那一行行简单的文字,一份份浓浓的爱意,写下了跟父母亲在一起的点点滴滴,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体味自己父母的辛劳,体味父母给予我们的爱,更加感恩父母。专版见报后,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三、精心编辑
现代社会节奏快,压力大,读报也到了“快餐时代”,正所谓“看书看皮,读报读题”。如何在“五步一秒”内抓住读者的眼球,是需要文艺副刊编辑思考的问题。形势所逼,要求文艺副刊编辑在稿件的筹划、编辑,标题的制作,版式的设计等环节上面多出新点子,巧妙地穿插现代版面制作手段来活跃副刊版面。我们认为,只要办报人在思想上真正重视文艺副刊的发展,切实从精准定位、精确策划、精心编辑几点出发,认真做到贴近时代,贴近读者,努力跟上时代潮流,那么,报纸文艺副刊就可以成为读者的一道既对胃口又色香味俱佳的文艺大餐。
(作者单位:锡林郭勒日报社)
责任编辑:白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