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技术推动的电影

2012-04-29 00:44叶丽雅
IT经理世界 2012年5期

叶丽雅

早在1829年,比利时著名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多发现:当一个物体在人的眼前电影放映机(15张)消失后,该物体的形象还会在人的视网膜上滞留一段时间,这就是“视象暂留原理”。普拉多根据此原理于1832年发明了“诡盘”。“诡盘”能使被描画在锯齿形的硬纸盘上的画片因运动而活动起来,而且能使视觉上产生的活动画面分解为各种不同的形象。这标志着电影的发明进入到了科学实验阶段。

此后摄影技术改进,1889年,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在发明了电影留影机后,又经过5年的实验,发明了电影视镜,一次放几十英尺的胶片,内容是跑马、舞蹈表演等。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研制成功“活动电影机”,它以每秒16画格的速度拍摄和放映影片,图像清晰稳定。

法国人发明的电影,但美国人发明了好莱坞。美国的派拉蒙、20世纪福克斯等八大电影制片厂组成托拉斯,演员片酬非常低,老板们获得全部投资收益。但因为演员们漂亮的仪容和高超的演技而逐渐有了议价权,他们获得高额回报的同时,也宣传了电影,后来就成了我们今天熟悉的明星制,也是最初美国电影的基础商业模式。

电视的普及彻底打破了这种明星制票房为主的商业模式。好在当时美国法律有规定,可以把电影版权出售给电视台。这时候,版权的运营是比票房和明星更赚钱的生意。到今天,好莱坞电影大刚70~80%是来自版权消费、主题公园和包括公仔和影像衍生品在内的非票房收入。

现代微电影,目前而言更像是传统短片在互联网及其他任何电影院以外的屏幕等新兴渠道上发行的短片。2001年,宝马汽车的北美公司曾邀请国际大导演大卫·芬奇监制,携手托尼·斯科特、李安、吴宇森等八位名导拍摄8部十余分钟的微电影广告,每一段微电影都以宝马的经典车型为载体,讲述车与人的故事,借助网络传播,为宝马造势,制造了非常好的口碑效果。

2003年左右,随着互联网的逐渐普及,视频剪辑微电影开始风靡起来,通过将老牌红色电影的经典桥段剪辑拼贴加入全新中文配音,串联成身边的故事。尤其以央视新闻评论部出品的《分家在十月》、《大史记》系列最为火爆,开中国恶搞微电影的先河。

2005年,流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P2P下载与信息分享技术在网络上普遍应用,大有取代影像盗版市场之势。无版权视听文件的在线传播,成了电影院线消费之外最流行的“低成本午餐”。胡戈恶搞电影《无极》的视频《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开始占据各大网络媒体头条,是对电影的恶意中伤,还是善意讽刺,更是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社会话题。

但至今为止,学术界和实践者们都无法对微电影做一个具体的定义,现在网络上最热门的微电影涵盖所有在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短片。它不仅具有完整策划和制作体系支持,而且还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超短)时”放映(数十秒至数十分钟)、“微(超短)周期制作(1至7天或数周)”和“微(超小)规模投资(几千至数万元每部)”的视频(“类”电影)短片,不限内容,或可单独成篇,或可系列成剧。

“我们也算是中国最早进入微电影领域的。”中博传媒创始人兼董事长陈伟明兴致索然地告诉记者。2005年踏入微电影之局,当时智能手机刚刚兴起,中博遂集中资源投入手机电影,首创“博客电影”的理念,创新地聚焦于高端手机微电影,并推动了全球第一个手机电影展。

起初,中博制作的中国首部手机微电影《聚焦这一刻》,邀请贾樟柯、王小帅等国内8位知名导演为福特汽车做品牌宣传,关于“这一刻”的思考,用于传达出福特汽车的精神理念。

陈伟明不断地加大相关投入,给初出茅庐的芙蓉姐姐拍摄短片,为其广造声势。甚至斥资数百万元全心打造长达700分钟,被分成240集的校园情感剧《女生宿舍的秘密》,既为广告植入微电影的模式探路,又为微电影的制作标准化、工业化做摸索。

在陈伟明眼中,手机是人类社会里最有生命力的媒体渠道,是继纸媒、广播、电视、网络之后,又一个强势的大众传播领域。可惜的是,受限于当时的手机网络环境,视频技术、视频网站等传播渠道的不成熟,手机微电影并没有快速发展,陈伟明上亿元的投资只置换出2000~3000万元的回报,他自嘲是“落魄的中国微电影之父”。

“新技术的出现必然带来一系列产业变化,商业模式也必然发生变革。我相信未来3、5年国内一定会形成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全新产业。”七维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薛辰这么认定。这和贾樟柯不谋而合,“微电影和电影是同一个母体,只是微电影要寻找自己的特点。几百人跑到电影院看电影是一个时代,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给终端提供了不一样的可能性,只是微电影需要在这波热潮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