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

2012-04-29 00:44
IT经理世界 2012年5期
关键词:樟柯尝试

一个产业生态变革的开始

贾樟柯搬了张凳子坐在导演位置,仔细看着眼前小屏幕里的每一个细节,神情却和往常略有不同——在这组名为《爱的联想》的微电影里他并不是导演,而是监制。

贾樟柯曾执导过多部获奖电影,首部长片《小武》被法国《电影手册》赞誉为摆脱了中国电影的常规,是标志着中国电影复兴与活力的影片,2011年被第6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地平线单元”邀请担任评委会主席。

这位大导演,2011年却喜好了“微电影”。他创办的西河星汇影业全年共制作了17部微电影,到年底,有近10家客户约30部微电影计划在洽谈,涉及剧情、记录、动画等不同类型。

不仅贾樟柯,就在去年导演姜文也尝试执导了一部微电影《看球记》。2011年上海电影节上,搜狐视频与中影公司联合推出“7电影”项目,黄渤、刘烨、黄磊、王学兵等七位男星分别导演了自己的新媒体电影处女作。也不仅在中国,曾以《我是爱(Io sono l'amore)》闻名大银幕的意大利著名导演卢卡·圭达尼诺,在奢侈品品牌卡地亚的邀请下,推出《真爱》三部曲系列微电影。

什么是微电影?是那种在互联网上传播的视频短片吗?这些大导演为什么对这样的“小菜”如此上心,投入精力去制作小成本小制作在互联网媒体发布的微电影呢?

“电影本身就是新技术的产物。”贾樟柯这样回答,他学电影时第一节课老师就这样说,自此在他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只要有新的技术出现,他都一定要去尝试,“你可以不喜欢新技术,但必须去尝试它、掌握它。”

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宽带及视频技术的改进,为微电影的出现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条件,2010年以筷子兄弟的《老男孩》为代表的微电影热播,让传统电影人意识到,网络已经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传播平台,同时,与这个新兴网络平台对应的内容制作和发行、营销平台也在IT人的努力中日益完善,对更为优质精良的内容有更强烈的需求。

这是一个无时无处不相互联接的C时代(the Connected Era):个人电脑、电视、智能手机、手机、平板电脑等一个个小屏分割着我们的视觉和注意力,微电影在各种各样的屏上被点开和播放着,时间碎片化、网络草根化,快餐文化互动、开放、娱乐的体验越来越普及。

电影人如何利用新平台,电影的未来会是什么样,会在多大程度上被网络、或者说被微电影改变?产业门槛儿的降低是否意味着制作水准和创意水平的降低?小成本小规模的制作模式和多屏分发真的会是未来的产业主流?内容即营销的理念会否催生大量垃圾片?

这些问题,目前还没人能说清楚。但无论是电影制作人、投资人还是视频网站运营商,都或多或少地感觉到——微电影是电影在移动互联时代的最大变量,这个看起来是小成本和小制作的不起眼儿的产品,也许是一个电影产业生态变革的开始。

猜你喜欢
樟柯尝试
再试试看
我们来尝试一下“反安装”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尝试
一次让我受益的尝试
贾樟柯电影的叙事美学
贾樟柯:走西方
贾樟柯电影的义理、伦理和地理
贾樟柯电影多变的纪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