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到电影的科技

2012-04-29 23:59旷地
IT经理世界 2012年5期
关键词:碟中谍克鲁斯汤姆

旷地

第一部《碟中谍》强调智斗,汤姆·克鲁斯全片甚至一枪未放,主要靠各种高科技设备的帮助通过智取达到目的;第二部过分强调武斗,导演吴宇森显然对《英雄本色》念念不忘;一直到《碟中谍3》各种因素之间才取得了平衡,肉搏和科技兼顾,现实和超前并重,观众也欣慰地看到汤姆·克鲁斯有时候也“交通必须靠跑,杀人必须靠打”,和银幕前的观众没什么两样。

最新一部让所有观众眼前一亮,各路影评总结起来就六个字:“完全值得一看”或“完全值回票价”,说明这是一部成功的商业大片。决定《碟中谍4》成功的,可以说是片中出现的各种高科技产品了:带触摸前挡风玻璃的宝马智能跑车、使人能在玻璃上爬行的“壁虎手套”,像隐形眼镜一样的眼控相机,能够追踪人眼视线的全息投影设备等等。当然,更不用提整部电影频繁出现的各种苹果设备,从iPhone、iPad到Macbook,不一而足。

整部《碟中谍4》的故事源于iPhone,IMF的情报员在街道转角处低头看苹果手机的时候被女杀手一枪毙命,也结尾于iPhone,汤姆·克鲁斯在影片结尾时交给组员人手一部iPhone,里面是下一个任务的简报。苹果品牌在片中曝光率之高,让人觉得这部《碟中谍》完全就是苹果的宣传片。

高科技元素对一部电影成功的决定程度有多大,是一个很难定量研究的问题,但是炫目的科技玩意本身并不能决定一部电影的经典性。事实上,越是高科技,越容易过时。越是看上去非常新潮前卫的东西,越是在不长的时间内就就会变得过时落后,甚至有些可笑。从第一部到第四部,每部《碟中谍》都不乏各种高科技,比如当年因为过分地玩弄科技元素而受到影评人诟病的《碟中谍1》,现在看来已经丝毫不显得有任何卖弄高科技的感觉——唯有口香糖炸弹还显得很有创意,但看上去却又太过平凡无奇。

但过时并不是高科技元素的错,除了创意更新奇的科技应用,《碟中谍4》更是懂得让科技产品与时俱进地升级换代,从而显示出其实用性和流行性。比如之前那个吸盘式的简易爬楼手套,现在成了充满体感的智能手套;而之前人与车的语音通话和GPS,现在则高级到了触摸风挡玻璃。

《碟中谍4》中的各种新奇玩意也许在一年之后也会显得平凡无奇,但它们的确避免了之前系列的天马行空。前三部《碟中谍》中高科技最大的问题,在于那些技术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隔得太远:口香糖炸弹、声音/温度感应的防盗设备、植入体内的追踪器和炸弹,这些都太杀气腾腾,太专业,和观众的日常生活没什么关系。而《碟中谍 4》中的科技不乏和生活的紧密结合:苹果的各种设备大家都有,液晶前挡风玻璃的宝马跑车据说明年就会上市,全息3D投影也让人想起卖场随处可见的裸眼3D液晶电视。观众大可感慨,咱们每天用来短信微博的东西原来也可以用来搞谍战活动啊!

“科技改变生活”是人们的共识,但在《碟中谍4》中,科技甚至连特工和间谍的生活也一起改善了——以前在《007》中,Q博士为詹姆斯·邦德发明各种神奇或神经的装备,现在《碟中谍》中伊桑·亨特直接使用史蒂夫·乔布斯设计各种电子产品。这些产品不光看来可以用作谍战利器,同时也是居家旅行、工作学习乃至炫耀显摆的必备佳品。

因此,将《碟中谍4》和当今其他类似题材的电影区别开来的,并不是各种炫目的技术,因为这些高科技元素在其他电影中并不难发现,使其成为独一无二,还得归功于史蒂夫·乔布斯。他的那种彻底的、直觉的,近乎偏执的“科技改变生活”的观点,不仅带来了各种简单易用的电子设备,还使这些设备真正能够改变人们的生活,乃至特工的生活。

所以貌似极为炫酷的《碟中谍4》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大片,尽管商业气息浓厚,题材远离生活,但它仍然写实地反映了当今日常生活的一种样式——高科技正在或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很多人在观看影片时对自己每天若无其事把玩的科技产品再一次惊讶不已,原来科技真的开始改变我们的生活了,并且还有无穷潜力亟待我们去挖掘应用。

猜你喜欢
碟中谍克鲁斯汤姆
贪吃的汤姆
“当保安的时候我也没想到能执导《碟中谍》”
碟中谍6:全面瓦解
《碟中谍6》口碑创纪录
掉钱
不怕你惦记
汤姆·克鲁斯
《碟中谍5:神秘国度》“老汤”熬出新味道
烙饼超市
高楼上的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