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编辑出版学:历史、学理与现实

2012-04-29 00:44赵树旺
现代出版 2012年6期
关键词:学理反思现实

赵树旺

摘要: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和出版产业的转型,编辑出版学学科体系同样面临着发展与转型的问题。基于历史的反思、学理的反思、现实的反思,基于完善学科体系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编辑出版学需厘清其学科定位和地位,完善其学科框架与理论,优化其学科教育体系。

关键词:编辑出版学;反思;历史;学理;现实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养成在教育,编辑出版人才的养成在于编辑出版学学科体系的建构与发展。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和出版产业的转型,编辑出版学学科体系同样面临着发展与转型的问题,唯如此,才能最终养成既具有理论高度、又适应社会需要的出版人才。

编辑出版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拥有自己独特的研究领域,经过多年发展已初具规模,但在一些传统学科的视野中,编辑出版学依然处于新闻学、传播学等学科的外向延伸,尤其是在几个学科分类系统中还常常被列为“新闻学与传播学其他学科”,说明编辑出版学还远未获得其学科独立性。除了“中图法”之外,在其他分类法中,“出版学”之下几近没有分支学科,说明与其他同类学科相比,存在被忽略的倾向,学科定位与地位亟待提升与破局。同时,编辑出版学科受市场经济体制和出版业转型的影响,教育体系偏重功利主义,损伤了编辑出版学科的独立性、理论性和实践性。对于一个学科的发展来说,理论与实践本应并行不悖,令编辑出版学界尴尬的是,编辑出版学科在此二者都面临窘境。出版理论研究与出版实践尚未建立良好的沟通合作机制,出版理论研究脱离实践的现象一直被业内人士所诟病,并最终影响到了人才养成效果。

编辑出版学科在学科发展、人才养成方面所面临的困惑,证明学科反思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这种反思是一种自觉的反思。在接下来的时间跨度中,继续提升编辑出版学的学科地位和学科建构,建立理论与实践的合作机制,评估学科的教育价值,完善编辑出版学的学科体系,成为编辑出版学科必须面对并亟须解决的时代命题。

一、反思编辑出版学

1历史的反思

走向历史就是走向事实,面对编辑出版学学科及其历史有所言说,才可使编辑出版学科体系从依靠逻辑的话语建构成为一种面对事实的阐释行为。历史的反思有两种路径,一种是现象的语境化,置于具体的历史语境中,考察其形成与发展的具体过程;另一种是学科史视野,在学科史流变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编辑出版学科需要对本学科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有明确的了解和把握,并对学科未来进行理性分析,从而明确自己的学科定位。编辑出版学的学科发展有几个关键节点。第一个节点是1984年胡乔木同志建议创办编辑学专业,1985年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和复旦大学首先建立编辑学专业,开始招生,成为编辑出版学学科自觉的发轫。值得反思的是北京大学中文系开办编辑学专业几年之后就停办了,究其原因,“与其花大力气新建一两个实用型专业,不如退而举全系之力办好已有的三个专业,排除干扰,齐心协力守住根本,发展学术,这才是最最重要的事情”,足见当时学界对编辑学一种“有术无学”的认知偏见。但无论如何,其后的十多年问,开办同类专业的院校由几所增加到了十几所。同时与编辑学并存的还有出版、印刷、发行等专业,几个专业的学科体系建构既有交叉也有冲突。第二个节点是教育部在1998年调整高校本科专业目录,把编辑学专业和图书发行专业合并为编辑出版学,列在一级学科新闻传播学之下,编辑出版学的学科身份得以明确。此举整合的味道甚浓,有效地避免了学科地位的纷争。自此,编辑出版学的学科体系初具雏形,至少是消弭了之前以“图书发行”为代表的“出版学”和“编辑学”的学术分野,两个学科终于统一为一个学科,两个学科的学者专家也终于能够坐在一起,心平气和地探讨同一个问题,为同一个方向努力。第三个节点是2010年教育部增设了出版学硕士专业学位,把出版学从新闻传播学、图书情报学下提升了出来,与之并列,开启了学科发展的新时代。这个节点之重要不言自明,专家学者们有机会重新思考本学科与其上位学科新闻传播学的关系,以及本学科下位延伸和下位学科类别的问题。由是,历史的反思指明了未来的发展路径,而理性地分析学科历史有助于学科发展路径的辨析、选择与确认。

2学理的反思

学理的反思是真正的、深度的、逻辑角度的反思。所谓学理的反思,主要是观念上的反思。观念上存在误区,所以需要进行学理上的反思,需要在出版理论层面上小心求证,仔细厘清。编辑出版学的学理界定、构建及创新是其作为一门学科必须面对并回答的命题。

如果深切把握一些关键要素的内外关系,会看到编辑出版学学理构建存在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编辑出版与编辑出版学的关系,即编辑出版业务与编辑出版学术之间的关系问题,不能把二者等同起来是基本的立场,但仍旧有人认为编辑出版学没有学术,不是一门科学,更多停留在一种业务的探讨。之所以会发生这种解读,是因为从理论层面看,编辑出版学理论尚未形成自身的系统性、逻辑性和独立性,尚不能支撑起编辑出版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体系建构,更不能从理论高度上指导实践,甚至与实践脱节。同时,编辑出版学的研究范式也尚未成型,我国编辑出版学科处于一个范式虚无、范式转移和范式杂乱同时存在的时期,这种多重判断是建立在编辑出版学研究之关注议题和分析层次分解基础上的。研究范式的不足对学科的长远发展极其不利。由此来看,科学理论的建构尚需加大多维投人,否则编辑出版学科将行之不远。

编辑出版学科的建构者们不仅需要在学理上反思自身的独特研究领域和独特定位,更需要在学理上廓清出版学理论的内涵和外延,最终通过自身建构的理论框架,揭示真相,揭示隐含在出版现象背后的深层动因与关联、权利与文化之问的逻辑关系,并在出版历史与理论阐释中表达价值判断,是其所是,非其所非,使出版学理论成为人类自我理解、自我提升的一个独特维度。

3现实的反思

现实的反思即与现实的实践相关,此现实既指出版的现实,也指学科的现实。现实的反思应当超越现实,同时又能完全涵盖和把握现实。编辑出版学的现实意义和终极目标是人才养成,从本质上说,教育体系和人才养成是任何一个学科体系建设的题中之义,一个学科发展的最终落脚点必定是人才养成。学理的提升与编辑出版的实践教育并不矛盾,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学科发展既要强调学理性,又要强调实用性,二者并行不悖,各有其因。学科的学理性服务于学科发展,学科的实用性服务于人才教育与养成,学科的发展既离不开学理性的提升,也离不开最终的人才养成目标。说到底,学科的发展是为人才养成服务的,编辑出版学是应用学科,理应服务于出版业的现实。

我们感知到的现实却是,各地高校不断地新建编辑出版专业,编辑出版专业也不断地扩招,但反过来,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时却饱受冷遇,很多出版社明确表示不愿意录用编辑出版专业的毕业生,这种现象还在持续加剧。编辑出版学本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得相当紧密的学科,但毕业生却不受市场欢迎,说明编辑出版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与人才市场的需求,说明编辑出版的学科教育与市场需求是错位的,更说明编辑出版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出现了问题。这是编辑出版学科面临的严峻现实。

反思其因,其一是编辑出版学定位不明确,一边努力寻求编辑出版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立身之本、立身之理论和范式,一边要为现实、为市场、为社会服务,身处其间的摇摆使得学科发展含有某种不确定性。其二是编辑出版学的跨专业性较强,常常使得学科教育体系无所适从,其直接后果就是人才养成的知识架构追求通识和广博,却不得专业之门而入,出版企业却常常需要专才。其三是社会和市场不断在变化,身处研究环境中的专家学者难以紧跟市场的变化设计合理的教育体系。社会和市场转型了,学科发展没有跟上,或者亦步亦趋,只能遭到市场的淘汰。

作为一个理论联系实践的学科,编辑出版学的学科和理论发展必须紧跟社会的转型、出版的转型,编辑出版学科发展的每一个里程碑事件皆与社会和出版转型相关,不受市场风潮左右的纯理论发展和闭门造车之类,既不现实,更非幸事。诚然,受转型之影响,出版学科的发展正在经历被功利谋害的危险,但也不能因噎废食,对社会转型置若罔闻。因为,社会转型决定出版转型,进而出版转型决定出版教育转型。就此反思,我们是否能够对出版产业的体制化转型、战略化转型、出版方式转型和阅读方式转型有明确的现实认知,并能基于上述转型基础提出明确的学科发展转型设计?如果对此没有清醒的认识和反思,编辑出版学的学科体系和教育体系是否会失去存在之本?因此,实现出版转型和学科体系可持续转型之间的对接是必然的逻辑结论。

应当说,学科的反思比学科的完善更重要,所谓发现问题优先于解决问题,反思之后对症下药即可,面临社会转型、出版转型、教育转型,对编辑出版学科的优化势在必行。

二、优化编辑出版学

1厘清编辑出版掌的学科定位和地位

首先,是编辑出版学与新闻学、传播学的关系问题,三者有交叉,但不能等同,这涉及到学科定位与存在依据的问题。从方法论上很难区别编辑出版学与新闻学、传播学的关系,只能从存在论、本体论研究三者的区别。编辑出版学的存在还是要从根源上寻找其存在依据,这个学科是随着出版产业的发展,社会分工不断细分,为了满足行业的人才需求而诞生的。编辑出版学以出版现实为研究基础,新闻学以新闻报道为研究基础,传播学以泛传播为研究基础,存在依据和研究对象的不同自然成为学科区分的根本。

其次,编辑出版学科并不难于科学定位。经过多年发展,编辑出版学科已经从学科自发、自为进入到了学科自觉的阶段。最初,各高校建设编辑学、印刷、图书发行学等学科,意在学科建制的大而全,有的挂靠在中文系,有的挂靠在图书馆系,有的挂靠在信息管理系,有的挂靠在新闻传播系,总起来看,其学科定位非常混乱。时至今日,从研究对象看,编辑出版学已经具备了一门独立学科所应具备的独立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基本范畴和命题等自己专属的研究领域;从现实基础来看,它所依托的出版教育不断壮大,出版学界应抓住国务院学位办调整学科目录的关键机遇,占领学科发展制高点;它所具有的实践性要求必须先从学科分类入手,把编辑出版学从新闻传播学、信息管理学等学科中划分出来,作为与其并列的一级学科,使编辑出版学实至名归,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历史的逻辑和学理的发展来看,“出版学”或许会代替“编辑出版学”成为这个学科的未来称谓。

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学科定位的清楚界定和学科地位的提升是大传播、大出版发展的需要,是人才养成的需要,更是编辑出版学学科发展的需要。

2完善编辑出版掌的学科框架与理论

一个没有理论的学科是一个不成熟的学科,编辑出版学科发展的实践表明,编辑出版学需要有一种更成熟的理论形态的“学”,来加强对编辑出版学科发展的指导。伴随着出版产业的发展,目前的编辑出版学研究主要在传播学的框架下,借用相关研究成果开展编辑出版学的实践研究和问题研究,由此形成的编辑出版学理论多为继发性理论,而非原发性理论,继发性理论是受到原发性理论制约的,出版学要想从新闻学、传播学或信息管理学的藩篱中独立出来,原发性理论的探寻是不可避免的。所谓原发性理论,是针对继发性而言的,这种理论专属于或最先发生于某个出版现实或出版研究,而不是从其他学科嫁接或转移过来的,对于该出版现实或者研究来说,这个理论就是原发性的。

编辑出版学的理论架构包括两种不同的层面和境界,一种是不一定很系统很全面的、没有学科建构意识地对编辑出版实践的经验积累和总结,以某种实在的可把握的出版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可以称之为出版学或对象出版学,目前大多数的理论研究集中于此。另一种是对编辑出版学作为一门学科系统的、学理的思考和研究,需引入元科学或元理论的概念对出版学进行深入反思,为了叙述的方便,或可暂称之为“元出版学”。与出版学不同的是,元出版学不以出版现实为研究对象,而以出版学为研究对象,不把自身当作关于出版业客观世界的知识体系,而把自身作为研究出版科学的本质及科学研究方法的元科学。具体说,元出版学是对出版研究的再研究,对出版认识的再认识;元出版学不是以具象的出版、可把握的实在作为研究对象,而是以出版学的性质、特征、形成和发展规律为反思和研究的对象,这样所形成的科学或理论即为元出版学。元科学是每一个学科发展到某一节点必然达到的研究阶段,在出版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时,编辑出版学学科的理论研究和探索应当更上一个层次,元出版学的诞生和研究正当其时。

编辑出版学的理论架构还应该包括编辑出版的思想研究、哲学研究、文化理性研究及跨学科研究,更需尽快建立学科范式。唯有建立了学科范式,编辑出版学才能找到理论框架的逻辑起点,才能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创新的理论基础。

3优化编辑出版学科的教育体系

编辑出版学学科的建构与发展最终要落在编辑出版的人才养成上。出版业改企转制、多元化经营的现实导致出版业功利色彩日趋浓重,当利润和资产成了出版业的刚性指标之后,出版业的文化理性和出版精神日益流失。作为充满理性色彩的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不仅要适应社会发展要求,逐步确立与出版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教育体系,更应该高扬文化理想的旗帜,从教学理念、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培育学生的出版精神。出版的精神内涵很丰富,包括文化精神、科学精神、服务精神、商业精神、学习精神、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等。文化理想、文化精神、社会责任,是出版精神的主干。出版精神的培育应当成为编辑出版专业教育的逻辑起点和基础,然后才是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出版精神确立之后,是否适应行业需求则成为衡量编辑出版学教育体系科学与否的标准。为了适应行业的需求,案例教学和跨专业教育成为可选择的人才养成路径。首先是案例教学体系的建构。编辑出版学科教育体系的建构者完全可以借鉴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方式,集系统的知识体系、理论框架和案例于一身,通过案例教学服务于学科实践层面的体系建构。让人担心的是,学界专家忙于科研,远离实践,其案例教学恐离现实稍远。令人兴奋的是,当今出版产业的领军人物和专家大多乐于进入高校和科研院所,参与产学研结合和教学活动,无疑能为案例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坚实的佐证。案例教学强调实践性,但并非片面强调实践性,同样需要理论和理念的导引才能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否则将耽于实操而失去学理。其次是跨专业的教育体系建构。出版社之所以不欢迎编辑出版专业的毕业生,正是因为编辑出版专业的学生知识结构过于单一,只知技巧,却无专业,只知编辑,却无深度。只懂得编辑学概论和出版理论是进入不了专业书稿内容的,所以,编辑出版学的教育体系应该提倡跨专业的人才养成模式,但跨专业是有限度的跨专业,否则容易陷入博而不精之窠臼,博以精为首,才能学以致用,适应出版现实的需要。此外,完备的知识体系、能力结构、出版实践、数字技术及国际视野等皆为当下编辑出版专业教育体系的基本诉求。

编辑出版学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学科,其架构是一个绵延不断的继承与发展体系,其发展是一个从自在到自为到自觉的过程,其学科建设是一个时代的命题。学科的历史定位清楚了,学科体系的建构完整了,学科的繁荣当会蓬勃而至,作为终极目标的人才养成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作者系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中国传媒大学编辑出版学博士生)

书言书语

生活这么重,而阅读,使我们轻盈——朱天文

你要承诺、在至尊的上帝面前庄严宣誓:每当你进入大学图书馆时,你要专心一意、谦恭而静默地读书,爱惜图书和家具,并使其尽可能长久使用。你不要偷窃、偷换、擦损、扭曲、撕毁、割损、涂抹、损坏任何书籍,在书中写字、画线,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图书收到虐待、破坏或损毁,你也不要容许其他任何人做同类的事情。你要尽可能制止其他任何违规者,在获知他们恶劣行为后的三天之内向大学副校长或其他代理人报告。请把手放在监督的福音书上,愿上帝保佑你。——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章程,1610年

(摘编自[美]尼古拉斯·A.巴斯贝恩著,杨传纬译:《永恒的图书馆——坚忍与刚毅之二》,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猜你喜欢
学理反思现实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双回单训释教学新法的学理依据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新常态”概念的演进与学理支撑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翻译学名实诘难与学理定位
现实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