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动态想象”润泽小学数学课堂

2012-04-29 00:44江莉莉
小学教学研究 2012年6期
关键词:小棒正方体动态

江莉莉

最近,有幸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钱金铎老师执教的一年级《图形的观察与思考》一课,大有耳目一新之感。他在进行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时,总是让学生先猜想,再验证,再猜想,再验证。没有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本以为这样没有学生动手参与的课堂会冷冷清清,但学生的思维却异常活跃,学习热情非常高。这不禁引起我的反思:是什么样的神奇力量让学生的思维如此活跃?一个概念在脑中油然而生——“动态想象”。

“动态想象”是根据言语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它也是在感知的基础上,改造旧表象,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如何让“动态想象”成为学生解决空间图形问题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成为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策略与智慧。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大部分老师对于学生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还是感觉手足无措,不知从何下手。其实,动手操作的目的是让学生借助直观的活动来实现和反映其思维活动。因此,放手让学生充分发挥“动态想象”,不失为一种激活学生数学思维的行之有效的策略。

一、关注“动态”情境,激发“极限思维”

钟启泉教授曾说:“课堂教学不应该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要善于创设“动态”情境,激发学生的‘极限思维”。

案例 “平面图形”教学片段

师:我们在认数和研究计算的时候,小棒可是帮我们大忙了。不仅如此,许多小朋友还喜欢用小棒摆各种各样的图形。谁愿意用小棒摆出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吗?

生:我愿意!

(师指名4名学生在黑板上演示平面图形,学生分别摆出了一个三角形、一个正方形、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想一想,除了这四种图形,我们还学习过什么图形?

生:圆。

(正当老师要按照预设目标进行下一个环节时,课堂教学却“节外生枝”了)

生:老师,我摆出来圆了!

师:哦,大家都来看看。

(众生立即围观——果然是用六根小棒围成的一个正六边形,和老师预设的结果相同)

生:噢,蛮像圆的。

生:接近圆。

师:虽然××同学摆的不是标准的圆,但他的这种探索精神让老师佩服,值得我们学习。

生:老师,我摆的更像圆。

师:大家再来看看,他们的这两个图形哪个比较圆?

生:××同学的。(后者)

师:要想比他们两个的更圆一些,你有办法吗?

生:把小棒再截短点儿。

师:继续想象,如果每根牙签一截为四呢?一截为五、一截为六呢?

生:越来越像圆。

师:这说明什么?

生:小棒截得越短,围成的图形越像圆。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由于教师把捕捉到的信息不露痕迹地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从而激活了其他学生的思维,学生迸发出了智慧的火花。虽然学生并不懂得“极限思维”,但是,富有亲和力的宽松课堂氛围,使得学生们纷纷放下思想包袱,发挥学习的灵动性,把自己所观察到的、感受到的、体验到的“极限思维”挖掘得淋漓尽致,使教学向着纵深方向迈进。

二、正视思维起点,完善“动态想象”

奥苏伯乐在其巨著《教育心理学》的扉页上写了这样一句话:“假如要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只会说影响学习唯一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

案例 “观察物体”的教学片段

出示一组立体图形组合,让学生说出一共有多少个正方体?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

师: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这幅图摆的都是正方体!

师:谁能说说,在这一组立体图形中,一共有多少个正方体?

(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反应是不同的)

生:一共有3个正方体。

生:我认为一共有4个小正方体。

(课堂不同意见双方出现了争论场面)

生:在这幅图中,我看到的只有3个小正方体。

生:不对,还有一个藏起来了!

师:那还有一个小正方体藏在哪呢?

生:躲在其他正方体的后面了!

师:还有一个小正方体为何要躲在后面呢?如果将它拉出来,会怎样呢?

(有学生发出笑声)

生:下面空了,那上面就搭不起来了!

师:现在请同桌互相合作,用你们的小正方体拼搭一下,验证你们的想法吧!

(学生兴趣盎然……)

最后,师生共同验证猜想。

由此可以看出,老师在教学前只有十分清楚学生目前已经知道了什么,已经具有哪些学习经验,尚未获得哪些学习经验,才能开始新知识的传授,只有清楚了解每一个学生的“锚桩”,即起点在哪里,关注学生的能力起点,才能完善“动态想象”,使满载新知识的航船最终停靠。

三、透视“动态想象”,激活思维“沸点”

有人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教师引导学生对空间图形进行合理的“动态想象”时,不仅应当促使每个学生积极地“动态想象”,而且也应更关注这些活动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特别是数学思维的形成和发展究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案例“图形的观察与思考”的教学片段

出示一组图形:

师:看到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一共有多少个图形?

师:你会列出算式计算吗?

生1:6+4=10。

师: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生2:左边的比右边的三角形多几个?

师:你会列出算式计算吗?

生3:6-4=2(个)。

师:怎样使左边与右边的图形个数相等?你也能用算式表示吗?

生4:6-1=4+1。

生5:6-3=4-1。

生6:6-4=4-2。

……

通过以上这个案例可以看出,老师并没有将“动态想象”的教学目标始终停留在“动态想象”的层面,而是很好地实现了想象活动的内化,包括思维中的必要重构,以期发展学生真正的数学思维。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透视学生的“动态想象”,激活学生思维的“沸点”。

总之,老师首先要从理念上根植,充分认识在传授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通过创设“动态”教学情境,正视思维起点,透视“动态想象”,来激发学生的“极限思维”,完善学生的“动态想象”,激活学生数学思维的“沸点”。从而真正认识到,“动态想象”不仅是学生解决空间图形问题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更是我们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策略与智慧。

猜你喜欢
小棒正方体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给正方体涂色
多少个小正方体
寻找规律巧算根数
数小正方体
动态
一起数小棒
拼正方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