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党的一个优良传统。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在对待批评问题上为后人留下了典范。他曾说过:“对来自上头的批评,你要敢揽起来。对来自下级的批评,你要听下去,要当下级干部的‘出气筒。”
淮海战役的一个战斗间隙,谭震林提议召开了一次兵团前委扩大会议——当时谭震林任政委的东线兵团经过艰苦奋战,即将改编。“有什么经验教训,有什么意见问题,都不应该带走,最好都留下来。”谭震林这样说。
会上,兵团卫生部长李蓝炎向兵团的主要领导提意见,他历数兵团南下淮海以来,战场频繁转移,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了重重困难。他说:“你们兵团领导同志,只说有问题找卫生部。你们帮我们解决了多少具体问题?好像我们是孙悟空,摇身一变,就能变出多少药品,变出多少医疗器械,变出多少人力物力。下一步,仗还要打大的,问题谁给解决? 我把丑话说在前面,出了问题,是你们领导的,不要来找我们卫生部!……”李蓝炎越说越多,牢骚气话全出来了,直到会议休息,他才把话讲完。“这个李蓝炎有点不像话,牢骚怪话一大堆,还是个老同志。”有人在谭震林耳边叽叽咕咕。谭震林说:“李蓝炎放几炮有什么关系嘛?他呀,有了困难和问题,照样会自己想办法,不会找我们的麻烦,别看他肚子里有气。你们想想嘛,这些日子,他有多苦多累,他有了火朝谁发去?朝下面的同志发?叫他朝着领导都讲出来,心里就痛快了!”
会后,也有好心的同志去找李蓝炎,说他不该没头没脑朝着兵团首长提意见。李蓝炎哈哈大笑,说:“这几个月,我真是累死了。有牢骚也没法朝下面发。到了上级面前,我要讲个够,把苦诉个够。不让讲话,还开什么会!”批评者和被批评者,上级和下级想到一块儿了。
谭震林作为上级领导,当了“出气筒”,并没有因此而丢面子,反倒提高了威信。
(摘自2012年3月12日《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