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的地理课程开发策略

2012-04-29 17:35纪晗清李丽
黑河教育 2012年5期
关键词:隐性课程开发新课改

纪晗清 李丽

[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对地理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这一时代需要,地理教师应充分挖掘隐性课程资源。地理隐性课程开发需要尊重地理课程的特殊学科属性与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本文结合课堂教学案例,从问题、评价、反思和师生互动四方面探讨课堂隐性课程的开发途径。

[关键词]新课改;隐性课程;案例;开发

新课程改革对地理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资源和师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当前中学地理课程资源的“单一性”和“标准性”制约了地理课改质量的提升。因此,树立新的课程理念,丰富地理课程资源,是推动地理新课改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本文通过笔者的课堂教学案例,试图通过对其分析,以点带面地说明地理教师在课堂中开发隐性课程的策略。

一、在问题中生成

问题是指主体面临的新情境与头脑中已有的认知结构间的失衡。教师在课堂中有效利用问题,可使学生产生一种对解决问题的渴求,通过教学将这种渴求转化为学习的动机,进而形成促进学生创新的因素。新课程改革注重创新,而创新又源于发现与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之中。

比如,在讲解“潜水和承压水”这一章节时,笔者首先提问:“人们常说‘井水不犯河水,这句话到底对不对呢?井水真的不犯河水吗?”这一问题很快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接着提问:“如果不犯,是为什么?如果犯,又是为什么呢?”这时,学生开始陷入了思考,就继续提问:“究竟井水犯不犯河水呢?学完本节课,大家就会明白了!”以此为学生的探究拉开序幕。然后,带领学生开始新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都带着问题认真探究。再比如,在“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一节课中,首先让学生对M校外(M校处于煤矿区)的“小梦河”是如何变成小臭沟的一事进行讨论,然后追究其原因。学生根据观察,得出“矿区生产生活污水的排入、选煤厂洗煤水的排入和附近农民生活污水的排入”导致了水污染。接着,又向他们发问:“造成这种污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在学生的沉思中,这样引导:“是不是因为人口多了呢?”由此引入“人口压力是环境问题产生的首要原因”。在讲述第二个原因“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时,笔者通过播放古巴比伦王国灭亡的故事片进行问题式引导。在这个教学案例中,将教学内容的识记过程转化为问题探究,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增强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有些问题情境是教师精心设计的,有些是在教学中随机捕捉的,要注意贴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只有提出符合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又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适当要求,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不断发展。

二、在评价中成长

积极有效的评价可以发挥诊断、激励等正功能,课堂评价也应成为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策略。践行地理新课改,教师如能树立“评价即是隐性课程”的课程观,便超越了评价的功能属性。教师运用积极的教学策略,可在课堂这一特殊场域中显现评价的积极功能。

比如,教学“地球运动”的时候,学生在学习太阳高度角时提出“太阳高度角是如何计算得出的”问题。这部分内容在教科书中并未说明,但却是很重要的知识点。按原计划要完成教学后再予以解释,既然有学生提出这个疑惑,便将这个问题提前展现出来。在课堂小结中,充分肯定提出问题的同学,表扬他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精神。此后,这名学生特别喜欢地理课,在课堂上不仅专心听讲,积极发言,还经常提出很多有意义的问题。在他的带动下,其他学生也渐渐对地理充满了兴趣,课堂教学气氛也愈加活跃。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这一探究的学习策略,在教师的评价下亦成为激励、鞭策学生学习的推动力。新课改强调评价的重心逐渐转向关注学生求知和探究的过程,教师只有转变原有评价理念,从学业评价的数据中走出来,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了解他们的学习心理,理解他们学习策略组织的优势与缺陷,才能够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只有关注评价,才能有助于评价者接纳和认同评价结果,促进其不断改进,并获得发展;才能有助于学生主动建构与此相关的知识和经验,思维得到良好的训练;才能有助于学生看见自己身上的优点,使评价成为学生走向成功的起点,并让学生在评价激励的环境中成长。

三、在反思中体验

新课改要求教师树立新的课程理念,关注、开发“反馈信息”,使学生在反思中体验成功和失败。在以往教学过程中,课堂小结这个环节大都由教师来完成,忽视了小结是学生极好的自我反思机会。教师尊重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形成的自我体验经历,会增强学生探究的兴趣,从而形成一种探究的思考方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热爱地理,学好地理。

比如,笔者所在的学校有一位地理教师,他要求学生以期中考试的知识点为范围,每位同学拟出一份试卷,并附上详细答案,以此作为期中考试的成绩。这种教学策略效果出乎我们的预料,有学生说:“自己出试卷,我要认真梳理知识点,弄懂每个知识点。”另一位学生说:“我通过出试卷,已将地理知识点牢牢掌握住了。”这种考试方法相对于以往的考试有其可取的一面。从反思的过程可以看出,学生的探究反思是把学生在探究中的体验上升到理性高度,学生的反思既是整理知识、整理思维的过程,又是总结成败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获得了知识,又可把在探究中的体验变成学习的动力,使之成为一种思考习惯和学习方式。因此,

学生在反思过程中获得的成功体验和失败感 受是学生成长的宝贵财富。

四、在师生互动中认知

师生的互动关系是指在师生间发生的一切(下转3页)

猜你喜欢
隐性课程开发新课改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校企合作开发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课程的优势与机制研究
中国古代教育对高职院校隐性课程的启示
浅析隐性课程对中学生道德教育的影响
论小学隐性课程的德育功能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河南方言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