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2-04-29 00:44:03郁荣华文秋林覃翔
关键词:人文教育人文精神医学

郁荣华 文秋林 覃翔

摘要:医学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者的属性。人文关怀是医学的终极追求,医学教育培养医学人才的本质要求就是使之具有人文精神。医学人文教育不仅存在于医学教育的理论学习,更是贯彻在临床教学和医疗工作中。将医学人文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当代医学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重要责任。

关键词:医学;人文教育;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2)05-0050-02

步入21世纪以来,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矛盾引发的冲突事件频繁发生,由此造成的负面影响日益扩大。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和社会对于医学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显得格外关注。而人文精神的培养不仅是通过理论学习,更重要的是结合理论再实践,通过实践去检验理论,才能真正“内化”。

一、医学的终极追求是人文关怀

医学教育是具有职业精神和科学精神培养的专业教育,不但要求专业知识技能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还强调职业道德操守的培养;人文教育是注重人文修养和优良品格培养的精神教育,强调人文精神的培养。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不仅在感悟生命的意义和追寻人生价值的目标上是一致的,而且在实现医学的终极追求上是相通的。离开了人文精神的医学教育是一种片面的专业教育,而脱离了科学精神培养的人文教育,也不是真正的人文教育。我国医学教育中的“仁心”,西方医学教育中的“博爱”,都彰显了人文精神[1]。因此,无论是东方医学还是西方医学,不管是传统医学还是现代医学,医学的终极追求都是人文关怀。

二、医学人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存在的问题

(一)核心课程体系各异,理论与实践无法统一

我国医学人文课程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各医学院校逐步开设的,但并未引起应有的重视,医学人文课程核心体系至今未统一建立起来,医学院校很多医学人文课程都是各自院校的教师自己选定,没有规定统一的教材,随意性较大。正因为如此,医学人文教育的实践标准也无法统一,对于按照什么样的理论内容来实践,医学院校和卫生医疗机构给出的标准各不相同,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医学人文教育的理论无法与实践相统一。

(二)理论学习浮于表面,实践操作倾向功利

我国当前的医学人文教育只是注重对职业道德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人文实践的引导和个体素养的训练。医学院校使用的教材版本各异,内容也各有不同,其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占据很大一部分,所以,教学内容显得理论性过强,内容陈旧枯燥,未能反映灵活性。教师只管讲述,不管学生能否跟上自己的思维;学生被动接受,也不管自己能否真正吸收和转化。即使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数字教学手段,也只是教学载体的简单变化,教师与学生之间仍然缺乏有效的交流和互动。于是,出现“学生只为考试过关而学、教师只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教”的现象,导致医学人文教育的理论学习浮于表面。

(三)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分离,理论与实践缺乏时效性

各医学院校开设的医学人文课程每学期各不相同,基础学习阶段紧密安排医学人文课程,专业学习阶段讲授与本专业有关的专业课程,实习期进入临床接触病患,这期间,课程的安排基本完全让位于医学专业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医学人文教育和医学专业教育的分离,未能使医学人文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很好地相互渗透、融合。在基础学习阶段学校安排的医学人文课程,很少有学生能够认真地去接受,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自然科学与外语的学习要比人文社会科学的学习重要,没有必要分出宝贵的基础学习时间在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学习上面。基础学习阶段未能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的课程学习,专业学习阶段忙于专业知识的学习,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学生也就无法及时通过实践去检验理论的学习。这就造成医学人文教育的实践缺乏时效性。

理论与实践结合存在的问题,使得医学人文教育分成孤立的两部分,为什么会存在这些问题,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经济的今天,卫生医疗机构在服务大众的同时,也在追求“多、快、好、省”,将效益最大化。虽然卫生医疗机构具有公益性,但是随着国家对卫生事业的改革,特别是财政扶持力度有限,很多卫生医疗机构都要自负盈亏,所以,很多卫生医疗机构将成本最小化和效益最大化作为目标,淡化人文精神。

2.学生普遍面临就业和深造的压力,加上医学专业课程繁多,学生将知识和技能的实用性放在第一位,产生对医学人文课程学习的应付心理。

3.我国尚未将医学人文教育制度化。医学人文教育核心课程体系无法确立,很多医学院校课程设置严重失衡,人文社会科学的课程学时和发达国家相比严重偏低,因此,医学人文教育的作用被弱化,实施效果也并不理想[2]。

三、医学人文教育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对策

医学人文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结合,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且能够促进医学教育的发展。医学院校必须改革医学人文教学,加大临床教学中的医学人文教育力度,努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之成为具有出色专业技能和较高人文素养的合格医生。

(一)确立医学人文教育核心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核心课程体系构成整个基础的主干。确立医学人文教育的核心课程体系,就要把握医学人文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核心价值,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教育部门与卫生部门共同决定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3]。医学人文教育的课程设置不能带着功利性,不光要有实用性很强的医学、法学、心理学、管理学,还要有增强个人素养的哲学、文学、伦理学等;医学人文教育每门学科课程的学时应该大体均等,而且,在基础学习阶段,自然科学、外语、人文社会科学的课时比重应该均衡。教材应当结合医学专业的学科特性,体现医学人文教育的思想,反映医学人文教育的成果。除了选用国家统一制订的教材外,各高校还可以根据各地情况,加入本地区的特色医学人文教育教材。医学人文教育课程体系的确立,既达到统一理论内容和实践标准,又造就符合本地特色的医学人才。

(二)改革理论教学内容,建立有层次的实践系统

医学人文教育是一种层次感强、系统度高、综合水平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理论的学习决定实践的水平。医学院校根据不同学习阶段的教育目标进行分阶段、深入式的医学人文教育。可以采取阶段渐进方式教学,由基本概念的基础学习阶段,进入到深度学习的专业学习阶段,将医学人文教育贯穿到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实习的整个过程。不同学习阶段医学人文教育的内容重点应当不同,在基础学习阶段,人文精神结合社会现实情况的教学是重点;在专业学习阶段,人文精神在临床专业教学中的诠释是重点。而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系统也当不同,大一大二时的军训、入学教育、社团活动等;大三大四时的志愿服务、学术讲座、社会实践等;大五的临床实习、社会调查等实践。这样,既克服医学人文教育与社会现实脱节的情况,又把人文精神融入到临床教育的实践中去。

(三)改革教育模式,完善评价体系

医学人文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医德医风的重要渠道,医学人文教育的评价体系是促进培养良好医德医风的重要手段,应当体现“以人为本”“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师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教学时,根据临床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与学生沟通交流。将课堂教育模式变为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将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变为师生互动、学生自我教育式的教学模式,促进医学人文知识向医学人文品德转化。医学人文教育的评价体系分为课程考核与实践评价,课程考核是指在校期间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考试和医学人文教育的技能考核,实践评价是指在教学见习和临床实习期间,体现医学人文修养的实践操作和处理能力的评价。所以,医学人文教育评价体系不能简单地以医学人文课程考试的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医学人文教育水平,还要考查教学见习和临床实习的实践操作和处理能力;不仅由教师和学校考核,还要有单位组织和群众来综合评价。

(四)构建医学人文教育制度

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加强医学人文教育成为迫切需要,构建医学人文教育的制度成为保障。医学人文教育的制度化是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医学院校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医学教育标准化的现实要求。医学人文教育的制度化,不仅要贯穿在整个医学教育的过程中,还要贯穿到各个方面。首先,从政策战略层面上确定医学人文教育的位置,将医学人文教育的地位提高到与医学专业教育的同等地位上;其次,从人才培养层面上规定医学人文教育的目标,将医学人文教育作为医学终身教育贯穿到医学人才的培养中去;最后,从社会发展层面上带动医学人文教育的发展,将医学人文教育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为人类服务,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参考文献:

[1]葛剑雄.人文精神[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1.

[2]李情.理解医学人文教育的几个关键[J].西北医学教

育,2006,(3).

[3]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医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关于加强

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社会医学教学与学科建设的建议

[J].医学与哲学,2003,(2).

猜你喜欢
人文教育人文精神医学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祝您健康(2020年4期)2020-05-20 15:04:20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新闻传播(2018年9期)2018-08-01 06:37:14
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人文教育浅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论师愉生悦的诗意教育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3:47
医学
新校长(2016年5期)2016-02-26 09:29:01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