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的星期一

2012-04-29 19:10蔡琴
中国文化遗产 2012年5期
关键词:大都会神庙展厅

蔡琴

从我住的位于纽约79街的LUCERNE旅馆,穿过中央公园,眼前就是第五大道。鳞次栉比、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遮住了阳光,只留下一角湛蓝的天空。宽宽的街道,难得有阳光照进来,相反,呼啸的寒风经过水泥森林的挤压变得更加肃杀无情,路边的积雪迟迟融化不了。街道的西侧,耸立着著名的大都会博物馆。虽然是星期一闭馆的日子,但是博物馆高高的宽大的几十层台阶,站满了穿戴奢侈华丽的准备进馆的非裔人士,毛茸茸的裘皮、明艳的色调和欢快的神情衬托着黝黑光洁的皮肤,无疑给寒冷的街头增添了温暖和活力。

对于我来说,这是在纽约的最后一天。之前,我每天都来大都会上班,大都会亚洲部给我办了临时工作人员的出入证,但是撤展工作事无巨细,进进出出,鲜有时间仔仔细细地打量这座世界最著名的博物馆。

从街道上望过去,大都会淡淡的灰色,这样的灰色极像是被时光与世事荡涤之后的某种生命状态,安详,沉静,犹如历经风霜之后洗去铅华的女人,落落独立,荣辱不惊。正门高大的石柱拱廊,呈现出古典时代富于秩序感的静谧之美。

大都会博物馆的建筑形式是史无前例的。1866年J·杰伊建议成立国家博物馆和美术馆,并组织了委员会进行筹建。1870年1月31日博物馆在纽约第五大道681号原多德沃思舞蹈学校旧址正式建立。1880年迁至现址纽约第五大道1000号。从1880年至1894年,最初建的由卡尔夫特·沃设计并有着希腊复兴式屋顶的博物馆,隐藏在重重结构下,退至大街的后方,就仿佛一座淹没于森林之中的小小的希腊复兴神庙。1902年,理查德·莫里斯·亨特用雄伟的柱子和柱廊将原有建筑覆盖起来,这部分建筑就是现在引人注目的中央大厅。1910~1913年MMW公司(FirmofMckimMeadandWhite)又为建筑添加了风格相似的两翼。经过近20次的扩建,直至1982年,大都会由加建物构成的多环式建筑占据了4片巨大的城市街区,占地总面积达13万平方米,如同蔓生植物一样,蔓延的枝条彼此缠绕,争相向着阳光、空气以及第5大街以外的世界伸展,成为一个生命有机体,印证了100多年来大都会藏品增加、功能拓展的实际情况。虽然整幢大楼出自几位不同的建筑师之手,既有现代式平屋顶,又有传统的坡屋顶,既有低矮的十字交叉的新古典主义式方盒子,又有钢结构的玻璃金字塔,杂合了各个时期不同的建筑风格,但从外表上几乎让人难以察觉。

星期一,按惯例是博物馆的闭馆日,所有的开放功能在这一天停滞。国内的一般情况,展厅关闭,没有特殊情况,任何人都不能进入展厅。而大都会博物馆的闭馆只是针对一般意义的观众,所有的展厅如正常开放日一样。在参观的过程中,不时会遇到和我一样的国际同行、大都会内部在作讲解交流的专业人员、临摹画作的专业画家、受培训的博物馆之友以及正在维修设备、布置新的展览和点交展品工作人员。大都会不仅仅是收藏和展览的中心,同时也是研究和教育的中心,尤其于教育这一端,一方面是各种展览活动的连续运作,另一方面是来自美国乃至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在不停地进行着知识的生产,而且不难看出从展览的筹划运作到一些学术活动的组织配合,都在围绕着教育这个中心目标。这些工作观众都是看不到的,我看到的也只是冰山一角而已。有的展厅甚至空无一人,但是保安仍旧尽职尽责,他们就站在所值班展厅的某个角落,没有聊天的,没有随意走动的。也不会影响你的视线和行动空间,当你有他问题问他,他会非常热情地回答,如果你违反了规定,他也会马上健步过来严肃地制止你。星期一的大都会,给我的感觉很奇妙。

进入以后,向右侧拐,首先看到的是埃及艺术展厅。在大门口遇见的那些非裔人士,也在这里。经了解,他们是纽约的一个非洲人社团,中午在顿都神庙庭院举行派对。顿都神庙就在展厅后面巨大的由玻璃架构的庭院内,整块的落地大玻璃隔断被钢构切割成整齐的块状,窗外中央公园景色透过这些玻璃变得美轮美奂。进入庭院迎面是一条宽阔的室内水池,照度纯净的灯光和略带角度透射进来的阳光把水面照得波光粼粼。水池后面一片开阔的土地,仿佛尼罗河畔的广袤沙漠。地上一前一后耸立着两座硕大的花岗石建筑,那就是古埃及的顿都神庙。1965年,埃及修建阿斯旺大水坝,急需搬迁大量文物。限于人力财力,美国帮助迁建了几处大庙古迹。这座顿都神庙就是濒临淹没于水底时,埃及政府赠送给美国的。美国在拆卸运回后按旧貌复原重建于大都会室内。水池边的墙壁还挂了一系列图片,有神庙在埃及的原貌,被水淹几遭灭顶时的照片,以及搬迁详情介绍。有着悠久文明史的埃及文物在世界许多地都能看到,但能在埃及国土以外看到整座古埃及神庙的,恐怕只有在大都会了。这是埃及以外世界上仅有的一座埃及古神殿,自然成了非裔人士的精神家园了。

大都会博物馆很大,藏有世界各地的各个时期的艺术珍品330余万件,包括建筑、雕塑、绘画、照片、玻璃器皿、陶瓷器、纺织品、金属制品、家具、武器、盔甲和乐器等。几十个展厅,按我的速度估计两天都看不完。我决定集中精力,规划参观线路,以埃及馆为中心,上下前后把这一侧的展厅看完。

在埃及厅的后方,是美国厅。厅内的矗立着一座美国联邦时期的新古典造型的大理石门面,它原是1822年华尔街的美国布兰奇银行大厦的正门,另一端凉廊的五色玻璃窗户是长岛一家庄园主家的1905年的原物,两边装饰华丽的金属楼梯是1893年芝加哥股票交易所大楼的遗物。这些建筑遗物都是原建筑拆建时被保留下来的。美国虽然只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而美国人却非常珍视他们的本土文物。大都会更是尽力抢救文物,保存起来,展示出来。美国雕塑艺术发展的历程、2000多幅17世纪后期以来美国画家的杰作,还有大量的美国的手工艺品、家具摆设等在这样的语境中展出,让文物变得有生命,给观众带来审美的愉悦、认同和联想。在大都会到处可以看到:那一段雕花扶梯和上面的镏金安琪儿,是从一所倒塌的教堂里寻来的;那大块大块的玻璃门窗和彩绘门框,是从一些烧毁的老房子中抢救出来的;那面尖顶高墙,是一座哥特式建筑拆除时搬来复建的;那豪华的别墅起居室,是因屋主后代卖房而新主人又要改装时,博物馆出资买来还原的;这些家俱壁炉,是一位世界知名大师的杰作……

在埃及厅的上面是日本厅和中国厅。日本厅,好比仿佛之中日本的樱花开放时节的晨霭和烟雾,一切都显得那样淡雅,一切又显得那么含有韵味,人走进这样的展厅自然会有别样的感觉。在展厅的一侧,有一扇窗户,可以俯视埃及厅的顿都庭院,看着衣着隆重的非裔人士杯觥交错,心神愉悦知道这个地方为他们的活动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的背景。在大都会,有人看到的是展品本身蕴含的历史,有人看到的是展品更易国度的历史,有人从展品中看到它独一无二的艺术价值,有人从展品中看到它所属时代的艺术特征,有人为了赫赫的声名一探究竟,有人为了心中的理想前去朝圣……

对于我,中国厅的明轩就是这样一个地方。不同的是顿都神庙是一个展品,而明轩是一个容器,当时大都会以苏州网师园殿春移为摹本,复制苏州园林是为了征集来的一套明式家具有一个般配的展示场所。在大都会前厅二楼中国厅的后部,一个不大的门洞,门框上有篆字“探幽”,这里就是明轩。明轩被覆盖在一座大玻璃顶棚下,此时纽约室外寒风瑟瑟,而园内和暖如春。园林的一角,有两块英文的碑记。其中一块写着:“大都会博物馆衷心感谢中国苏州园林局的能工巧匠,他们高超的技术构成了本园不可缺少的部分。”另外一块记录着馆方对这个园林赞助人的感激:“这座明代学者隐居的园林和书房,从构想到实现,归功于布鲁克·阿斯特夫人长期以来慷慨的捐助。”两段碑文记录的就是当时的这个情况。

走进明轩,我好似回到了苏州网师园的殿春移,这种感觉不用分辨就能体会。园内靠墙处一亭翼然,适得其所,假山夹道,移步换景,石阶数步,仰俯成画。房楹共三间,白粉墙,方砖地,室内家具均是真正明代遗物,靠椅几条、书屏床榻,乌黑油光,包浆深沉。苍翠欲滴的竹子和芭蕉,浮影摇曳,透过漏窗把诗意和境界体现出来,回溯着明清的生活又是何等的闲暇、幽静。我们的展览叫“罗聘的艺术世界”,罗聘是十七世纪的中国画家,沉寂很多年了,明轩这个场域,深深吸引世界各地的人对他一探究竟,明轩养成也是经由时空和人为的双重交错才淬炼为如今的意韵。这里也是我前些天工作的场地,要不是大家对话中老外时不时地夹杂着的英文,我真的把他乡当故乡了。

在屋顶花园美国艺术家RoxyPaine的名为“大漩涡”(Maelstrom)的作品正在展览,作者原本将带给观众一种自己被浸没在自然巨变力量的中间强烈的感觉。而在我看来,就一棵没有一片叶子的虬枝错综的不锈钢材质的树,每一根枝条都是寂静的,默然伸展,坦荡的裸呈着身体,可能刚从明轩出来的缘故,让我想到冬季苏州园林里况味,不同的是艺术气息静静流淌,浸透了每一个角落露台的每个角落。博物馆展出当代艺术很重要,重要性不仅在于它们带来了不同地区的社会背景信息,当中富有时代性和相应主题的作品是让人深受感染。

天上蒙着云,夕阳透出浅桔色的冷光,像一枚浮冰,照耀着繁华大都市,车来车往。星期一,忙碌了一天的人们该走在回家的路上了。我感激能够把这一天,能够把大都会珍贵藏品亲赏和感受他们在教育功能上的努力,也遗恨无法将浩瀚展品看全。不过,大都会还将继续屹立,等待像我一样能由此获益的人们。

(责任编辑:文丹)

猜你喜欢
大都会神庙展厅
神秘的神庙
不断改变,不断进步 参观KEF展厅后随笔
BESPOKE ROMANCE展厅
GAB展厅
NORHOR成都展厅
书之帕特农神庙
聚焦《歌剧院》:新纪录片讲述大都会搬迁史
我的食物大都会飞
Zootopia 《动物大都会》
牛河梁神庙漫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