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活学生的数学活动兴趣

2012-04-29 02:04刘素琴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2年6期
关键词:梯形创设情境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师生交流互动中,传业解惑。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及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导课情境,激活求知兴趣

一节新授课的开始,教师若能根据数学教学的特点,顾及学生的智能基础、年龄特征及学习环境,创设新颖的导入环境,必然会引发学生带着奇心异想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投入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之中。

如教学“认识几分之一”时,我设计了一个“用掌声表示得数”的教学兴趣导入。老师说:“同学们,我们先一起做一个小游戏好吗?”听说要做游戏,学生们立刻兴致大发,“游戏的要求使用掌声来表示每个问题的得数,看谁反应最快”。说罢,老师叙述:“有八本书,平均分配给两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多少本?”四声清脆的掌声回答了这一问题。老师又说:“有六米长的电线,平均结成三段,每段长多少?”又是两声掌声。回答了第二个问题后,这是老师神秘的说:“只有一个月饼,把他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多少?”本来兴奋的学生,听罢这个问题却个个面带不解的神情,互相观望,无所适从。老师见状,挑逗性的发问:“怎么啦?”学生们纷纷说,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只能分得半个,不够一个,不能用掌声表示,老师此时寻机诱导说:“半个月饼,不够一个,不能用掌声表示,也就是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数表示,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种能表示它的新的数,好吗?”学生们欣喜的回答:“好。”这时,教师边板书边说:“这个数就是分数。”新颖的导入,悬念的巧设,置学生们自觉遨游于数学的海洋中。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参与兴趣

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勤于动手参与操作的过程,是学生手脑并用的过程。如在初学退位减法时,发给学生小棒进行操作,要求学生有序的操作,有序的思维,在参与操作的过程中悟出“退一作十”的道理。在这里算理的理解、方法的掌握,不再是机械枯燥的、而是和具体的形象的小棒操作联系在一起,学生很容易在头脑中形成退位减法的计算思路。

创设情境,多留给学生时间参与讨论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回答问题后不急于评价,而是留给学生时间,让其他学生加以补充或评价,说出对在哪里,指出错在何处以及纠错的方法等等。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按时开展小组讨论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互相说说“学习心得”,这样学生在积极思考、互相交流、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优先得到提高,一般学生加深理解,困难学生可查缺补漏,使每个学生亲身体会到讨论的好处以及共同解决问题的快乐。

三、创设和谐情境,激活学习兴趣

调动情感因素,诱发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热情。列宁说过:“一个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思考。”课堂是师生学习的场所。学习的本身除了认知因素外,还有情感因素在起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参与双边活动,教师每一丝赞许的微笑,每一个鼓励的眼神,每一句激励的话语,每一个手势……都会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都会诱发学生的情感投入,产生激起学生情感的浪花。这一切又促成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关系相互融洽,民主和谐,使大家在无拘无束、平等自由的气氛中尽情发挥各自所长,产生情感共鸣。教师只有努力创造平等互敬、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才能使他们自信、自强、尽情发挥特长,增长才干。

如有一位学生,因家庭环境,造成他寡言少语,独来独往,缺乏儿童特有的活泼。课堂不讲话,作业不完成,学习落后。平日我用爱心去接近他,关怀他,帮助他,课堂上,我利用一切机会让他“表现”,并随时巧妙地鼓励他,抓住他的每一个闪光点,表扬、激励、诱发他的学习兴趣和情感。渐渐的他对老师有了情感,特别喜欢上我的数学课,学习上提高很快,性格也逐渐开朗了。

四、创设评价情境,体验成功快乐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苏霍姆林斯基语)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索欲望,而且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因为只有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才会有真正的、内在的、高层次的愉快,产生强大内部动力,以争取更大的成功。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预想学生学习中的各种反应及将会遇到的困难,提供适合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的问题。例如,梯形面积的教学,我做了如下设计:第一、操作。先让学生将两个同样的梯形任意摆成各种各样的图形,在要求拼成一个学过的简单图形,“动”是孩子的天性,图形拼摆的操作活动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任意两个大小相同的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操作验证,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积累了生动的表象,使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探索有了基础。第二、再现。让学生再现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进行知识的迁移。自觉的运用旧知去探索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第三、尝试。出示梯形示意图,让学生探索梯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多角度的思考。第四、互相交流。展示各种不同的思考方法。在各种不同思考方法的展示交流中,相互得到启发。同时,教师对每个环节及时给与恰当的评价,收到了“保底不封顶:的教学效果。评价,不仅在于评价对知识理解是否正确,更在于评出学生的自信,产生激励效应,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作者简介:

刘素琴,女,49岁,1983年参加教育工作、小学高级教师、毕业于沈阳师范学院、十五期间辽宁省建平县骨干教师、行风建设标兵、优秀中队辅导员、县级优秀课、获辽宁省《儿童生活习作教育研究》科研成果证书、辽宁省优秀论文两篇、市级论文一篇、多次被评为乡级优秀教师。

猜你喜欢
梯形创设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玩转梯形
不同情境中的水
梯形达人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一类变延迟中立型微分方程梯形方法的渐近估计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梯形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