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乐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因此,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合作学习
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各行各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这种竞争并不是靠个人的单兵作战就可以取胜的。团队精神在竞争中越来越重要,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很多工作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因此,合作在今天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教育要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和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来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怎样组织学生去合作学习,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值得探讨的一件事。
一、合作学习的内涵
合作学习首先要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可由4~6名不同能力、性别、性格、文化背景的学生组成,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对学生的认知、情感、自信心、同伴关系等产生积极影响。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包括合作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得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心,增加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因此能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合作学习的必备条件
(1)合理组建合作小组。组成一个小组要根据组内成员的个性、能力、性别、文化背景等因素,依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把学生编成4~6人为一组。将全班同学分成好、中、困三类,使每组中三类学生尽量按1∶2∶1调配。这样的调配,既有利于优等生带动中等生的“拔高”学习,又能帮助困难学生的“达标”学习,同时对优等生又是一种能力的锻炼,使小组中形成互帮互促的学习氛围。
(2)合理分工,各尽其责。小组中每个成员都必须承担一定的任务,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所有组员的努力。我们应充分体现“因生而异,力所能及”的原则,对小组内部进行合理分工。每个小组应设立组织者、联络者、记录者、汇报者等角色,同时组内成员的分工应该是不固定的,可根据小组人数进行增设或合并角色,定期对组内的分工进行轮换,有时也可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推荐。
三、如何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方法,并非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合作交流,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合作探究有利于集思广益,优势互补,但如果过于频繁,就会适得其反。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难度、有探究和讨论的价值,无目的、无针对性、无必要的小组合作是无意义的。合作学习效果的优劣,要看讨论的时机是否恰当。有时课堂中出现了有利于课堂讨论的问题,教师要随“机”应变,顺水推舟组织讨论。时机稍纵即逝,要恰当地把握机会,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关注。
(1)出现认知模糊时。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对新知识的本质认识不清时,在心理上表现为迷惑、怀疑,在外部的表现则为解题上的错误。这时择机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展开讨论,有利于澄清学生的模糊认识。如:在教学“被除数和除数的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时,有的学生对用这种简便算法计算出的余数理解不透,出现了像“4300÷200=21……1”这样的错误,我让学生进行验算,用原式中的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看是否等于被除数。接着,再引导学生讨论:被除数和除数末尾去掉2个0就是表示43个()除以2个(),那么余下的1应该表示1个()。学生经过合作交流,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2)当学生质疑时。俗话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涉及教学重点或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时,教师不应草草几句了事,而应趁机抓住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
(3)当认知结构初成时。学生初步掌握了一种新知识,心里上喜悦的同时,还急于运用新知识,展示自己的本领。这时组织有一定难度的课堂讨论,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应用知识的舞台,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也有很大的作用。
总之,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等条件,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四、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要恰如其分地引导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是平等中的首席。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引导和参与是分不开的。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重点是如何精心设计合作学习,从学生分析、目标设置、任务选择、策略匹配、教学过程展开与评估等全程把握。除了事先宣布合作规则外,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必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或指导。例如,我在执教《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课时,大胆地提出了合作的任务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首先,我让学生独自看录像统计进校门的男女生人数,学生的统计结果是五花八门。面对这个困难,我问学生有什么办法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有的学生说多看几次录像,我说统计录像中的事物可以多看几次,但是如果我们统计生活中的事物往往不能重复,还有什么办法呢?这时有许多学生说用分工合作的办法,小组内一人数男生,一人数女生,一人做记录,这样就不容易错了。结果这种方法使大部分合作小组的统计结果几乎没有误差。在这节课中,我并没有一开始就让学生分小组进行统计,而是引导学生发现困难时自己提出解决方法——合作学习,结果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配合默契,产生了很好的合作效果。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虽然影响合作学习实施效率的因素有许多,但最主要的因素仍然是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对学生主体性的真正关注。我们应当意识到合作学习这一发展性的教学策略,给学生个体以及群体发展所带来的深远意义。有了这种观念,我们才能做到创造性地使用教学资源,有意识地创设合作学习的条件,使活动本身具有挑战性和现实意义。在动手操作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使组员养成与人配合默契、共同操作、共享成功的良好品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在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方面得到充分发展,使不同程度的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