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顺
一、新时期的语文课堂,需要丰富多彩的课型
新一轮课程改革如春风般吹拂着语文这片土地,给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带来了希望!“语文课程标准”也为广大的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冲击着传统的教学,它要求我们要转变教师角色,转变学生观、转变教学观、转变课程观。
在课堂教学之中,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活泼、兴奋的状态,让学生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究、合作、体验、创造,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围绕这些要求我们应该怎样设计各种课型、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笔者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课型的设计有所思考,我认为课型设计的最基本要求是要达到“学生活动充分,教学效果明显”的教学境界。
二、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型
多种形式的课型才会适应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才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以及语文素养。在教学中我尝试采用了一些课型组织教学,本文将本着学生活动充分、教学效果明显的原则,从常规的与创新的角度述说自己所设计的几组课型:
(一)讲读课文的教学课型
讲读课文的教学决不是“满堂问”、加上“满堂讲”、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读”,教读,现代阅读教学的要义就在于教师应该科学有效地设计和组织学生的课内阅读实践,就是要教会学生自己能阅读;教师在教读课上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点拨、指导与示范作用,利用课堂阅读教学活动,尽最大的努力教给学生知识、方法、方式与技巧。
在教学中我尝试采用了以下几种讲读课型进行教学:
1.找点切入法
即在课文的教学中寻找某一个点切入,然后展开,以达到理解全篇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故乡》时我紧紧抓住“变”这一切入点组织教学,我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变”字给出讨论题:回到故乡我发现闰土、杨二嫂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他们分别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鲁迅为什么要选择刻画这两个人物形象呢? 让学生用十五分钟时间,四人一组讨论问题。通过巡视,检查,我发现学生的答案是那样的丰富多彩,完全超出我的想象!有的学生认识到: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之间的肖像、语言、神态的对比,反映了中国农民所遭受的惨重的灾难和日益悲惨的生活;还有的学生认识到……“找点切入法”改变了传统的逐段条缕式分析,通过抓住“变”这一切入点理解课文,学生不再觉得课文的讲解枯燥,学生思维活跃了,对课文的理解也更深入了!
2.整体感知、讨论合作探究学习法
即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讨论学习。
例如,在教学《沁园春·雪》时,我让学生先整体感知:
A、你能在文中找两句话概括上下两阙的主要内容吗……
然后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师生互动,理解课文:
B、你能用词中的原句来总体概括这幅画的景色吗……
这样教学,学生讨论热烈,回答问题比以往更积极了,更好的进入了词的意境中,感受到诗人的胸怀、气质和思想感情。揣摩清楚了课文写景描写的艺术特色。这样组织教学,比教师繁琐的分析、“嚼烂”了喂学生,更有利于理解诗歌的意境美、情感美、语言美。
(二)自读课文的教学课型
从新理念的角度看,所谓“自渎课”,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课,是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之主人的课,是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的课,在学习过程中追求体验的课,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课,是学生活动方式五彩缤纷的课……在自渎课文的教学中我也尝试采用了以下几种自渎课型进行教学:
1.自学、讨论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按照这一理念我这样组织教学:
例如,在教学《秋天》时,我组织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A、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B、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通过这样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农家丰收图、 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的美好,欣赏到了诗句的优美。
2.答疑解惑法
此法一改过去的教学模式,而是让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星星变奏曲》是一首朦胧诗。学生要感知“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是有一定难度的。为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能力,把握诗歌的主旨,我除了给学生做必要的提示外,让学生先自学提出不懂的问题,疏理后当堂答疑解惑,这一新颖的方式创设了氛围,激活了学生思维。
学生自己思考揣摩后,再通过老师的答疑解惑,更好地把握了诗歌主旨,知道课文是借用了“变奏曲”这一音乐术语,围绕一个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委婉抒情。 懂得了“星星”的形象,领会了其象征意义,把握了丰富的内涵,深人体会了诗中的思想情感。
3.美读法
即是寻找课文最美的地方,段落、语言、修辞等,组织学生欣赏,从而获得美的享受。
《湖心亭看雪》是一篇美文。品读部分我是这样设计的:
有人说,没有见过西湖冬景的人,只要读了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就足够了。那么张岱为我们描绘了怎样一幅奇景呢?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并分析它们奇在何处。
“雾凇沆砀”到底是个怎样的景致呢?
雾凇之美,美在壮观、美在……
这样教学让学生对课文有了自己独特的感悟,真正学到了简练自然质朴、不事雕琢的写作方法,领略到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理解到了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了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同时也能获得美的享受!
灵活的采用多种形式。组织教学,会让学生觉得新鲜,有趣,这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在教学中长期尝试运用此方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生对于语文课都很感兴趣!
当然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中、语文课型还有很多、很多,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尽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