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舌尖

2012-04-29 00:44:03中元
中国质量万里行 2012年7期
关键词:火腿舌尖手工

中元

《舌尖上的中国》并不能为忧心忡忡的人们带来哪怕一顿纯天然的手工美食,但却让人们精神的舌尖痛快地品尝了一把久违的、纯粹食物带来的美味。

舌尖上的五味杂陈,在热播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对现下食品安全环境抱着复杂心态的国人,终于也可以在每集几十分钟的影像记录里,怀念,憧憬,回味食物本来的感觉。

一位做出版的朋友最近忧心忡忡地问我,他们出版社打算出版根据纪录片编纂的《舌尖上的中国》这本书,而他担心这本书的销量难以达到预期。我告诉他不用担心,这本书一定会好卖。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吃的食物是安全的,甚至奢望都是原生态,尽量减少现代食品工业的痕迹。但客观来说,在这个人口基数远远大于纯天然食物供给量的时代,这个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而添加剂的出现,恰恰是为了满足这一最基本的需求:吃饱,而不是按照最理想的状态去吃。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当下诸如阳台种菜,农村养猪,郊外采摘成了都市人慰藉自己的一种流行方式:在不可掌控的大环境里寻找一个可以掌控的避风港,哪怕偶尔远离过量的农药和不安全的添加剂也是好的。这个小环境称其为净土似乎言过其实,但对于大众的心灵的确起到了一丝安慰作用。由口舌到精神,《舌尖上的中国》并不能为忧心忡忡的人们带来哪怕一顿纯天然的手工美食,但却让人们精神的舌尖痛快地品尝了一把久违的、纯粹食物带来的美味。

《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走红,恰恰是因为满足了人们的“精神舌尖”:大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其实并不是想明明白白地知道有害物质的含量有多少,各种复杂的化学名称究竟会让自己的健康受到怎样的损害,而是对于莫名危害的恐惧。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媒体哪怕轻微曝光,公众就恐慌。说到底,这种恐惧的精神压力远大于对化学分子式的实际担忧。

从另一个层面来说,返璞归真的感动其实是对食品工业时代的一种反思。诚然,对于食物供给量的巨大需求迫使工业添加剂的运用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但摒弃纯功利主义的考虑,是否应该在量与质之间寻求平衡?食品企业在面对公众某些流于表面而损于内在的市场需求,可否做到克制和负责任?商人逐利无可厚非,把握市场风向,讨好消费者也并无过错,但一旦产品有可能影响到社会的精神和安全层面,还是应该认真地掂量利润与道德责任之间的轻重。

企业如此,媒体同样应该负起责任。前几天在某媒体上看到一篇对于工业添加剂和纯天然食物的讨论,文章表面上看来是对两者利弊和共存可能的中立议论,但字里行间都能看出对于人们追求天然食品的不屑和对食品安全现状的辩护。这样的舆论对保障食品安全环境并无益处,貌似公平的对比放在食品安全堪忧的当下,其实本身已经站在了不求变革,维持现状的一边。无良企业自然也可以拿着这样的文章当作慰藉,去堵住问责的声音。迷惑人心的文字力量,有时甚于毒素。正如《舌尖上的中国》提供了正向的思考,这样的文字和舆论发出的是不当和近似于负面的声音。如何将正向力量传播开来,是与抑制不当和负面舆论同等重要的任务。

当然,期望于一部纪录片能改变多少大环境,并不现实。但至少大众会意识到食品安全的希望,也会将人们引向精神的避风港。

在实际层面上,纪录片播出以来,片中提到的诺顿火腿在网上顿时供不应求,产量稀少,味道天然的手工食品开始走红起来,带动了火腿的生产也满足了人们的期望。而值得担忧的是,这样的走红对于产量有限,工艺要求严格的手工食品似乎并不是好事。当手工火腿的生产者得到了利益,而火腿产量难以满足接踵而来的人们的需求,让人担心的一幕难保不会重演。这又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了。

猜你喜欢
火腿舌尖手工
生吃帕尔马火腿
保健医苑(2020年1期)2020-07-27 01:58:24
做手工
超萌的羊毛毡手工
快乐语文(2018年12期)2018-06-15 09:11:10
手工
儿童绘本(2017年10期)2017-07-05 18:44:29
火腿培根,吃还是不吃?
英语学习(2016年2期)2016-09-10 07:22:44
手工DIY
宣威火腿
舌尖上的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