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保明
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摆在每个数学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实施创新教育,前提是更新教育观念,然而最关键的还是打造创新型课堂,通过建立新的作业批改机制来保障创新教育的有效进行。
关键词:创新教育;更新观念;创新课堂;作业批改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80-02
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最大限度地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摆在每个数学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下面就谈一谈笔者在十几年的数学教学中的一点认识和做法。
一、更新教育观念,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把创新教育落实到实处,首要的就是要做一个创新型的教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放在教学的首要地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教学。传统的课堂我们只注重了教师的讲解分析,而忽视了学生的自我理解和情感体验。这种教学方式,完全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学习起来很被动,从而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产生了厌学情绪,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一位哲学家曾这样讲:“什么都可以代替,唯有思维不能代替。”同样,任何高明的教师都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我们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还给学生学习的权利,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地学习。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教师的提示、点拨、疏导、答疑、评点等方法解决问题,体验到在学习过程中探究知识的快乐,从而越学越会学,越学越爱学。当然,变教为学是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就完全放手让学生独自学习,但我们可以逐步做到:开始多教少学,然后少教多学,最后达到不教自学。正像叶圣陶先生所说的那样:“让学生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教师教,随时准备少教,最后达到不教。”教学、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学习,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其终生受益。“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的也同样是这个道理。因此,我们应该相信学生,蹲下身来和学生交朋友,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互助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有一种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这样不仅有利于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而且能大大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二、打造创新型课堂,是创新教育的关键
创新教育能不能落实,关键在课堂。如何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让很多教师感到头痛的问题。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的行动起来。首先应在上课之初就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备课必须充分,能够通过挖掘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自觉去探究新的知识,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除了这种以新激趣外,也可以以疑激趣、以奇激趣等,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采用不同的方法。其次应通过开展数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的,因此学习应该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时,可让学生先回憶全等的判定方法SAS、ASA、AAS、SSS,然后大胆地猜测相似有没有和全等类似的判定方法,猜测后让学生利用全等的经验自己去验证,最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从而顺利地得到了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因此教师不应把知识的结构告诉学生,而应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去,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习得方法,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过程。再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进行变式教学。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和“一题多法”来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把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推向更深、更广的境界,使其学习积极性高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学生的创新意识一旦被充分调动起来,下面的学习就富有了个性和创新,呈现出教学的丰富和多彩。
三、建立新的作业批改机制,是创新教育的保障
上课、批改作业是教学的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因此,实施创新教育就不仅仅在课堂,作业批改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如何在这个环节既巩固了学生的知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经过不断的尝试和摸索,我建立了以下新的作业批改机制。
1.当堂批改作业。新课后,课本上的作业可当堂完成,采用集体讨论,统一答案,统一自改。
2.小组内对改作业。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成前后两桌,组成一个小组,每两个小组组成一个大组每小组内都有数学尖子任组长。由教师或小组长提供参考答案,小组内互相批改后,课代表和大组长汇集班上作业中出现的典型错题进行“会诊”,分析错误原因,并向老师汇报错题情况,然后提出正确答案供学生参阅。同时把作业中收集到的做题方法新颖巧妙、思路简捷、一题多解等典型范例,及时向全班进行交流。
3.教师及时抽查和面批。教师对小组批改后的作业要进行抽查,了解学生作业和批改的情况,对作业中存在的明显问题要复批或面批。
4.建立好作业错题集以及典型例题多解、巧解集。每一单元教后,在教师的指导下,信息小组总结正、反两种典型,向全班同学作交流。每个学生总结自己的错题本,以达到警戒自己,消除错误,开阔眼界,巩固知识,掌握方法的目的。
总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培养和训练,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主动真正地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生成的过程,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使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早日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