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历史教材在学习中的作用

2012-04-29 05:06相海娟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2年6期
关键词:文史资料导语宪法

相海娟

近三年带的高二、高三历史课程,每每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临近,面对学生历史知识支离破碎、成绩无法再有飞跃甚至逐步下滑的现象,便如同被扼喉,很挣扎却无力回天。究其原因固然很多,但忽视教材导致基础知识不牢、不能形成知识网络,对历史问题认识不深刻是最主要原因。

近年忽视教材的原因归结起来,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条:一是受高考方案影响,高校按语数外录取,选修只有好学校才要求高些,本科一般一B一C,专科一般不做要求。这就使得各个学校都不重视选修课,课时数减少,这种背景下学生思想上对选修也不重视,造成学生没时间也没热情钻研教材;二是根据考纲编订的各种版本背诵提纲出现在这种浮躁的氛围中,被奉为经典、人手一本。不管是应对老师提问,还是考前复习的临时抱佛脚都很有效,于是学生便舍弃课本,将背诵提纲奉为“圣经”。三是多媒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为一节课引入大量图片、音像、文字资料,也可以把一课的知识提纲、重点知识总结展示,提高了讲的密度、练的层次、练的力度等,具有容量大的特点。好的课件设计完美,师生依托着好的课件完美地上了一节课,却恰在此时忽略了教材钻研,忽视了课本留下的痕迹。因完美的课件在以后温习中无法再现,这就为学生巩固、领悟、升华制造了障碍。笔者并不是拒绝多媒体,只是建议使用多媒体的同时引导学生梳理、理解教材知识,也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在教材里徜徉,从中汲取营养,以利于学生的持续发展。四是江苏历史卷试题全部是材料型试题,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这使以前单靠死记硬背就可以应付考试的局面彻底改变,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于是在学习中特别重视各种史料的应用,相对地对教材有了一定的忽视。

鉴于以上教训,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充分挖掘教材,持续提高学生成绩。如何运用教材,笔者有如下思考:

一、用好每专题前的导语和学习建议

以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三导语部分为例,此部分首先对民主革命含义进行阐释,引导学生读懂,就为评价各个革命阶段失败或成功、理解革命阶级和革命纲领彻底与否奠定基础。而此处接下来的导语内容,则引导学生对本专题的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了初步认识,形成对专题的整体知识结构。

二、利用好课前提示突破重、难点

人民版教材每课之前的课前提示都有本课课标所要掌握的重、难点内容提示、答案或是阐述。如果充分利用好课前提示的几句话,对重、难点突破很有帮助。比如新中国70年代外交突破的关键是中美关系缓和这句话在课本导语和课前提示都有,如果注意到这句话并加以讲解,学生对于本课认识无疑更加深入。又如,学习《英国代议制确立与完善》课程标准要求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课前提示第二句话就给出答案,授课过程中完全可以在学生理解基础上引导学生注意这些知识点。

三、依托教材构建每一课知识结构

随着时间推移,江苏省所用几个版本教材都在教学实践中保留自己特色同时也悄然修改自己教材明显的不足。因此,依托教材为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完全可以。如,《美国1787年宪法》中的几个子目,一次讲明宪法制定的背景、宪法内容及评价、联邦政府构建和两党政治,也可以从中分析美国1787年宪法的特点与原则。

四、关注知识链接、图片等文史资料

课文中穿插的文史资料都与正文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些资料或是某历史事件背景知识的补充,如必修二专题六知识链接“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经济繁荣”,就是增强学生对1929~1933世界经济危机背景的认识;或是教材立论的依据;还是这一课的知识链接——“大幅下滑的资本主义工业生产”,这就让学生对危机表现和影响有了直观认识;还有的是对课本涉及概念的阐释,如《美国1787年宪法》正文边上的邦联概念的阐释,学生只有明白了邦联涵义才能真正理解联邦制实质是中央集权。这些例子不胜枚举,所以恰当运用课本的各类文史资料,既能开拓学生视野、佐证课本基本史实,又能增加对历史的亲近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运用史料理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能力。

猜你喜欢
文史资料导语宪法
导语
宪法伴我们成长
浅谈新时期文史资料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宪法伴我们成长》
阳光
论档案与文史资料的关系
本期专栏导语
尊崇宪法 维护宪法 恪守宪法
导语
穿插文史资料优化初中历史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