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镇:从转折到转折

2012-04-29 04:49徐驰
农家书屋 2012年6期
关键词:芙蓉镇王村刘晓庆

徐驰

1986年,由著名导演谢晋拍摄的电影《芙蓉镇》公映,这部改编自湖南作家古华同名小说的影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那跨越十年的特殊年代中,发生在湖南湘西小镇上的动荡故事。电影一经公映,剧中人物扮演者的精彩表演和故事情节,便打动了全国观众,他们在被主人公胡玉音与秦书田坎坷命运和真挚爱情深深感动的同时,也记住了芙蓉姐那水一般的米豆腐,记住了巨大吊脚楼下那令人窒息的气氛,更记住了小镇上两只扫把飞舞下,那青石板路上的浪漫。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对这个有着青山绿水的“芙蓉镇”念念不忘,却不知道这个小镇在当时其实叫做“王村”。

事实上,电影拍摄之前,摄制组同样不知道这个在地图上位于湘西酉水河边一个稍显闭塞的村落。为了寻找理想中的“芙蓉镇”,剧组工作人员几乎跑遍湖南周边地区的每个角落。在跑了7000多公里之后,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有青石板街;屋檐高低起伏,有节奏;街道上下有坡,有层次;三面临河,以吊脚楼为主”的土家族小镇。当地人告诉他们,这里叫做王村。

几天后,导演谢晋亲自坐船来到了王村考察。据他后来回忆,他当时想找一个能衬托电影大时代肃穆气氛的巨型建筑。但是沿着青石板路拾级而上,两边似乎都没有这样的巨型建筑。他无意间拐进了一个小巷子,顺着走到了一个偏离石板街的僻静处,抬头一看,两栋巨大的土家族吊脚楼赫然而立,谢晋又惊又喜,忍不住大叫起来。众人围过来一看,立刻明白过来谢导为什么会如此欣喜了。

王村由此被选定为电影《芙蓉镇》的外景地。当然,当时的王村人还不知道,一个改变村子命运的大机遇正向他们悄悄走来。

王村人不曾想到的是,一部电影的公映,居然让这个本已没落的昔日重镇,在一夜之间再次红遍了大江南北。

“我们的祖上曾经阔过。”走在王村,这个村子的人十有八九都会这样告诉你。

据史书记载,王村“通川黔、达鄂泸,舟楫之便,得天独厚”。的确,这个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镇在历史上有好长一段时间都是湘西重镇。它三面环山,一面临水,这唯一流过的酉水河又连接了湖北和四川,王村由此成了连接两个省会的重镇码头,素来就有“楚蜀通津”和“酉阳雄镇”之称。早在秦汉时期就作为当地土司王的都城,也是整个湘西的经济、文化中心,王村由此得名。

王村人至今还对“小南京”的美誉津津乐道。他们没有田,历代都以经商为生。据他们描述,从河码头沿山势一路向上,绵长五公里的青石板路两旁几乎开满了商铺,家家户户都有柜台置于门前,做着各式各样的小买卖。过往的客商们就在这里歇脚、交易。据说这青石板街就是因为千百年来商客们的鞋底磨砺而显得光滑,幽暗。

至于王村是什么时候走向没落的,王村人就有些说不清了,大抵是由水路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开始。到了八十年代,酉水河早已不复当年之繁忙,王村也慢慢退却了昔日光彩,村子里仅剩的几十户人家几百口人靠着摆渡、砍笆茅和养猪为生,生活拮据,那些老柜台也逐渐闲置在了门前,积满了灰尘。唯独祖祖辈辈留下来的青石板路和高大吊脚楼,还在孤寂地望着山脚下冷清的渡口。

或许是历史不忍将这个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土家族古镇遗忘。王村人不曾想到的是,一部电影的公映,居然让这个本已没落的昔日重镇,在一夜之间再次红遍了大江南北。人们纷纷打听,这个环山绕水的美丽小镇究竟在哪,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游客慕名而来。王村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此后的二十年间,王村有了一个全新的名字,叫做芙蓉镇。

“学着过点老百姓的日子,别总跟他们过不去。他们的日子,也容易,也不容易啊。”江畔渡口,刚刚平反出狱的秦书田正巧遇上了当初害她入狱的原芙蓉镇书记李国香,他这样对李国香说道。

小陈说,他观看《芙蓉镇》不下五遍,印象最深的就是这句话,“老百姓嘛,最重要的就是学会过日子。”他是土生土长的芙蓉镇人,家就住在芙蓉镇113号,电影中刘晓庆卖米豆腐的地方。

当年谢晋带着剧组过来拍摄的时候,小陈才16岁,正在附近的中学读书,压根搞不明白这帮人究竟在干嘛。父亲告诉他这是在拍电影呢,有大明星,刘晓庆也来了。于是一放学他就赶紧往村子里跑,赶着去看他们拍戏,去寻找父亲口中的大明星刘晓庆。

只是迟迟没能见到传说中的大明星,当时刘晓庆还在美国办个人电影展,整整迟了3个月才赶到芙蓉镇。直到有一天下午,一个穿着土家族服饰的姑娘走到他们家门口,问他父亲自己能不能在他们家添双筷子,一起吃顿饭。

父亲答应了,把姑娘请进了屋。小陈记得她吃得很少,聊得倒很多,一直在问一些家长里短的事情。等到姑娘离去之后,隔壁的邻居才匆匆跑来告诉他们,刚才的女人好像就是刘晓庆哩。那时的王村没有电视,父亲只是听过刘晓庆的名字,并不认识她本人。

后来他们才知道,自己家的房子被剧组选为剧中女主角胡玉音卖米豆腐的场地,刘晓庆这是体验生活来了。

“刘晓庆美得像仙女一样,而且一点架子都没有。”小陈说,那时候,来看刘晓庆拍戏,成了全村男女老少共同的消遣,而他最得意的是,每次都能在自家门口占到最好的位置。

这部电影很快就给全场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小陈记得好多村里的妇女都被叫去当群众演员,一天可以赚到2到3块钱,这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不过,更让人眼红的是,拍摄完成后,剧组为了表示感谢,居然为他们家修了一间新房子。而在此之前,他们家只是一间破破烂烂的平房而已。

临走前,刘晓庆特意来到小陈家,对他们说:“这部电影拍完,今后你们靠卖这米豆腐就能发财。”她还特意嘱咐小陈的父亲,这个房子千万不要动,有了这个门面,才能祖祖辈辈地传下去。

事实证明刘晓庆并没有说大话,这家名为“芙蓉镇113号正宗刘晓庆米豆腐”的店一度成为整条街生意最红火的店铺,唯一不同的是“芙蓉姐”从当初的胡玉音换成了如今的向仍玉,她是小陈的嫂子,现在这家店由小陈兄弟二人共同经营。店门口挂满了小陈与刘晓庆、张纪中等明星的合影,也显示了这家店的不一般。

二十年多来,他们家的米豆腐从五毛钱一碗卖到了三块钱。而来芙蓉镇到他们家吃一碗正宗的米豆腐,也已经成了整个村子约定俗成的规矩。

小陈至今都对1998年的那次十一黄金周记忆犹新。“那是国家第一次制定7天长假,我记得芙蓉镇第一天就来了上万人,我们全家从早上6点多就起来忙活,一直忙到晚上12点钟才关门,整整卖出去4000多碗米豆腐。”

那天晚上关门之后,向仍玉一个人在卧室里点钱,还没点完,就趴在桌子上睡着了。这件事至今还会被村里人拿出来“笑话”。

那年黄金周之后,前来旅游的人一年多过一年,人们慕名踏上沿山势一路蜿蜒的青石板路,体验一番电影里的生活。芙蓉镇的人突然发现,做旅游生意原来是一条致富捷径。于是,青石板街两旁的人们擦干净老货柜,纷纷打出“芙蓉镇”、“刘晓庆”的牌子,支起了摊子,再次做起了生意。连河码头的门楼上,也索性换上了“芙蓉镇”的牌匾。

2008年,时隔二十多年,刘晓庆再度回到了芙蓉镇,她看着挂满街道的芙蓉镇和自己名字的牌匾,激动不已,当时就向全村人表态:“我刘晓庆这个名字就送给芙蓉镇了,你们世世代代都可以拿去用。”

至此,电影《芙蓉镇》完完全全改变了王村人的生活,沿着古街由下而上,全村人都富起来了,光是小陈的这家米豆腐店,一年就有四五十万的收入。相比剧中胡玉音的遭遇,现在芙蓉镇的生意人富得可都是心安理得,“一样都是过日子嘛,老百姓的日子总归会越过越好的。”

影片中秦书田对大着肚子的胡玉音说:“活下去,像牲口一样的活下去。”这显然是那个时代的选择。但是,如今的芙蓉镇人却渐渐悟出:活着,一定不能像牲口那样,要像电影里的人那样,学会把握自己的命运,正是这种意识和信念默默支撑着他们共同创造出新的生活,从当年的一个转折点走向新的转折。

据演员张光北回忆,“活下去,像牲口一样的活下去。”这句台词古华的原著中是没有的,是谢晋导演在后来拍摄时临时加上去的。在那样一个年代,这句质朴而又充满力量的台词不知道感动过多少人。

但是感动之余王村人却渐渐悟出,人活着,一定不能像牲口那样,要向电影里的人那样,学会把握自己的命运。二十多年以来,正是这种意识和信念默默支撑着他们共同创造出新的生活。

电影公映那一年,芙蓉镇红遍全国,但似乎并没有给王村人的生活带来想象中的巨变,当地的老百姓也只有在电影里看到自己家的时候,才感觉有一些不太一样。

直到有一天,一群年轻的小伙子辗转从张家界倒腾了几辆车来到了王村。在通往王村的渡船上,他们向船夫抱怨:“你们这儿太难找了,我们费了好大劲儿才来到这里。”当时,王村还没通车,从长沙直接坐车到这里摆渡需要7个小时,从最近的吉首过来也需要3个小时。

王村人这才意识到,大家原来是找不到这里,几个年纪大的村民商量之后,自发决定去最近的火车站拉客,亲自带游客来王村旅游。那是九十年代初,整个湖南都没有几个像样的旅行社,王村人更没有旅行的概念,他们只是单纯地想把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而已。

今年58岁的黎大伯就是当年出去拉客的村民之一,据他回忆,他们一共有十来个人,每天天还没亮就出发了,先是坐船,然后再换车去最近的猛洞河火车站,到那里往往已经快9点了,正好赶上第一班火车。他们当时也没准备什么牌子横幅,就靠扯着嗓子张罗。许多人不信,之前根本没有听说过王村这个地方,以为他们是骗子。当然,也有少数人还是跟着他们来到王村,到了一看,才恍然大悟:“这不是电影里的芙蓉镇吗?”

王村这才一点一点被外人所熟知。

聊起这段往事,黎大伯至今感慨万千:“可以说,芙蓉镇的游客是我们一个一个从火车站带过来的,一点都不夸张。”如今的芙蓉镇,平均每天都有几千人过来旅游,早已不用他们再去火车站拉客了。黎大伯现在在青石板街中段经营着一家旅馆兼饭店,收入不错。

本以为日子可以就这么过去下,不料现在的芙蓉镇如同电影里演绎的一般,又有了新的困境。

记者到达芙蓉镇的时候正值中午,老远望过去,整条老街空空荡荡,丝毫不像想象中的那般热闹。就在老街的入口处,当地的阿姨们搬了两条凳子,坐在上面,态度坚决地把老街封了起来。

阿姨告诉我们,她们这也是无奈之举。就在去年,当地政府把芙蓉镇附近承包给了旅游公司,共同发展当地旅游业,旅游公司整合了附近的旅游资源,从去年4月20日起,收起了门票,60元一张。可是令王村人没想到的是,他们祖祖辈辈生活的青石板街居然也包括在了收费范围之内。

收费的影响显而易见,整个芙蓉镇的旅游人数从原先的几千,锐减到日均不到一百人。“其实他们早在2008年就收过票了。”一位阿姨说,“经过我们反映,加上效益确实不好,一年后就停收了。谁知道去年又开始了,还把门票涨到了80元。”

“好好的一条街,现在搞得一个人都没有,就连她们家招牌的米豆腐都卖不出几碗。”阿姨指着向仍玉家的店,心痛地说。

向仍玉坐在店门口,扳着指头告诉我,今天卖出去的米豆腐两只手就数得过来。“你瞧,我们家店门口这段就是当年刘晓庆和姜文扫大街的地方,以往都是人最多的一段,看看现在,啧啧。”她翻出手机里的照片给我看。

老街的萧条是显而易见的,往日熙熙攘攘的千年古街恍如隔世,如今沿街的大多数店铺大门紧闭,许多大门上都贴着转让的字样,许久都看不到一个人。

村里的男人们都去和政府谈判去了,结果和原先预计的一样。女人就只好把老街给封起来了,记者到达的那天是第一天,至于以后该怎么办,她们又集体陷入了迷茫。

随着天色渐暗,围在街口的阿姨们也渐渐离去,家家户户都准备起了晚饭,老街这才有了几分生活气息。

只是经历了那么多,王村的人再也不愿回到过去,他们不愿意看着自己这二十年来的努力付之东流,不愿意看着自己的故乡重新回到寂寥。

这是生活的选择。

猜你喜欢
芙蓉镇王村刘晓庆
美丽的芙蓉镇
电影《芙蓉镇》中的食物叙事与20世纪80年代的世俗伦理
浅述湘西芙蓉镇的旅游发展之路
王村夜雨
不老的刘晓庆
王村:五千万打造“精神王国”
一幅湘南山镇民俗风情的展览画
基于计算机建模技术的秦岭周边农家乐村环境空间研究——以上王村为例
刘晓庆揭秘秦城往事
浅析古华小说《芙蓉镇》中的比喻与类似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