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振宗
3·15晚会上,上海罗维邓白氏营销服务有限公司被曝光掌握了多达1.5亿国人的个人隐私信息并进行交易。晚会记者李梦(化名)参与了暗访调查,最近,他接受采访讲述了这单新闻出炉的过程。
说装备:量身打造,隐秘性堪比007
从央视3·15晚会中观众可以看到,在对罗维邓白氏员工的几次采访中,暗访机的镜头几乎每次都能找准被采访对象,而且记者和被采访对象的距离近在咫尺。据李梦讲,之所以能这样,主要源于他们的“装备精良”。
由于涉及以后暗访,李梦不能讲得太具体,“可以透露的是,我们的暗访設备几乎都是为每个记者量身打造的。隐秘性真的堪比007了!”
李梦透露,一般一个记者会随身携带两个拍摄机器,“一个烟盒、一个打火机都可能是暗访拍摄設备。当然,这只是举例子,不一定是烟盒、打火机。”
但是,并不是每次采访都会很顺利。李梦坦言,观众所见清晰直白的镜头,其实是经过多次追问才能达到的效果。有时,为了保证镜头的稳定,可能某些姿势会显得有些突兀。“这就得看設备了,有的設备在有的记者身上,他就算做出那些姿势别人也觉得理所当然,这也就是我们为每个记者量身打造拍摄装备的原因。”
谈准备:“模拟考试”,晚会导演亲上阵
李梦说,这次成功揭秘罗维邓白氏内幕,是7名记者共同努力了半年多的结果。“光是案头工作,我们就做了近两个月。”
“我们要接近他们,需要合理的身份。”李梦说,他们設计了多个身份,每个记者用过一个身份之后,下次采访就换另一个。“这次他扮老板,我就是秘书;下次他是司机,我就是商人。为的就是不露马脚。”不仅如此,在真正采访之前,他还得接受尹文和石强(央视3·15晚会总导演)的无数次“模拟考试”。
“他们会用各种可能出现的场景来试探我们,我们也得通过平时的这些演练去适应新身份。两位导演的考虑很周密,有的话不合理,他们就会让我们重新研究。”李梦回忆道。
留后手:設计暗语,预备“外援”以防不测
在成功经过导演的考验后,李梦和团队开始了暗访调查。据介绍,这次对罗维邓白氏的调查主要集中在北京、西安、上海等城市。
“到一个地方后会有踩点、探路的工作,一般会有一个同事以各种理由接近被采访对象,比如问路、找人之类的。”李梦说。据介绍,探路的目的不光是打探对方的虚实,同时也在为自己找好退路,以防不测。
李梦透露,一般会有两到三人进行真正的采访,其中一个摄像师,另一个帮摄像师吸引被采访者的注意力。此外,外面还会有支援的同事,以防突发情况。
除了人员准备外,他们还有暗语的設计,以通知支援同事随时应对。“都是些听起来稀松平常的话,比如随便一句‘明天爷爷要来了,这有可能是在通知同事对方要出货了或者我们遇险了之类的,这些都会提前設计好。”李梦举例说道。
忆惊险:“绝不能让素材落在他们手里”
不过就算准备得如此周密,还是会有意外,李梦在这次罗维邓白氏的采访中就遇到了一次。
据他回忆,当时事发突然,对方临时约见,他身边并没有同事,只好只身前往。采访时,他发现被采访者的目光一直紧盯着自己的拍摄設备。李梦猛然意识到,可能自己的設备被发现了。
“因为当这些拍摄設备遇到故障关机时,会发出亮光提示。我当时心里很紧张,但只能硬撑着。”李梦仍心有余悸,“直到后来,可能他觉得自己看错了,就不再看了,我这才放下心来。后来回去一看,确实机器出故障了,什么也没拍到,不过好在对方也没有发现,算是有惊无险。”
李梦坦言,当时他也想好了应对的方式,“我们都有过训练,就算人家问,肯定不能承认,就算是被发现了拍摄机器,宁可砸了它,把它销毁了,也决不能让素材落到对方手里。”
诉压力:能否播出15日凌晨才知道
暗访的压力其实无处不在。就连采访的片子能不能在晚会上播出,李梦也不能确定。
“其实我是在3月15日凌晨接到的电话通知,说要到上海回访罗维邓白氏公司,我才明白这个能播了。”李梦说。在这之前,他已经改过了4次稿子,4次样片,“我这算少的,改十五六次的同事也是有的。”
由于签署了保密协议,李梦的这些压力不能跟任何人说,甚至是家人和暗访其他题材的记者。和所有参与3·15暗访的记者一样,李梦也只能将这些压力默默地装在心里。
“有时候实在憋不住了会跟两位总导演说,因为我们是单线联系,只能找他们。他们会安慰我们,给我们鼓励,或提出一些新的想法,所以我们已经把他们当成心理辅导师了。”
(据《法制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