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不眠的夜” 感悟“不尽的愁”

2012-04-29 00:44郁虹
小学教学研究 2012年6期
关键词:张继夜泊枫桥

郁虹

《枫桥夜泊》是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的教材,写的是诗人夜间停船枫桥的所见所闻。全诗围绕着“愁”字,展开了景物描写和气氛渲染,通过月落、乌啼、寒霜、江枫、渔火、钟声等意象,抒发了诗人浓浓的愁绪。这首诗使张继名垂青史,寒山寺也因为这首诗而名扬天下,可见这首诗具有的深远影响。但如何正确理解这首诗的独特内涵,千百年来众说纷纭。我觉得,无论哪一种解读,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要让他们感受诗中通过种种景物表现出来的“愁思”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没有这样的感悟能力,在他们的脑海里,由景抒情的文章他们一般只能体会出高兴、兴奋等积极向上的情感,孤独忧愁的似乎很难,更何况是古诗。如何突破本课教学的难点,理解这“不眠的夜”,感悟这“不尽的愁”呢?

一、重视朗读——用美的语言感染学生

《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由此可见,学习古诗、理解诗意、感悟诗情,最有效的方法便是诵读。

在教学中,我将形式多样的诵读贯穿于整堂课上,并注意对这首诗的“情感”、“意境”、“画面”的把握。由读正确、读通顺,到读出节奏和韵律,再到读出情感;由个别读、齐读,到师生互动读、教师范读,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意境,让学生带着不同的目标,一次次地充分朗读诗文,层层深入地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比如在课堂上,我设计了配乐范读的环节:

师:同学们,诗人张继站在枫桥边的小船上,看着夜幕笼罩下的枫桥别有一番景色,他把看到的、听到的都融进了诗句中。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地听,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呢……

生:闭目倾听教师范读。

师生互动交流: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景象呢?(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让学生一边欣赏范读,一边在脑海中想象诗中的景物,这样的教学,学生如临其境,在之后的描述画面时,一幅秋江夜泊图便在他们的语言中诞生了。然后再让学生诵读,这样学生就能体会到在水乡秋夜的清冷中,羁旅者孤独寂寞的感受和萦绕在心头的缕缕乡愁,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为更好地理解、品悟诗中的愁绪作好铺垫。

二、再现画面——感悟诗歌的独特意境

“诗是说话的画,画是沉默的诗。”我国古代不少诗人往往也是因画生诗,以诗入画。因此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再现画面,使逼真的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促使学生想象诗词中那些意蕴深厚、可供咀嚼回味的东西。这样才能使学生走进作者的所见所感,理解作者对语言的提炼,领悟作者画家般的匠心。

《枫桥夜泊》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秋江夜泊图。诗人由远而近,目之所触之景,耳之所闻之声,都透露出暮秋时节的凄凉与冷落,这些景物和声音深深地勾起了诗人飘泊他乡的孤独情怀。在教学中,我运用了传统的简笔画手法,寥寥几笔勾画出霜天残月、江枫、渔火、古寺、客船这样一幅意境幽美的图画。

师:(边说边板画)我听出来,你们看到了月亮落下去了,到处都是寒霜。江边有许许多多的枫树,江面上的渔船亮着几盏渔火,还看到了远处的寒山寺……

师:有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眼前的这些景物就是一幅画。你能把诗中看到的,听到的连起来加以想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生一边看板画,一边描述画面。)

这一教学环节不仅创设了生动的教学情境,让诗中的景物展现在学生面前,而且为学生理解诗意、连贯地说出画面提供了一个支点、一根拐杖。这种画面再现的教学情境,以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学生的美感,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渐入学习佳境,感悟这首诗独特的意境。

三、巧设导语——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

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意思是假如读者进入了作品所描绘的情境,对作品刻画的人物,表达的情感,阐述的道理,自然就会产生一种亲切感。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所教内容的总述和解释,对教程的推进和转换,对要点的点拨和升华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应巧设导语,用恰当的导语起承转合,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

《枫桥夜泊》写的是诗人夜间停船枫桥的所见所闻,呈现在学生面前的首先是一幅意境幽美的秋江夜泊图。但是,这秋月、这秋霜、这江枫、这渔火、这秋天的一景一物,在诗人张继的眼中却勾起了他别样的情绪。如何让学生体会这是一个“不眠之夜”、感悟诗人浓浓的“愁绪”?我紧扣题眼“夜”字,巧设导语展开教学。

师:(指板画)深秋的夜晚,这些景物被笼罩在浓浓的夜色中。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呢?(在题目的“夜”字下着重加红点)

交流预设:

(1)这是一个寒冷的夜晚。

(2)这是一个黑沉沉的夜晚。

(3)这是一个寂静的夜晚。

师:同学们用眼睛、用耳朵,还通过肌肤感受到了这是一个寒冷的、静寂的、黑沉沉的长夜。在这样一个深秋的寒夜里,一般的人都在哪里?可是诗人张继在哪里?

师生互动:他人在——(生答外地、苏州),是啊,人在旅途;泊在——(生答枫桥),是啊,泊在他乡;宿在——(生答小船上),是啊,宿在客船。

师:诗人张继人在旅途,泊在他乡,宿在客船。请同学们再来轻声地读读诗句,和诗人一样用心去感受,这又是一个怎样的夜晚呢?

交流预设:(漫长、孤独、寂寞、忧伤、不眠……)

师:诗中有一个字体现了诗人当时的心情,是哪一个字?(愁)

这一系列的导语层层铺叙并不断深入,引领着学生入境入情。最后,在创设的多媒体教学情境中,让学生穿越时空,回到一千多年前的那个夜晚,进行角色体验,学生俨然成了诗人张继,不知不觉间走进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师生之间也创生出一段来自心灵深处的对话。

猜你喜欢
张继夜泊枫桥
《枫桥夜泊》中的爱情故事
宠儿 短篇小说
枫桥夜泊
坚持发展“枫桥经验” 创新枫桥警务模式
———记诸暨市公安局枫桥派出所
少壮当自强的张继
枫桥夜泊
夜泊(外五首)
“政经分开”的“枫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