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明燕
摘要:王村镇,因是电影《芙蓉镇》的取景地,又名芙蓉镇。城镇文化建设需要整理归类地方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新城镇。芙蓉镇因其地理位置,为湘西的码头重镇,土家族居住的吊脚楼,浓烈的民族风情成为影视的讲述地,这些资源一起打开了芙蓉镇旅游发展的大门。
关键词:芙蓉镇 王村 旅游
历史悠久的地方,总是有许许多多的文化故事。讲好这些故事,是新时代芙蓉镇人的使命。延续这些精彩的故事,需要的是在历史中足够精彩的瞬间,这些瞬间会成为当代芙蓉镇人,新的启航点。
一、芙蓉镇码头的兴衰
酉水河發源于湖北省宣恩县七姊妹山,流经湖北来凤、重庆酉阳、湖南湘西龙山、保靖、古丈、永顺等县。据《永顺县志》(清版,1992年版)记载:“酉水,是沅水一级支流,干流自保靖至南渭流入县境经王村而出。”汇入沅江,流入洞庭。古代湘西交通闭塞,酉水河便是永顺县的水上丝绸之路,王村是永顺对外交流的窗口。1979年凤滩水电站大坝建成后高峡出平湖,猛洞河开发了王村“平湖一日游”。不管是古是今,芙蓉镇码头都带动了当地的繁荣发展。
(一)王村码头的繁荣历史
王村因码头而兴,历史悠久。秦汉时,建立码头,至汉初在王村建酉阳县治所以后,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凸显,因酉水舟楫之便,上通川黔,下达洞庭,俗有“蜀楚通津”之说。清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永顺设府设县,王村成为永顺对外交通的唯一码头,是永顺抵常德、长沙到京城外地交通必经枢纽。在800多年的岁月里,每年都有当地的茶芽、水银、细布、马匹、麝香、茶油、桐油等特产被土司王应着节令贡运京城。从明末到清初,逐渐改善湘西北陆路和酉水流域地水路,成为原溪州所辖及湖北来凤、咸丰、宣恩,四川酉阳、秀山等地进出口的集散地,成为永顺府最繁荣的商贸码头。原溪州境内的土特产桶油、茶油、牛皮、麝香、药材、土家织锦等成为销售外地的出口商品,外地区的客布、食盐、棉花及生活生产产品都通过王村进入。水陆两道各种货物均从王村进出,码头每天停靠往来船只达300艘之多。杨平和老人曾有感写联“湘鄂古道马帮挥鞭越涧翻山横穿武陵连三郡,楚蜀通津舟楫竞发绕礁劈浪盘踞酉水第一关”,再现了当年王村码头的繁荣场景。王村镇依码头而建的商业街,据史书记载,在清朝乾隆、嘉庆、道光年间,店铺有560余家,每日骡马千余、商贾云集,一派繁荣景象,素有“小南京”之称。
(二)近代王村码头的繁荣与萧条
芙蓉镇作为水陆交通要塞,通商黄金口岸,湘西重要门户。以码头为基础的运输业,包括搬运装卸与骡马驮运,民国后期所建邮电。据《永顺县志》(清版,1992年版)记载:“永顺县内搬运装卸,以县城和王村为最早。建国前属私人经营,其组织称行会……民国末期,邮路除县城至各地的线路外,另一条主要线路,便是王村至保靖、古丈。1948年在王村设邮政代办所于1952年改为邮电支局,先于永顺其他地方改设。建国后属集体单位……”便利的水上交通也带动了拾级而上的五里石板街商铺繁荣,青石板街两边是板门店铺、土家吊脚楼,一路蜿蜒而行,与酉水河码头共生共荣。民国时期,五里街尚有铺面300余家,饮食客栈100余户,往来客商2000余人。
新中国成立之后,自1958年到文革时期的上山下乡时期,一度数载让王村镇成为鲜少人来往的“空镇”。改革开放后,以商业为主的王村镇才渐渐恢复活力。但随着国家大力修建基础设施,芙蓉镇码头优势逐渐被取代,其独特的地理优势逐渐消失,商业活动不同以往。
二、影视取景地
改革开放初期,芙蓉镇商业萧条,王村镇十分有民族风情。1986年,吸引了著名导演谢晋在此拍摄了电影《芙蓉镇》。该片获得第七届金鸡奖的最佳故事片奖,王村镇因电影一举成名,后期改名为芙蓉镇。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年的村镇场景:“刘晓庆”米豆腐店、石坊牌楼、“胡玉英”扫街处、批斗大会场。独特的地域文化和较为完整的民族风味建筑和街道,成为芙蓉镇后期影视、摄影取景地的优质资源。
此后,更多名导名角来到芙蓉镇,拍摄了多部具有影响力的影视剧。题材主要集中表现湘西的神秘文化,如《血色湘西》曾在此取景,反映湘西的风土人情。
还有湘西的人文风情,言传湘西民风彪悍,土匪骁勇善战。据载:“当年剿匪掳者均编入正规部队,芙蓉镇排行老二的庹云飞投诚后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
1987年,因湘西剿匪真实历史事件改编之故,《湘西剿匪记》和《乌龙山剿匪记》曾在此取景。
三、资源整合,发展旅游
湘西独有且神秘的文化,码头上的商业经济和土家风的《芙蓉镇》,从此闻名于世人。以此契机,芙蓉镇凭借其自然、人文景观,发展旅游经济。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后期,凤滩水电站建成,酉水成平湖,王村准备开展平湖游项目。王村镇大拆大建,改建砖瓦房。王村最开始进行的旅游项目有古镇旅游、三级瀑布、漂流体验等。据当地老人介绍,当时芙蓉镇已开发和积淀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有芙蓉镇古八景:瀑布惊雷、平桥晚眺、澄潭映月、松林晴雪、龙洞烟雨、天生石指、梧桐夜雨、蜀楚通津;古寺庙有观音阁、青龙阁、文昌阁、祖师殿以及灶神庙、土地神庙、四官神庙、五谷神庙、梅山神庙等;古教堂有福音堂、天主堂。当时,原文管所书记向老先生在王村修建民族风光馆,启功题名,名声大噪,香港天天新闻还对王村进行了报道。馆内行销民族产品如服装、民族食品,远至东南亚、法国、美国等地;馆内有民族文化展示,如舞台剧、迎宾舞、摆手舞、土家山歌和迎亲曲等。当时,凭电影吸引过来观看电影拍摄地民众,以民俗风光馆和平湖游等自然环境、民族文化优势,芙蓉古镇名气远播。自此,千年繁荣的码头重镇找到了商业萧条后的另一发展方向——旅游业,王村镇凭此完成转型。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最是旅游繁盛时节。芙蓉镇成为猛洞河风景区之东大门,是游客来猛洞河旅游观光的主要集散地。至今,芙蓉镇作为湘西四大古镇之一,名声悠扬。
参考文献
[1]卢瑞生,彭善有.《永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萃》,长沙:岳麓书社,2015年.
[2]郭曼文,欧阳昕.《旅游猛洞河》,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3]焦雪岱,买买提·祖农著:《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研究》,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9年.
[4]赵鹏程,徐琴:《保护、创新与发展——试论少数民族文化建设》,载于《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