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二丽 邓光明
[摘要]北海市创业环境在政府政策、政府项目、市场开放程度、有形基础设施等方面具有优势,但存在金融支持范围有限、教育培训缺少整体性与系统性、研究开发转移力度较小、商务环境有待完善、创新意识不足等问题。对此,应拓宽融资渠道,完善创业教育培训体系,激励和引导科研成果的转化,建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文化环境。
[关键词]北海市;创业环境;创业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创业环境对新创企业成长绩效的影响:基于民族地区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10YJC630145)、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 “南宁市创业环境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00911MS66)和广西民族大学重点科研项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创业环境研究”(项目编号:2009MDZD05)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刘二丽,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主任,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创业环境、创业企业管理,广西南宁,530006;邓光明,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广西南宁,530006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06-0075-0004
创业是支撑经济运行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创业活动的开展总是在一定的创业环境下进行的,创业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企业或产业最终的创业效果,因此,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日益受到各国和地区的重视。北海市作为广西的重点开发城市之一,近年来经济发展势头较好。北海市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创业的兴旺,同时也对北海市的创业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抓住机遇,积极优化北海市的创业环境,进一步提高北海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GEM (全球创业观察)模型中政府政策、金融支持、政府项目、教育培训、研究开发转移、商务环境、市场开放程度、有形基础设施、文化和社会规范等九个方面环境要素为基础,对北海市创业环境中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做出初步评价,并提出优化北海市创业环境的建议。
一、北海市创业环境的优势
(一)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
近年来,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加大力度扶持民族地区,同时高度重视广西沿海地区的发展,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作为西部大开发和面向东盟开发合作的重要地区。北海市处于北部湾的东北岸,从而拥有了十分有利的政策优势,例如北海市享有西部开发的优惠政策、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政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优惠政策等,为北海市的创业活动带来很多机会。此外,北海市为了加快发展经济,近年来也出台了不少鼓励创业的政策措施,主要有《北海市鼓励发展横向经济联合的规定》、《北海市出口加工区投资优惠办法》、《关于进一步改善投资软环境的决定》、《北海市招商引资奖励暂行办法》、《北海市鼓励留学人员创业若干规定》等。北海市因地制宜制定的这些优惠政策将有效地促进新创企业的创立和成长。
(二)政府项目的有效扶助
政府项目主要指各级政府对于新创企业和成长型企业可以提供的直接项目,它不仅限于直接为创业企业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还包括对科技园、创业园和企业孵化器的建设。近年来,北海市重视对科技园、创业园、孵化器的建设,为北海市的创业注入活力,带动了配套企业的发展。2009年12月,中电北海产业园正式开园,2011年7月,北海市与清华同方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建设清华同方(北海)信息产业园,加快了北海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目前,北海市已建有广西北海工业园、北海出口加工区和广西合浦工业园区等主要园区。此外,还有北海高新区、银河产业园、海洋科技园、铁山港产业园等专业产业园。其中,北海高新区把“科技兴园”作为园区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来抓,不断扩充孵化场地,引进了一批科技企业进驻孵化器。此外,2009年10月,北海市从大连、合肥、郑州等10个城市中脱颖而出,被批准为第三批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能够在产业政策、政策性信用保险、品牌建设、融资服务、人才培养、国际市场开拓等方面得到国家更多的支持,从而为北海市的创业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三)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市场开放程度,首先体现在市场的变化,正是在市场的变化中孕育着创业的机会;其次是面对市场机会,新创企业在进入市场时是否存在行业进入壁垒,是否有大公司设置不公平壁垒妨碍新创企业的进入,本质上就是是否存在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北海市近年来实施沿海开放高地发展战略,重视城市形象建设,以“树立新形象,实现新跨越,建设新北海”为目标,积极开展“城市建设和投资发展年”活动,不断优化城市环境,使得城市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同时,北海市加大了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力度,使非公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此外,北海市还不断拓宽招商渠道,创新招商方式,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据统计,截至2012年6月底,北海市新引进项目35个,新签项目合同投资额88.0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总额191.62亿元。招商引资的效果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北海市的市场开放程度。总体而言,北海市场开放度在不断提高,欢迎本地及外地的人投资创业,投资氛围较好。
(四)有形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北海市拥有便捷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是中国西部地区唯一同时具备空港、海港、高速公路和铁路的城市。近年来,北海市高度重视交通工作,着力构建铁路、公路、海港、空港“四位一体”的区域性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取得明显成效,新建北海南珠汽车站,扩建了北海机场,正在建设的广西沿海钦北高速铁路又进一步实现了北海成为大西南连接中南地区、东部沿海地区陆路经济走廊的重要交通枢纽的设想。另外,北海市还加快了信息网络通讯基础设施和城镇环境的建设与优化步伐,已建成技术先进、业务全面的信息通信基础网络,可以为新成立和成长型企业提供良好的交通、通讯,以及水、电、气等基础服务。
三、北海市创业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金融支持范围有限,难以满足新创企业的资金需求
创业活动的金融支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申请政府资助;二是创业基金;三是整合社会投融资资源,包括风险投资、个人借贷等。近几年来,北海市加速发展现代金融业,继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加大金融机构引入力度,拓展金融服务领域,为创业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由于北海市处于西部地区,缺少多样化的融资渠道,因此,创业融资难的问题在北海市显得更加突出。北海市的创业资金来源主要是创业者自筹。由于金融体制不健全,所有制歧视等原因,新创企业难以从传统的融资方式如银行借款、发行债券等获得资金。在政府资金以及创业基金方面,其支持的范围有限,仅限于一些重点高科技的创业企业,无法惠及众多传统行业的创业企业,难以满足创业企业的资金需求。同时,北海市的风险投资业发展严重滞后,投资机构少,资本规模小,无法满足新创企业的资金需求。
(二)创业教育与培训缺少整体性和系统性
创业教育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是普通高等教育及基础教育发展情况,这有利于提升创业者的基本知识素质;其次是普通高校针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培育,毕竟大学生是创业的中坚力量;第三是职业技术教育及继续教育中的创业教育和政府有意识开展的创业教育。北海市的创业教育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局限于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中,中小学教育教学以填鸭式为主,不太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缺少对创业的关注,缺乏对中小学生就业意识、创业意识的系统有效引导。同时,北海市的高等教育机构比较少,而且北海市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方面既缺乏动力和足够重视,又缺少经验,没有形成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即便有高校开设创业课程,也只是作为选修课,甚至于只开几个讲座而已, 缺乏相当的创业教育实践,不利于学生创业技能的提升。
(三)研究开发转移力度较小,不能为新技术创业提供支持
研究与开发转移指的是研究和开发在多大程度上创造新的商业机会,以及研发是否可以为新创立的小型企业和成长中的企业所用,研究开发成果能否实现商业化。研究开发与转移主要通过科研成果向企业转化从而影响创业活动,而研究开发与转移是北海市的一个软肋。北海的高校、科研院所数量有限,科研成果向企业转化的能力比较薄弱,在转化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障碍,主要出现在:产学研联系不够密切,没有充分发挥三者的综合功能;技术平台层次比较低,制约了基础科研成果的再开发能力;缺少在技术、经济、管理方面都精通的复合型人才;科研成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四)商务环境有待改善,商务成本较高
商务环境主要衡量与商业运作密切相关的服务行业的发达程度。北海市近年来大力改善商务环境,简化工商审批程序,建立信息发布平台,及时提供法律、法规、政策和各类市场信息,并依托现有机构,为创业者提供项目信息、开业指导、小额贷款、政策咨询等服务。但是北海市创业服务体系还很不健全,尚处于初级阶段,一是为新创企业服务的中介机构较少,而且有关供应商、咨询机构的收费对新创企业来说较为昂贵;二是行业协会缺失或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三是新创企业在法律、会计、金融、信息咨询及注册登记等方面得不到较好的服务。从商务成本来看,北海市作为广西沿海的一个旅游城市,物价相比其他城市上涨快,生活费用高。据市场数据显示,在全国2011年第二季度城市综合地价环比涨幅排名中,北海市位列涨幅榜第七位,高于省会城市南宁市,仅次于广州市。北海市地价的增长态势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发热潮以及北海的城市宜居环境有极大关系。商务成本的增加无疑加重了创业企业的负担,给招商引资带来压力,制约着北海市竞争力的提高。
(五)创新意识不足,创业氛围尚未形成
专家学者对北海两千多年的历史进行梳理、升华后凝缩出北海市六方面历史文化原脉,即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南珠的民间文化、疍家的民俗文化、老街的中西合璧文化、银滩的旅游文化、改革开放的发展文化。多种文化的结合给市民们带来丰富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存在制约文化意识的因素。北海人聪明、热情好客,但也懒散,有小富即安观念,缺乏冲劲。不少市民舍不得花钱、花时间买书、读书、买票看演出或参加科技文化培训,大街小巷的酒家、大排档天天爆满,许多文化活动场却较为冷清。此外,封建迷信和一些腐朽的落后的思想也对北海市先进文化建设产生冲击,还没有形成一个勇于创新和全民争先创业的良好氛围,创业主动性不够,创业积极性不高。
四、优化北海市创业环境的建议
(一)拓宽融资渠道,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一是建立与企业创新需求相适应的多元化融资渠道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产权交易,促进创新与资本的融合。二是加快建立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投融资体系,积极探索银企合作的有效形式,将政府设立的财政性引导资金、财政性补助扶助资金向民营经济开放。三是加快担保体系建设,动员鼓励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设立担保机构,鼓励和规范民营企业间的互助担保。四是积极引导非金融机构、企业集团、科研院所和其他社会资本组建风险投资机构,大力发展风险投资业,充分发挥风险投资公司的作用。五是通过股份制改造、上市、资产重组等多种方式支持新创企业融资,从而为北海市的创业发展提供金融保障。
(二)完善创业教育培训体系,提升创业能力
教育部门应当在大学以下的教育体系中增加创业教育的内容,逐步渗透对创业精神的培养和弘扬,培养青少年的创业意识和基本技能。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自主创新,把培养创业精神作为大学人才培养的一项基本要求,并把如何寻找创业项目、如何制定创业计划、如何组建团队、如何寻找创业资金、如何寻找市场等创业的关键内容授予学生,使大学生对自主创业有更深入的了解。在职业教育方面,应组织实施创业企业培训工作,开展工商管理、创业辅导、管理咨询等中小企业急需的知识培训,提高企业各层次人才的综合素质。此外,还可利用行业组织积累的社会资源,开展针对企业家不同成长阶段的各种培训服务,帮助其快速成长。
(三)激励和引导科研成果的转化,提高科研转化能力
相关部门应实施激励科研成果转化工作的各项政策措施,努力创造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一是可通过财政返还、减税费等方式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引导金融企业支持成果转化项目,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政策引导平台。二是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大力支持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统筹使用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三是引导社会资金进入科技领域,打造多元化投入、多渠道筹资的资金吸引平台。四是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应该提高认识,加强产学研的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使创新资源能够得到更好的利用和开发,以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五是建立良好的法制环境,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完善知识产权相关制度,健全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有效的法律保护。
(四)建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创建良好的商务环境
要发挥社会中介服务组织的作用,构筑支持创业的服务平台,为创业者提供政策、管理、人才等方面的服务。同时,还要完善创业项目、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小额贷款、企业孵化、跟踪服务相结合的创业服务体系,并将创业服务工作延伸到街道社区、农村乡镇以及高等院校,为各类创业人员提供一站式服务,提高创业服务水平。此外,还可以构建优质高效的配套服务体系,依靠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来降低商务成本。一方面,通过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平台,进行“产业集群”性的产业布局规划和调整,使商务活动的要素得到更合理的空间配置,从而降低投资者获得生产要素与组织生产的成本。另一方面,通过构建优质高效的配套服务体系,大力提倡发展产业链经济,并围绕主导产业链培育和完善地方产业配套体系。
(五)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文化环境
北海市要采取积极措施,加快进行创新创业文化环境建设,改变小富即安和保守的落后观念,营造相信科学、依靠科学、崇尚科学的文化氛围,倡导敢于冒险、勇于创新、崇尚竞争、追求成功的创新文化,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人文环境。还应加快发展文化,为创新创业提供强有力的保证,推进北海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避免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相脱节。此外,企业应该学习先进的文化理念,培养员工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创新思想在企业员工的意识中生根发芽,使之成为企业员工的行为习惯。
四、结语
北海市正处于开放跨越发展的好时期,利用这一机遇来优化其创业环境,增强其城市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北海市创业环境中的优势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北海市创业环境优化的建议。希望通过采取这些措施,能够尽快改善北海市的创业条件,优化创业环境,促进北海市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并能够早日实现把北海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化的现代产业集聚基地、旅游商贸物流中心、开放合作重要平台和生态宜居文明城市这一目标。
[参考文献]
[1]夏清华,易朝辉. 不确定环境下中国创业支持政策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9,(1).
[2]中共北海市委员会、北海市人民政府. 新战略, 新北海: 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构想与展望[M]. 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3]钱丽, 唐根丽, 陈忠卫. 安徽省省会经济圈创业环境的实证分析: 以GEM框架为研究视角[J].经济问题探索, 2008,(12).
[4]王庆华.优化河南省创业环境的途径[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