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信息对信息传播的积极影响

2012-04-29 00:44:03张晓红
新闻论坛 2012年5期
关键词:手机用户报纸信息

张晓红

随着手机越来越普及,手机信息对人们的生活影响也越来越大。顺应潮流,许多旗县也都开通了手机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向广大农牧民传达信息。可以这样说,因为手机的诸多的特点,利用手机传播信息,已成为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传播手段。

手机,目前已成为政府部门听取民声、体察民意的快捷途径,成为人们参政议政、发表见解的重要信息平台,使公民在“方寸之间”也有了“话语权”,并在一定情况下可能会成为大众传播的议题。手机分流了信息传播的很大部分内容,给其他产业造成了冲击的同时,也缓解了压力,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信息符号系统,让交流更充分,更人性化。随着各项技术的成熟,手机已经向其他媒体延伸,逐步解决束缚传播的时空问题,为传播内容和传播语境找到了一个共融的平衡点。

与报纸媒体市场相比。来自全球报纸协会的数字显示,从1995年到2003年,美国的报纸发行量下降了5%,欧洲和日本的报纸分别下降了3%和2%。手机,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正是抢夺这部分流失客户的“凶手”。与传统媒体相比,手机的快捷功能对信息传播的适应和促进作用功不可没,比如,手机短信简洁,使得基于手机媒体的新闻信息相对于传统报纸而言,更精准、更低廉。方便、快捷的特点,突破了以往的面对面和书信等传统交往方式,更适合当今人们分秒必争的快节奏的生活节奏,也使得传播者和接受者彼此间的自然距离对人际传播的影响变得不再是障碍。

与电视媒体市场相比。有关业内分析人士指出,未来的电视将是互动的电视,娱乐化的电视。随着手机具有了新的功能视频,它也就拥有了电视的动感,同时,语音通话功能,加上拍照和摄像功能,使手机成为电视台的“采访话筒”和“摄像机”,凸显了信息传播的灵活性。较之于电视,手机为信息传播提供了更大的互动空间,从而为信息互通和娱乐创造条件,成为可随时随地的获取信息的享受品,瓜分着电视的受众。

与网络媒体市场相比。据报道,2006年我国新增手机用户4800万户,手机用户总量达到4.4亿户。到2010年,全球手机用户将突破30亿。全球电脑用户则只有手机用户的十分之一,而这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不能上网。可以说,虽然网络媒体与手机媒体在出现的时间上相近,但就目前而言,手机融合了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的优点,普及率也远远高于电脑,又可直接搜索,更适合随意、快捷的接收信息,吸引了读者和广告客户更多地关注。

手机的普及,无线数据传输技术的创新,使得一个全新的媒体平台出现了。手机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孕育出了新闻传播新方式。《中国妇女报》和北京好易时空公司2004年7月合作推出了中国第一家手机报,一年多时间里,手机报的订户已经与他们正报的订户不相上下。《中国妇女报》总编辑卢小飞将手机报称为“新一轮信息革命的火炬”,“手机报的诞生,宣告了一杯茶、一张报纸时代的终结。”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的“新华短信”从2003年开播至今,已经拥有345万直接用户,间接用户达到4000万,并实现了文字、图片、视频等全媒体、多语种传播。从长远看,凭借对信息适应的各项功能,手机报纸、手机电视会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引领信息传播走向一片更广的天地。虽然它分流了传统媒介的受众,但它无法取代任何一种媒体的位置,只是在另一层面上达到并保持信息传播的一种新平衡。

里斯曼说:“今天最需求的,既不是机器,也不是财富,更不是作品,而是一种个性。”未来的手机用户看重的是媒介实用功能,把“第五媒体”描述为“能像万维网那样个性化服务,像广播网那样没有共享冲突,像印刷书报那样存内容于家庭”。在现今这个人们追求获取和表达个性化和人性化的时代,作为信息符号终端的手机,正是科技发展和消费社会需求相结合的表现。在大众传播媒介出现以前,人类更侧重于追求信息的获取。手机,作为一种全新的、相对独立的、交互的媒体和传统媒体结合,实现互补互动、合作双赢,从而共同实现信息获取和表达的新的平衡,深深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引领进入整合信息的时代。

(作者单位:锡林郭勒日报社)

责任编辑:白洁

猜你喜欢
手机用户报纸信息
报纸
基于蓝牙技术的蓝牙路况测险仪设计研究
基于安卓手机用户行为的人口学信息预测
电子制作(2019年10期)2019-06-17 11:45:22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订阅信息
中华手工(2017年2期)2017-06-06 23:00:31
基于手机用户认知视角的“双十一”期间网络广告效果研究
新闻传播(2016年1期)2016-07-12 09:25:08
展会信息
中外会展(2014年4期)2014-11-27 07:46:46
数 字
意林(2013年22期)2013-05-14 21:3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