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木舒克 何爱珍
【摘要】在初中历史教学的旅程中,教师不仅要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形成新的教学理念,而且还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摸索、实践,使教学方法多样化、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构建一个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体系。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成效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成效的方法与途径有多种,关键在于针对性,教师要能够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客观的认识与评价,自找存在的薄弱环节,认真贯彻新课程理念,从而实现提高教学成效的目标。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营造良好学习环境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开展教学活动的情感基础,现代初中生思想与情感发展领域更加丰富与复杂,处于13~17岁年龄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心发展迈入了快车道,内心的想法具有其独特的见解,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一是在学习中对学生多一些关心。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多一点,学生对教师的尊敬与爱戴就会加深,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多关心学生,特别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利用课余时间帮助学生补习功课,或是安排学生与其结成帮扶对子,不让他们掉队,以此提高学习成效,通过一片真心、一段真情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二是心理上对学生多一些鼓励。学生在出现学习困难的时候,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理反应,有的学生会迎难而上,奋起直追,把困难当作垫脚石,也有的学生会一蹶不振,把困难当作绊脚石,从而丧失学习兴趣,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对后一种学生开展激励,对学生在学习中取得的点滴进步加以肯定与表扬,多说一些“你有进步”、“真得不错”、“很好”等激励性语句,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以此提高教学成效;三是生活中对学生多一些帮助。学生的世界是非常丰富的,初中生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及时发现并努力化解与消除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各种不利因素,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尤其是要关注学生之间的一些小纠纷,预防出现扩大化或是恶化现象。
二、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生动程度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现代教学媒体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以多媒体为主要代表的现代教学设备,可以发挥出比传统教学手段更加灵活与生动的教学成效。有效运用这些教学手段,可以在初中历史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出明显的成效。一是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历史教学具有一定的严肃性,可供教师自由发挥的幅度有限,有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形象导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灿烂的宋元文化”内容时,有教师采取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形象展示了清明上河图的趣味场景,并加以简单配音叙述,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学习兴趣大增,为教学成效提高奠定了基础:二是可以进一步增加历史教学容量。传统教学手段在教学信息量方面的作用显得非常有限,比如挂图是静止的,投影包含信息量也不多,这样的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设备所包容的信息量相比,就显得不足了。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历史事件影音资料、历史数据等教学素材有机整合起来,使历史教学课堂更加生动,更加丰富,以提高教学成效;三是积极营造适宜的教学情境。历史教学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为教学活动营造适应的情景氛围。例如在教学“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内容时,有教师选取了淞沪会战的壮烈场景作为教学活动中的资料补充,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使整节课的教学充满了浓厚的情感,教学成效得到了较大提升。
三、改变教学模式,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摒弃以往的“满堂灌”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解为主的单向教学转变为师生互动的双边教学活动,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有效体现出来,较为常用的方法就是互动探究教学法。在互动探究教学法实施中,教师要注意三个环节:一是要开展充分的预习指导。缺乏了充分的课前预习,学生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一问三不知,这样的状态是无法有效实现师生互动的良好教学状态的,教师要指导学生拟定预习题纲。在课前进行有效预习,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对教材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认识与了解,同时对自己在学习中还有哪些疑难问题需要加以强化等做到心中有数,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成效;二是合作学习要逐层深入。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编成一组或几组探究题,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在探究题的学习中,要体现循序渐进原则,要将学生的思维活动沿着教师设计的探究题逐层深入,从而实现逐步揭示教学目标、完成学习任务的目的:三是要强化点拨指导。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是说要完全放手不管学生的学习活动,还要发挥好主导作用,保证教学活动沿着正确的思维方向发展。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或是讨论时,教师要进行思维点拨与后进生帮助,使整个教学活动平衡发展,做到收放自如,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四、举行历史主题活动,增强历史教育成效
有人说历史教学其实就是一部大型历史剧目的演播,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传授、历史情感的熏陶时,其实就是在引导学生回顾我们过去的这一段历史。在浩瀚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一些重点时段、事件需要加以强调,教师在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的巩固,可以采取主题活动的方式增强教学成效。一是结合重大历史事件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在教学“难忘九·一八”内容时,为了增强教学成效,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组织了“勿忘国耻,做民族优秀传人”演讲活动,通过学生群情激昂的演讲,将教学活动推向了高潮,学生在演讲中也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感,实现了教学目标中的知识性与情感性双重目标,取得了较高的教学成效﹔二是结合重要发展时期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在历史教学中,有些时期的发展需要整合各种资源来强化教学,例如在教学“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容时。由于学生对这一时期缺乏直接的感知认识,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面临着理解上的困境。为了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有教师布置学生在课前进行资料搜集,向爷爷奶奶了解那一段时期的亲身感受,在课堂上进行“我眼中的十年动乱”介绍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也增强了学生的感知认识,为教学活动的顺利组织提供了便利条件;三是结合重要历史人物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历史教学中,有些重要的历史人物需要在教学中重点了解,增强对历史的理解。像“洋务运动”教学中的李鸿章,对此人如果不能加以详细了解,就谈不上对洋务运动的全面掌握,教师可以结合教学需要,布置学生自行搜集资料,在教学中开展对李鸿章功过的辩论活动,在学生的争论中让他们明晰事理,有正确、全面、客观的认识。
五、整合课外教育资源,拓展历史教学空间
教学活动既有课堂教学,也要包含有课外活动,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要能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整合各种有效的教学资源,实现课内外的有机结合。为学生构建立体的教育教学体系。一是可以运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辅助教学。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通过开设课外兴趣小组的方式,满足学生对历史的探究欲望,兼顾到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二是可以组织一些历史知识竞赛强化教学成效。在每一阶段的历史教学活动结束以后,教师可以依据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活动安排。相应的组织一些历史知识竞赛、征文、演讲等活动,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是可以利用专门场所渗透思想教育。教师可以结合教学需要,将学生带进一些爱国主义场所如历史展览馆、博物馆等地方,增强学生的感知体验,提高教育教学成效。
总之,新课程下的初中历史教学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积极运用良性教学评价来促使学生各方面得到发展,学生要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学习,努力地实现自身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丁杰-培养初中学生记忆能力.提升历史教育教学水平.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01):106.
[2]张明亮,李昕丽,刘华.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历史教学的对策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09(22).
[3]朱汉国,王斯德.初中历史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