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晔
【摘 要】 高校扩招,学校规模扩大,校区建筑与各项设施剧增,给广大师生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修缮工程的增加。提高维修资金使用效率,高校审计工作首当其冲。文章从提高内审人员素质、实施阶段性跟踪审计、加强施工过程监督管理、完善竣工结算审计资料等方面就完善高校修缮工程结算审计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高校; 修缮工程; 阶段性跟踪审计; 审计创新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各高校新校区相继投入使用,万人校区,公园般的绿化,宽敞高大的教学楼,配套齐全的教学设施与生活设施,在给师生提供舒适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学校运行成本和修缮成本的急剧增加。高校修缮工程的规模不断扩大,如何控制好维修资金,使其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使用效益,是高校内审人员面临的新课题。
一、高校修缮工程的特点
高校修缮工程的显著特点是多而散,多是指修缮工程数量多,工程类别多,从一个灯泡的更换到整栋楼的改建,所有基建工程涵盖的分项在修缮工程中都可能出现;散是指修缮工程单个工程造价低、工期短、地点分散。
因为校园设施的损坏具有偶发性,而且在修缮上必须以最短时间修复,为不影响校园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修缮工程因而还有临时性和突击性,因为这些原因,修缮工程多无立项审批、无预算、无合同、无图纸、无施工方案,即使有也是流于形式,并且很多修缮工程的项目在定额中找不到相应的子目,后勤管理部门的签证较多,这些都给结算审计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二、高校修缮工程结算审计面临的主要问题
高校修缮工程规模的扩大,给高校的后勤工作带来一系列的挑战,从经费保障到专业队伍的配备等,原有的小后勤已不能适应这些新情况,在内部审计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一)审计力量不足
由于修缮工程数量的逐年增加、工程审计由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审计前移以及审计工作向高校其他经济活动的渗透,审计工作在校园中发挥的作用愈发明显,审计工作的量越来越大,使得原本就人手不足的审计部门更加力不从心,现有的审计力量远不能满足审计工作的需要。
(二)管理部门责任不到位
修缮工程量大面广,高校后勤部门的管理人员技术上不可能精通于修缮工程的所有分项,并且由于人员的不足,管理人员也不能亲临修缮工程的每一个现场,因此,修缮工程常常会出现管理缺失的现象。
(三)结算资料报审不及时、不规范
施工单位平时不注意资料的收集,往往在年底时集中报送竣工结算资料,这样一方面工程时间跨度大,不便于结算资料的收集,经常出现边审计边补资料的现象;另一方面审计工作相对集中,审计人员在短时间内审核完大量的修缮工程结算,直接影响了审计工作质量。
(四)规避招投标
《招标投标法》第一章第四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规避招标。后勤管理部门由于各种原因往往会采用肢解工程或是施工后再增加工程项目的方法规避招标,这样的结果不仅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还扰乱正常的建筑市场秩序。
三、完善高校修缮工程结算审计的措施
高校审计工作是学校内部管理的重要方面,是维护学校权益,树立学校形象,节约办学经费,提高办学效益,创立廉洁校园的重要途径。完善修缮工程结算审计当然首先应做到依法审计,加强学校内部审计制度和相关规定的建设,同时协调好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和配合,在此基础上还要注重实施以下措施:
(一)提高内审人员综合素质
一个合格的内审人员必须具备经济、法律、管理、建设工程、财务、信息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内审人员应该定期接受各种专业知识的培训,参加相关岗位资格的继续教育学习,及时了解国家、省市和地方各级行业主管部门的规定和要求,不断更新知识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同时内审人员应注重职业道德素养的提高,审计人员自身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审计工作质量,审计人员在高校修缮工程结算审计中要有主人翁意识,时刻以维护学校利益为出发点,恪守审计准则,坚持职业操守,依法进行审计;审计人员还必须重视工作方式的转变,审计人员一般都是从高校纪监审等部门分离出来的,工作上难免会以监督者自居,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要处理好与其他各部门的关系,不能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施工单位及后勤管理部门的人员,同时也不能听之任之,发现问题要及时督促其整改。
(二)实施阶段性跟踪审计
中纪委、教育部、监察部下发的教监[2008]15号明确要求“大力推行基建(修缮)项目全过程审计”,这就要求审计部门在基建及修缮工程中提前介入。由于修缮工程的特殊性及内审人员普遍不足的情况,修缮工程实行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立项、设计、招投标、合同签订到施工管理实现全过程跟踪审计难度较大。笔者建议在招投标、合同签订及施工等关键阶段实施阶段性跟踪审计,通过事前、事中控制的方式掌握现场第一手资料,防止矛盾、纠纷的出现。在阶段性跟踪审计过程中,审计部门应维护学校利益,充分发挥监督管理职能,促使审计工作有效、规范地运行。
(三)注重施工过程监督管理
修缮工程中规模较大的工程,各高校都采用委托监理的方式进行质量、进度、投资三大控制,但大部分修缮工程是小而散的零星工程,没有监理人员的参与,因而强化施工过程管理尤为重要。对内审人员来说,重视施工过程监督管理包括以下几方面:⒈参与隐蔽工程验收。隐蔽工程验收时,内审人员应熟悉施工图纸及规范,亲临现场检查隐蔽部位使用材料品种、规格是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主要断面尺寸、间隔距离、搭接长度及保护层厚度是否符合设计,施工工艺及过程是否与设计、规范及图集相符。⒉确认材料及设备价格。工程施工过程中,材料、设备种类繁多,并且同一种材料、设备在不同时期其价格亦相差甚远。对于常用主要材料可以执行当地的工程造价信息指导价,特殊材料设备可采用市场询价的方法确定其价格,即通过市场考察、电话及网上查询的方式确定价格。⒊严格审查设计变更及签证。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出现的偏离原图纸的现象、使用功能的改变以及新工艺的要求出现设计变更在所难免,内审人员应审查设计变更本身是否科学、合理,变更是否履行了相应的手续。现场签证应施行限额签证,限额以下的签证由现场工地代表签署即可,限额以上的签证由相关部门共同确定即由后勤、财务、国资、审计等部门会办确定,数额较大的还必须由分管院长签字,签证中的工作量、材料品种规格及价格应具体且明确,不能出现模棱两可、含糊其辞的文字,以确保签证的准确性、真实性和规范性。大量的高校基本建设的实践也证明控制施工签证是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杜绝违规、防止腐败的关键所在。
(四)完善竣工结算审计资料
真实、完整的结算资料是审计人员科学审计的主要依据,也是审计结果准确、公正的前提,要保证它的真实、完整首先应做到及时报送资料,各学校应规定工程竣工至报送结算资料的期限,对于期限内未能报送资料者应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其次,工程结算资料应履行必要的书面交接手续,对于已完成交接手续仍需补充的资料,必须由后勤部门管理人员认可,审计人员不得直接从施工方收取任何资料,同时,所有的结算资料都必须是原始证件,复印件、扫描件等不能作为结算审计的依据,如果有原件缺失的现象,必须经后勤管理部门认可并加盖公章后方可作为审计依据;最后,完整的结算资料是从项目的立项开始直到工程竣工验收期间所有的资料,它应包括立项文件、相关施工及物资采购合同、招投标文件、工程签证单、竣工图纸、竣工验收资料、附工程量计算书和电子文件的竣工结算书等相关资料。
高校修缮工程结算审计还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重视,全体师生的支持配合。有了和谐、稳定的审计环境,审计人员才能积极有效地开展审计工作,更好地为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同时审计工作也应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比如开发使用修缮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在审计思路上改变以往“核减额”的定势,主动工作,将审计变成控制,更好地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审计需要创新,有了新情况新问题,正确应对,就能创新。高校的审计创新,也是高校制度的一次创新。
【参考文献】
[1] 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S].2009.
[2] 周和生.建设项目管理审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6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