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艳华
摘要:《汉语教程》和《博雅汉语》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两套常用的教材。为了更好地剖析这两套教材的编写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对外汉语教学目标的三个层次对这两套教材进行研究。通过对两套教材的仔细研读和对比分析,发现这两套教材都很好地体现了对外汉语教学的目标,而且特点鲜明。《汉语教程》在培养学生汉语会话能力方面实用性更强,而《博雅汉语》在基本语言能力和跨国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方面更突出。
关键词:教学目标;《汉语教程》;《博雅汉语》;编写特点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061-02
對外汉语教学就是将汉语作为外语或第二语言的教学,这包括对少数民族、海外华侨以及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1]。对外汉语教学虽然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将其作为一门学科,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在建国后才真正展开。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加,汉语正逐步上升为新的国际强势语言。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中外文化交流和人民交往的桥梁之一,也越来越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重视,极大地促进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六十年的发展,其教学目标也发生了变化。目前对外汉语教学目标应当包含三个层次:(1)培养学生汉语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基本的能力;(2)培养学生汉语的交际能力;(3)培养将汉语作为第二外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对外汉语教学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2]。语言教材是语言教学理念、教学水平,以及相关的基础研究、理论研究的集中体现[3],同时语言教材的编写也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汉语教程》和《博雅汉语》是目前对外汉语初级教学中常用的教材,本文从教学目标分析这两套教材的编写特点。
一、基本语言能力培养方面的编写特点
语音、词汇、语法是语言的三要素。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法是语言的组织规则,然而词汇则是语言的具体“表现者”,是表达意义的核心[4]。
词汇教学的重要性不仅在教学中有所体现,更应该在教材中体现出来。只有掌握了词汇,才能正确的表达意义,并进行有效的交流。在生词控制方面,《汉语教程》第1册上的生词数为307,第1册下的生词数为432,平均每课生词分别为20.5和28.8。《博雅汉语》起步篇Ⅰ册的生词数为668,起步篇Ⅱ册的生词数为723,平均每课生词分别为22.3和28.9。从对两本教材的生词分析发现,这两套教材对生词量的控制都达到了编写目标,基本符合教学大纲对于词汇量的要求。在生词的编排方面,《汉语教程》和《博雅汉语》都采用非常直观、明了的方式将生词置于课文之后,使学生一目了然,便于查找。同时这两套教材均对每个词的词性做了说明,这在理解上带给学生许多便利。
两套教材在词汇方面也存在差异:一是在词汇表方面,《博雅汉语》对整个词汇用不同的符号进行了甲、乙、丙、丁的分类,让学生了解哪些是大纲中的重点词汇,需要牢记;而《汉语教程》的词汇表并没有这样的说明。二是在生词与课文的关系方面,《汉语教程》课后出现的生词大部分与所学课文无关,这对学生学习生词带来极大的困扰;《博雅汉语》在这方面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每课生词都来源于课文,在熟读课文的同时也就掌握了生词,这给学生记忆生词提供了方便。三是在词汇的练习方面,《汉语教程》要求对所学的每个生词进行认读和书写,加强知识的巩固性,而《博雅汉语》在这方面有些薄弱。
两套教材在词汇方面,仍有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如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会出现误用词性的现象,这就需要把教材中词性相同的聚在一起,进行分组编排。这样方便词语的搭配和运用,使学生对生词的词性有清晰的认识。在重点生词的巩固复习中,应该设计如听写等环节,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生词,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语法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盲目地强调淡化语法教学,势必会造成学生的汉语学习缺乏后劲。在语法项目数方面,两套教材平均每课的语法点相差很小。《汉语教程》第一册上有15个,第一册下有52个,平均每课2.2个;《博雅汉语》起步篇I册有78个,第II册有69个,平均每课2.7个。
在语法编排方面,两套教材都遵循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汉语教程》注重语义分析,力图揭示语用功能,在语法点讲解时多采用插图讲解,便于学生练习;《博雅汉语》的语义解释较为简单,而且术语使用较多。《汉语教程》将一些零散的语法点在“注释”中进行介绍,对于较大的语法点,在“语法”中进行讲解。但在某些语法项目中,语法点中展示所举的基本上是些孤立的单句,例句之间缺乏联系,容易造成语言点与用法的脱节,对学生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博雅汉语》注重语法的练习,这有助于学生对语法知识的复习和巩固。
二、培养学生汉语交际能力方面的编写特点
语言的实际运用和交际能力,是对语言教学的较高层次的目标。依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教材编写特点,从课文内容和课后练习两方面对两套教材进行比较。
课文是教材的重要部分,课文内容总是要以一定的形式体现出来。这种表现课文内容的外在形式就是“体裁”。就整体而言,两套教材的“体裁”都以日常会话为主。而日常会话有利于初学者掌握基本句型,训练口语会话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日常交际能力的目标。《汉语教程》课文主要采用实用会话,这些会话通过特定的情境,把语法的结构、意义和交际能力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语言简练,易于日常教学和学生的掌握。相比而言,《博雅汉语》会话内容比较丰富,需要学生理解、记忆的内容较多。拼音注释是在会话后单独给出,有利于学生更快地脱离拼音,直接掌握汉语对话。同时,《博雅汉语》除了日常会话,还涉及记叙文、议论文、散文、日记、实用公文、书信等“体裁”,相比而言课文内容更加丰富,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练习是语言习得的主要途径。只有通过不断地练习,学生才能将所学的语言知识(如语音、词汇、语法等)转换成相应的语言技能,进行正确而得体的表达,达到交际的目的。因此,练习的设置在教材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交际型练习中,《博雅汉语》起步篇Ⅰ采用的是看图完成对话、完成段落并仿写、用下面词语写一段话等;起步篇Ⅱ采用的是用指定格式完成对话、用指定词语回答(或说话)、模仿上文说一段话、根据上文写一段话、看图讲故事、自由表达等。《汉语教程》第一册(上)运用互相提问并回答、完成会话、看图问答等方式训练学生的交流能力,第一册(下)则运用按照例句提问、组句、根据实际情况回答问题、看图说话、阅读并判断正误等方式呈现。通过对比,在练习编排上,《博雅汉语》练习的方式是比较丰富的,同时穿插相应的插图和绿色色调,给学生视觉上的美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练习题型方面,《汉语教程》的课文篇章都集中在会话练习中,而《博雅汉语》主要集中在根据课文完成对话或段落中。由此可见,《汉语教程》和《博雅汉语》都突出了汉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汉语教程》通过课文会话练习更有利于提高学生汉语交际的能力。
三、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方面的编写特点
“跨文化交际能力”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即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人们之间的交流。要实现外国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需要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言语技能,而且还要对中国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对中国文化背景了解有三个层次:(1)表象层次,主要是让外国学生认识和了解外在的、易知的文化现象,该层次的感性、直观成分较多;(2)行为层次,主要是让外国学生对动态中国民俗系统有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了解,这层次有感性和理性的结合,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特点;(3)理念层次,主要让外国学生深层次地了解中国社会观念和价值系统,达到对中国文化的自觉认同,这层次具有思辨和理论性。作为初学汉语的外国学生,对中国文化背景的了解主要是第一层次,同时也有第二、第三层次的文化需求[5]。
从对外汉语教材中学习汉语文化知识是外国学生获取中国文化背景知识的主要途径。作为初学汉语者的教材,《汉语教程》第一册的题材分布比例分别为:日常生活86.6%、教育实习10%、外国人在中国的生活1.7%、文化习俗1.7%。《博雅汉语》起步篇Ⅰ的题材分布比例分别为:日常生活70%、教育实习10%、中国国情民俗6.7%、外国人在中国的生活13.3%;起步篇Ⅱ的题材分布比例分别为:日常生活32%、教育实习8%、中国国情民俗4%、外国人在中国的生活12%、地理旅游4%、人生哲理24%、人物事件16%。总体而言,两套教材涉及的题材类型大致相同,都以日常生活类题材为主,同时又有少量国情民俗的内容。这是与初级阶段学习者的特点和学习规律相适应的。
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日常生活类题材会不断减少,逐步增加其他类型的题材。相比较而言,《博雅汉语》Ⅱ则离开课堂走向社会,选编了一些富有人文性或趣味性的小文章,以使学生的视野和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帮助他们逐渐使用汉语表达较为复杂的思想。
四、小結
初级《汉语教程》和《博雅汉语》都是近年来出现的优秀对外汉语教材,从对外汉语教学目标上看这两套教学编写上有以下特点。
1.在对外国学生汉语基本语言能力培养方面,两套教材都合理地控制了生词量,对词语都有准确的解释,并通过练习不断进行巩固;在语法的处理上则有区别,《汉语教程》不追求系统性,力求讲解简单明白,重视语义和语用功能的说明,而《博雅汉语》的语法呈现简单明了,例句选择具有较强的典型性。
2.两套教材都注重汉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选用“体裁”都以会话为主,将语法的结构、意义和交际能力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同时,课后练习也以会话练习为主,并配有插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汉语教程》的课后练习与篇章内容结合更紧密,更有利于学生汉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3.两套教材都遵循初学汉语外国学生对中国文化背景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最初级教材采用日常生活类题材为主,同时又有少量国情民俗的内容,并随着学习者对汉语学习的深入,逐步增加民俗、价值系统等深层次的内容。《博雅汉语》涉及的中国文化背景知识更丰富、更有趣味性。
参考文献:
[1]刁世兰.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21(8):84-86.
[2]郭风岚.对外汉语教学目标的定位、分层与陈述[J].汉语学习,2007,(5):71-78.
[3]朱志平,江丽莉,马思宇.1998-2008十年对外汉语教材述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09(5):131-138.
[4]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5]张艳萍.对外汉语教学目的新论[J].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2003,(3):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