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春桃
【摘要】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与规律,分析其原因,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 对我院2009年1月~2012年6月医务人员上报的106例ADR,分别就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男性发生ADR比例多于女性,构成比为58.5%和41.5%;②>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最多,占46.2%;③抗微生物药和中成药是引起ADR的前二位药物,分别占35.8%和208%;④静脉给药途径是发生ADR的主要途径,占60.4%;⑤ADR累及前三位的器官或系统分别是皮肤及附件占341%,其次是消化系统占20.7%,心血管系统占15.1%。结论 对基层医院ADR进行分析,可明确ADR发生的规律,为临床规范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关键词】 基层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文章编号:1003-1383(2012)06-0844-03 中图分类号:R 969.3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2.06.034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系指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时,出现有害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1]。根据WHO在发展中国家的调查资料,住院病人的ADR发生率为10%~20%。我国每年5000万住院病人中,至少有250万的入院治疗与ADR有关,其中50万人属于严重不良反应[2]。因此,重视和研究ADR,对临床安全和合理用药至关重要。笔者对我院106例ADR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了解ADR发生的特点与规律,以进一步提高我院合理用药水平。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2年6月医务人员上报、并符合要求的106例ADR为研究对象。
2.方法 ①对患者的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 涉及器官或系统及其临床表现等情况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②依据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ADR 监测中心评价标准进行ADR程度分级及因果关系评价。
结 果
1.一般情况 106例ADR报告中,男62例(58.5%),女44例(41.5%),男性发生ADR多于女性;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85岁,ADR在不同年龄段分布:≤20岁8例(7.6%),21~40岁14例(132%),41~60岁35例(33.0%),>60岁49例(462%),提示>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的比例居多。
2.ADR涉及药品种类及构成比 根据2010年版《中国药典》分类方法进行分类统计,抗微生物药和中成药是发生ADR的前二位药物。见表1。
讨 论
1.ADR与年龄的关系 本文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段患者发生ADR的概率不同,其中以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所占比例最高,达46.2%(49/106)。老年人ADR发生率居多与下列因素有关:①老年人肾功能减退,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分泌能力降低,肾血流量明显减少而影响体内药物的排泄。例如庆大霉素,正常肾功能患者用药后其半衰期约为2.3 h,而在肾功能不良患者用药时,其半衰期可长达24 h。文献[2]指出,在肾功能正常者中,多粘菌素的神经系统毒性反应的发生率约为7%,而在肾功能不良中可达80%。②老年人肝功能减退,肝脏血流量降低,肝细胞微粒体内的药物代谢酶合成减少,使药物的代谢减慢,药物的血浆半衰期延长。同时肝功能降低可引起肝脏的蛋白合成减弱,使血中血浆蛋白含量减少,血浆蛋白与药物的结合率降低,致使血中的游离药物浓度升高。③老年人组织器官功能减退,靶器官对某些药敏作用的敏感性增高;④老年人往往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导致用药增多,合并用药在产生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增加了ADR的发生率[4],如止泻药与抗胆碱药合用,可延长在胃内的滞留时间,增加药物的吸收而加重药物毒性;华法林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7%,合用保泰松等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可使华法林的游离血药浓度升高,致出血的可能性增加。因此,临床医师应充分考虑老年人各器官功能状态和药物代谢特点,选择药物治疗及合并用药,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2.ADR与给药途径的关系 本文表2显示,静脉给药发生ADR占所有ADR的60.4%(64/106),说明这种给药途径是导致ADR的重要因素[2,5]。分析其原因是:①静脉给药基本在医院进行,对不良反应能及时观察和监控;②静脉给药一直占医院给药主导地位,这种给药方式可使药物直接进入血液,无肝脏的首过效应,作用迅速,血药浓度高,药液中的微粒、内毒素、pH值、渗透压等因素都可诱发ADR[1,2];③静脉给药所涉及的药物配制、药物浓度、药液放置时间、滴速等也是诱发ADR的因素[6];④静脉给药使用的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属于高分子化合物,适合病菌附着,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可引发感染。一次性输液器及注射器微生物污染的情况时有发生,且储存期愈长污染率愈高。因此,临床医生应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遵循“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静注”的用药原则。在必须输液治疗时,应注意无菌操作、药物的配伍、浓度的配制、滴注速度等方面。
3.ADR与药物种类的关系 本文表1显示,抗微生物药和中成药是引发ADR的前二位药物,分别占35.8%和20.8%,这二种药物发生ADR占总体ADR的56.6%(60/106)。抗微生物药发生ADR居多的原因主要是:①抗微生物药是应用最广泛和滥用最明显药物之一,临床上普遍存在无明显指征用药、过度预防用药、联合用药不合理、使用剂量过大、疗程过长等问题,从而引发毒性反应、变态反应及二重感染[7]。②部分抗微生物药物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微生物,本身抗原性较强,容易引起ADR[8]。因此,临床医生要严格按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地选用抗微生物药物,最大限度地减少ADR的发生率。而中成药往往是由多味中药提取物制成的复方制剂,成分复杂。本文由中成药引发的22例ADR中,有19例示由中药注射剂所致,占其比例的86.4%。分析其原因是:①中药注射剂化学成分复杂,有效成分、毒性成分、无效成分鱼龙混杂。在没有明确阐明药理、毒理作用的物质基础前提下制备而成的注射剂,有效成分不明确,疗效和安全性自然也不明确,出现不良反应在所难免;②采用传统工艺制备的中药注射剂含有大量的、至今无法去除的、成分不明的不溶性微粒,导致中药注射剂ADR涉及多系统、多器官[2];③一些中药注射剂的有效成分被认为具有致敏作用,如清开灵注射液含有水牛角提取物,内含蛋白质,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引起发热、皮疹、紫癜等过敏反应;④一些中药注射剂处方不合理,内含蛋白、淀粉、鞣质、色素、黏液、树脂、挥发油等多种致敏成分[2]。因此,临床医生应普及中药知识,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中药的药效和不良反应,消除“中药天然无毒”的片面观点,合理地选用中成药,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4.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 表3显示,ADR引发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占34.1%,其次是消化系统(占20.8%)和心血管系统(占151%)的损害,这前三位器官或系统发生ADR占所有ADR的67.9%(72/106)。其原因主要是:①皮肤及附件、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症状典型,易被患者所感知,易被医务人员观察和诊断;②皮肤红肿、瘙痒、皮疹等皮肤反应易于观察和识别,不易与其他疾病症状相混淆;③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抗微生物药、解热镇痛药等具有较强的抗原性,容易引起皮疹等反应。故临床医生用药前应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需做皮试的药物,即使皮试阴性,在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一旦出现皮疹等反应,即时停用可疑药物。
总之,通过对ADR的分析,可明确ADR发生的特点与规律,切实为临床规范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尽可能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合理和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参考文献
[1]杨新波,黄正明.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的防治[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9:154.
[2]梁安鹏,李玉龙.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大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326.
[3]杨 晓,蔡英奇. 254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8,17(1):4546.
[4]张利芳. 2011年我院22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3):8283.
[5]吴明钗,林 洁,李 劼. 51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海峡药学,2012,24(6):271273.
[6]李爱萍,吕建峰,顾 玲. 20092011年我院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2,41(6):597599.
[7]陈文彬.临床药物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19.
[8]程 晟.60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2,9(3):15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