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英
情感教育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情感发生积极变化的教育。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对学生学习数学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采取有效的方法实施情感教育呢?
1.激励评价法。激励评价就是用能够激发教育对象积极性和上进心的评价,使之振作起来,努力进取。不少调查资料表明,造成学生对数学学科失去学习兴趣,缺乏学习动力的主要原因是学习目的不明确,无竞争意识;学习意志品质差,缺少学习的毅力和克服困难的意志等等。而实施激励评价的目的,正是为了正确引导学生,使学生发扬长处,弥补不足,激励学生不断进步,提高学习成绩。
要想通过激励评价达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这一目的,教师特别要重视抓住学生“自尊”这一情感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小学生自尊心强,他们很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激励评价不仅使学生产生奋斗的动力,而且会形成尊重、爱护他人的良好心态。现在我所教的三班和四班两个班级无论在哪方面,都有相当大的差距,我特别注意对待两个班学生的态度,决不因为学习有差距就轻视、怠慢,放松要求。尤其是三班,学习上感到有困难的学生比较多,他们往往会感到低人一等,自暴自弃,也更注意老师对他们的态度,教师如果能通过纵比肯定他们的进步,鼓励他们“你能行”,“你还能学得更好”,用这些充满期望的语言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就能让他们看到自己身上潜藏的成功希望。两个班学生的学习水平不同,我在设计教案时也有所区别,有的时候三班教学进行得比较顺利,我便故意问他们,有个练习,四班练过,你们想练吗?这时,学生就非常兴奋地齐声说“练!”当他们解出答案的时候,便增强了“我能行”的自信心。好胜心和理想、目标是分不开的,理想的成就动机和人所付出的劳动成正比。目标、理想越明确,动机就越大。为此,我帮助学生设置阶段目标,激励他们实现目标的自信,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明确学习是为自己、为家庭、为国家。四班学生虽然聪明有潜力,但是学习目的不太明确。于是我通过在班级中开展“找一个自己的竞争对手”活动,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最近的学习目标。我与他们一起横比分析了与其他班级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成绩上的差距,同时也肯定了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树立自尊、自爱、自强的健康情感。经过一年的努力,他们的数学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可见,尊重学生、用激励评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班里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励学生不怕挫折,勇敢战胜困难是十分重要的。
2.渗透法。在现行的苏教版数学教材中,有不少内容如“土地面积单位”、“年、月、日”等,应该说都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材料。结合这些教材,我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团结友爱、互帮互学教育;勇敢顽强、积极进取教育等。我认为要想获得预定效果,必须通过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理解、体会,将自己的感受转化为学生的情感。在教学内容中渗透对学生的各方面教育,使他们对自己有自信心、自尊心和自强心;对别人有爱心和同情心。
3.暗示法。教师要关爱班里的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给他们以更多“爱”的情感,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应该以尊重学生为基本出发点,哪怕是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都能对学生起到暗示的作用。对有一点进步但还存在不少问题的学生,我经常这样说:“真为你高兴,我相信你有能力做得更好”,让他体会到教师对他的信任,暗示他树立信心,改正不足。对犯了错误的同学,我会这样说:“我知道你不是故意违反课堂纪律的,但是你这样的确影响了大家学习。”这样,既明确地批评了他的违纪行为,又维护了他的自尊心,使他从教师的暗示中体会到老师是爱他的、尊重他的,同时,他也懂得了爱别人、尊重别人。因此,他会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
4.讨论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通过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如课堂讨论中,一个学生回答问题不完整,我会尽可能地引导他回答完整,让他品尝成功的喜悦,亲身体会“成功在于努力”的真理,对自己增强信心。在讨论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注意培养他们谦虚的美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学生在讨论中即使出现“不足”,教师也要给予尊重和爱护学生,发自内心地表扬他“贵在参与”的精神。
5.感染法。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与教师的情感程度,直接关系着学生的课堂效率和记忆力。学生喜欢这位教师就会喜欢他教的课,因此教育应该是有情感的教育。小学生感情纯真、热烈而又稚嫩脆弱,需要教师的爱护。他们来到学校,除了要获取知识,还渴望得到感情的尊重与交流。因此,在教学中,我力求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自己的情感之火去点燃学生的情感之火,从而对学生良好个性、健康人格的形成产生深刻的影响,使学生真正走上健康的人生之路。
人们一向认为数学教学是严肃的,是公式与推理的构成,因此,数学教育中就少了许多情感性的东西。事实上,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使学生通过体验学习、生活与周围的一切,形成独特健全的个性与人格,才是我们数学老师所永恒追求的。
(责任编辑: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