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得明月珠 共与学生赏

2012-04-29 00:44:03林胭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2年6期
关键词:散文教学内容

林胭

【摘要】语文难教,难就难在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内容的一种媒体,同一教材可以获得种种不同的内容,教学内容的确定全凭教师依据学生所面临的问题、教师自身个人化理解和教学现场产生。由此就可能导致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潜藏着随意性、模糊性甚至无效性。本文从直面本文、倾听学生及两方面的综合考量着手,以一个一线教师的亲身教育实践为基础,来论述如何确立散文课堂教学内容,旨在探索一条高效的教学途径,切实有效地提高散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散文;教学内容;准确把握

王尚文《语言·言语·言语形式》一文中比较了语文课和其他课程的区别,得出结论:其他课程学的是言语内容,即教材“说了什么”,而语文课学的是言语的形式,即教材是“怎么说”的。换句话说,数学教师、科学教师、社会教师乃至英语教师,他们的教学内容教材基本上都给呈现出来了,是逻辑化的、结构化的乃至序列化的。比如十个数学教师教同样的一个章节,在教学内容上,没有大的区别,区别多在于呈现教学内容的方式。但是,十个语文老师来教《竹影》,教学内容的选择却可能五花八门。本文就以自己一个一线语文教师教《竹影》的实践为例,来初步探讨如何有效确定散文教学内容。

一、直面文本——千呼万唤始出来

直面文本,就是要在开拓崭新高效的教学内容上下功夫,寻找课文中哪些教学知识、教学内容是有价值的,是有语文含量的,从而确定语文味十足的让学生有更实在收获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我在备《竹影》一课时,认真研读了王荣生的《〈合宜的教学内容是一堂好课的最低标准〉——〈竹影〉课例评析》。掩卷沉思,我深深明白: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把备课和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对教学内容的研究、探讨上;应该把给学生以实实在在的语文素养和收获作为教学设计的立足点。那么对于《竹影》这样一篇有景物、有人物,有情节、有细节的散文,我该教给学生哪些知识?如何去落实文章中的语言教学?我们的教学重点该放在何处?爸爸说的那段关于中国画特征的文字该怎么讲,讲到哪个份上?然后我又去读了《竹影》删节前的完整版的文章,再看了有关丰子恺的介绍文字,明白本文作者的写作目的并不在于去写景写人写事,而在于通过事件去阐明一个关于中国画的本质特征的道理。作品中的“爸爸”是作者刻画的一个文学形象,他要借这个机会,因势利导向孩子们讲述中国画的技巧、奥秘乃至艺术的真谛,打开孩子们艺术想象和领悟的空间,所表现的只是丰之恺的一种艺术理念。

二、倾听学生——等闲识得东风面

直面文本,对文本的认真解读是否就意味着所确立的教学内容就是合宜的呢?当然不是。还要倾听学生,掌握学情。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将课程内容“教什么”以及教材内容“用什么教”转化为“实际需要教什么”。简而言之,掌握学情的目的是让所教的知识都是学生需要的、感兴趣的。学生读得懂的,老师不用教,学生已经掌握的,老师也不用讲。

如《竹影》的第二段中“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这个独具丰子恺特色的比喻,显然是刻意而为之。它是这一段的点睛之笔:一处日常的景色,平添艺术的情调;又与后面的“画竹影”遥相呼应,成为课文前后两部分关联的扭结。然而这个比喻,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是感受不到位的。这就需要老师指导的。需要老师借助实物、图片等其他媒介,尤其是多媒体。让学生看一看“暖色”,看一看“寒色”,想象“由暖色变成寒色”,给学生听一听“长音阶”,听一听“短音阶”,再听一听“由长音阶变成短音阶”,以此唤起、补充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想象中把音乐转化为画面色彩。教学中也的确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综合考量——淘金黄沙始到金

个人独立解读所得、专家解读的意见就一定都是可教的教学内容吗?不一定的。同样道理,学生感兴趣、有困惑的内容也未必都可以被选为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选定需要做出综合考量——既要尊重原文保证教学内容的语文味,又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实际需求。如《竹影》这篇文章写三个孩子在朦胧的月光下猜问题、描人影、绘竹影,洋溢着天真烂漫的童趣,但作者的写作目的不在于去写景写人写事,而在于通过事件去阐明一个关于中国画的本质特征的道理。本文中童年往事中流溢的童真童趣,对刚告别童年的初中生来说是容易引起感情共鸣的,但是文章中阐述中国画艺术特点的部分,让他们理解起来就会有些难度。

基于此,本文教学中可重点引导学生朗读、品味语言,体会童真童趣;并适当利用多媒体资源,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品析、体悟蕴含在生活中的艺术之美。由此,我精心设计好这篇文章的主问题,用这一个引发学生兴趣和灵感的主问题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受文本,理解文本,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主问题是:请说一说文本记叙的这件事,通过这件事作者仅仅想表达“童趣”这一主题吗?如果不是,那么说说你的看法。

我是这样设计的:把课文的题目作为本文教学的切入口,首先让学生眼睛快速扫描,找到文中描写竹影的句子。学生找到后幻灯出示“徘徊之间,我们同时发现了映在水门汀上的竹叶的影子,同声地叫起来:‘啊!好看啊!中国画!”让学生充分品读赏析,(这里我对学生的赏析预估为:“同时”“同声”表明他们两小无猜、志趣相投,默契得心有灵犀不点也通的地步,同时他们也是有着共同的爱好的;三个感叹号及他们的话语极言了竹影在他们眼中的美,他们对竹影的喜爱溢于言表。)接着老师追问:他们有没有将这种喜爱进行到底?抑或付之行动?进一步梳理作者的行文脉搏,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然后引导学生速读爸爸对“中国画”和“西洋画”进行比较的文字,进一步分析父亲形象的,切入“游戏”与“艺术”的关系,教师追问父亲仅是一个大小孩么?(幻灯出示三个字,加问号)通过交流师生明确:作为艺术家的爸爸,他用切身的例子向孩子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中国画的特征,他更是一个艺术家,更是一个引路人而对于文中中国画的特征。教学中只需要略讲即可。文章中开头出现得环境描写的文字可通过交流明确其作用,并同时可以明确告诉学生这是富有作者特质的比喻。适时介绍作者,进一步走近作者,走进文本。完成本文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王荣生.《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9(6)

[2]朱光潜.《美感与联想》.《科学教育》2009(4)

[3]叶卫.《中学教学实践研究》.《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09(7)

猜你喜欢
散文教学内容
散文五章
壹读(2022年12期)2022-03-24 06:45:20
散文两篇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12
散文两章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08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阿来研究(2020年1期)2020-10-28 08:10:56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作品(2019年3期)2019-09-10 07:22:44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线性代数课程学—研—用教学内容及模式探索
精心设计教案 重构教学内容
中学语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