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洲 何奇
在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的很多学生的心目中,郭广迪算是一位比较特别同时威望很高的教授。这位上世纪80年代初期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的老师,以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活跃的课堂气氛而闻名。他给学生提供的手机号24小时不关机以方便学生提问,并每一年都会对自己的讲义进行较大幅度的修改。
“其实也经常有人评价我比较怪,我自己也觉得的确如此。”郭广迪说,他的“怪”更多的要源于自己的求学经历。
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原因,郭广迪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的时候已经28岁。接到入学通知书时,他正在武汉的一座房屋上捡瓦。进入北大之后,陈岱孙、胡岱光、厉以宁等一批老师在讲台上的谈笑风生给郭广迪留下了深刻印象,毕业之后的他也选择回到武汉成了一名高校老师。因为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备课和教学上,郭广迪在教书的前10年没有发表过一篇课题论文。“这要是放在现在,对于一位老师来说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郭广迪说。
郭广迪很多“怪”习惯也是承袭于那个时期。比如,一旦在讲课上出现口误或者笔误,不管有没有学生发现,郭广迪都会在第一时间说:“对不起”。每次讲完课后,他都会自己把黑板擦干净后才离开教室。“当年我们的老师都是这样做的。”郭广迪说。
对于学生而言,郭广迪带的课程并不好通过,他习惯卷面得多少分就打多少分。对此郭广迪的解释是:“如果给一个本来只考48分的人打60分,但给考98分的人应该怎么打分数?”
除了教学严谨之外,郭广迪在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时也格外认真。郭广迪说,他能理解个别学生的实际困难,但他始终坚持这一底线:论文是否自己写的比写得好不好更重要。“少数学生觉得我可能年纪大了不懂上网,其实我对于验证网络资料十分在行。”郭广迪笑道。
现在的郭广迪已经快要退休,但对于教学的兴趣却始终未减。尽管学生们对他的评价有口皆碑,但他自己并不满足:“我心目中最完美的授课就该像陈岱孙老师那样,在上课的时候侃侃而谈,一路抽丝剥茧,待到一个问题被讲清楚,学生们恍然大悟之时,下课的铃声刚好响起。”■【人物档案】
姓名:郭广迪
年龄:62岁
学校:中南民族大学
招牌课:西方经济学
经典语录:论文是否自己写的比写得好不好更重要
老师怪学生是绝对没有道理的
大学里全都是学理论有什么不好?如果是要学技术,那你们不如直接去读技校好了。
魅力时刻:讲课到兴起之时,在讲台上手舞足蹈的他甚至会让人联想到金庸笔下的那位老顽童。
【学生印象】
郭广迪老师的课不太好选,因为他扎实的专业知识也是名声在外的,所以选他的同学还是很多的,竞争还比较激烈。从外表看觉得他是一个很严谨的治学型的老师,但上过他的课之后才发现其课堂气氛非常活泼。学生们对于郭老师的评价是很不错,有的在私底下甚至会亲切的称呼他为“老头”。
【记者手记】
和郭广迪教授见面的第一印象,就能感受到他身上浓厚的传统知识分子气息。在高校长大,又在北京大学经过四年深造的他,有着上一代学者特有的某种固执与严谨。尽管由于环境的原因,郭广迪也会做出一些妥协,但他却坚持用言传身教将那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火种传给当下的年轻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