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琴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新的教学理念犹如一股清风注入中学语文课堂当中。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逐渐学会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差异,用扎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去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与情感态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语文公开课教学却并不是那么容易落实。
当前的一些公开课,执教者为了赢得评价者(指评委和听课教师)的肯定,往往把教学设计的重点由“关注学生的感受”转移到“关注听者的感受”,忽视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学的生命在于学生。
评价一节课的好坏,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在学习中学会了方法、提升了能力,是否扎扎实实的掌握了知识的内涵。如果教师在上课时一心想的是如何在45分钟里展示教学设计的特色、呈现亮点,那么这一节课就成了“带着‘镣铐的舞蹈”,华而不实。
因此,课前的适当打磨是需要的,但这种打磨更多的应是对教材的深入研究与探讨,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深入了解与分析,不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过度的预设。
上学期,我们学校曾组织语文组教师去杭十三中听课,执教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张岱的《湖心亭看雪》,至今记忆犹新,感触颇深。
老师教的自然流畅,学生学起来轻松愉快,整堂课听起来舒服顺溜,看似不像别的公开课热热闹闹,但是学生却能对所学知识掌握得很牢固。执教老师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走进张岱的内心世界,直到和谐共振,仿佛是不经意的聊天,仔细寻思,却又体现了独特的匠心——没有对文章内涵的深邃把握,没有对教学艺术的敏锐体悟,没有对学生的充分尊重,是达不到这个境界的。
尤为可贵的是,在和学生对话过程中,教师或提纲挈领地总结学生的思维方法,或举足轻重地将学生的思维引向一个又一个不同的境界,或及时地引导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深化对人物情感的体验,这些都无不体现了教师独具生命体验的教学机智。相比较时下一些“作秀公开课”,真的让我们该好好反思了。
我们追求公开课的真实性、希望公开课与常态课缩短差距,但不排除公开课是多人智慧的结晶。所谓的真实,其实就是不作秀,不过度预设与准备,要把公开课上成常态下的精品课。公开课不拒绝漂亮,但是,拒绝为漂亮而漂亮,为完美而完美,公开课更拒绝做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