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领域法律制度缺失分析

2012-04-29 00:44:03王美玲
课程教育研究 2012年7期
关键词:高职教育

王美玲

【摘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进入21世纪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的技能型人才,同时,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也存在一些不能令人满意的问题,文章通过对职业教育中一些现象的分析入手,研究了现象背后的存在问题,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领域法律制度的缺失并提供了解决问题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高职教育 法律制度缺失 职业教育目标

【基金项目】山东省高校科技计划项目“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研究”(项目编号:J12WE75)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30-01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很快,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几乎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给我国的教育注入了许多新鲜的血液,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也让更多的人通过职业教育掌握了从业技能。然而,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大量的毕业生找不到对口的工作与企业招不到合适的技能型人才同时存在、学校里学的专业知识与工作岗位的需求存在许多差距导致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不能尽快适应岗位要等。这些问题的背后原因是方方面面的,但是,职业教育领域法律制度的缺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一、教育衔接方面的制度缺失

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包括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又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在看似非常完善的教育体系下,不同教育领域之间缺乏很好的衔接机制,这些衔接制度的缺失,一方面给教育本身造成了许多的资源浪费,加大了受教育者的教育成本,另一方面也使得职业准入资质没有很好的教育保障。

(一)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衔接机制的缺失

在我国,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受教育者及广大的家长都将职业教育看作低于普通教育层次的教育,用人单位在招工环节也是如此,由此直接导致了高等职业教育录取学生的高考成绩必然也是低于普通高校的录取成绩,如此循环,高等职业教育就成为了次等教育的代名词,许多人也因此放弃接受高等职业教育。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衔接现在的途径就是专升本。是通过类似高考一样的专升本考试决定哪些学生能进入普通高校接受本科阶段教育。从理论上来讲,专升本为那些愿意进一步学习的孩子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但是,由于我国目前没有专升本的科学的机制设计,造成了两方面的问题:

1.教育资源的浪费

目前专升本的考试的内容偏重于英语、数学等基础学科,在高等职业教育阶段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和成绩对于专升本的影响非常小,特别是职业技能基本与专升本无关,这样的状况使得一些一心想着专升本的学生将大多数的精力都放在了基础学科的学习上,职业教育阶段的教学资源浪费严重;专升本的学生升到本科以后的课程设置与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没有衔接机制,课程重复设置是普遍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讲是重复学习相同的内容,对于本科阶段的教育资源造成浪费,也浪费了学生好不容易得来的高校学习机会。

其实这个问题不是很难解决,在我国不论是高等职业教育还是普通高等教育都实行了学分制,如果我们能够像美国、加拿大那样在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有一个“双学分”课程计划,不但能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提高职业教育的效率和质量,也会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育。

2.高等职业教育的错位发展

由于专升本是唯一的链接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机制,也由于相关部门将专升本的比率作为了考核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指标,使得许多高等职业院校将专升本作为了一个追求,似乎只要能升本,职业教育阶段就是一个优秀的毕业生,职业教育阶段的教育目的就实现了,由此,高等职业教育严重错位发展。

(二)高等职业教育和职业准入资格之间衔接制度的缺失

进入二十一世纪,和高等职业教育并存的,是职业准入资格制度,据“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的结果,2009届高职毕业生平均就业对口率在60%左右,有的专业甚至在30%左右;在加拿大,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对口率在90%左右。数据的差别背后是我们高等职业教育与职业准入资格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制度。

如果我们的职业教育与执业资格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衔接,改变的不仅仅是就业对口率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职业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职业教育本来就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在职业教育与执业资格之间实现有效的衔接也应该是职业教育的立足之本。在许多对执业资格要求非常严格的领域,教育资源的浪费现象明显会少很多,比如在会计界,因为会计领域注重的是执业资格而非学历,因此即便是在岗的会计人员对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是其他执业领域很难比拟的,同时,在这一领域也甚少存在盲目追求高学历的现象。

二、教育模式缺乏权威认定——大家都在追求自己的模式

我国《教育大辞典》中对教育模式是这样定义的:教育模式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具体式样,可以解释为某种教育和教学过程的组织方式反映活动过程的程序和方法。在理论界,对于教育模式也有其他的一些解释,但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教育模式一定的稳定性。

国外有许多成熟的职业教育模式,比如德国的“双元制”、北美的CBE模式等,我们研究这些成熟的职业教育模式发现在这些国家,其职业教育的规模非常大,具体办学形式也多种多样,但是教育模式有一个权威的认定,这对于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年中将职业教育办成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应该是一个非常有力的保障。

在当今这样一个浮躁的时代,各个领域都在追求速度,追求快速的成功,职业教育领域似乎也没有幸免,各个学校都在搞创新,似乎没有了创新就会落伍,纵观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我们会发现新的教育模式层出不穷,“3+2”模式、“2+1”模式、“订单模式”等等。我们不否认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根据时代的需要做出调整和变革,但是教育是一个长期工程,需要有相当的稳定性,没有稳定的机制,教育过程中的好与坏实际上无法评判。

职业教育尽管发展很快,但许多方面仍需要规范,其中,职业教育模式需要有一个权威的认定,让大家将有限的精力去进行内涵的发展,让职业教育者潜下心来研究职业教育的规律,才能真正的提供职业教育的质量,实现职业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邓泽民. 《现代四大职教模式》,中国铁道出版社

[3]国发【2005】35号《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猜你喜欢
高职教育
职业高校职业思想道德重要性探析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专业基础课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浅谈素质拓展训练对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高职软件技术实训考核评价标准构建
科技视界(2016年18期)2016-11-03 22:06:01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7:52:40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营改增”对高职会计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时代金融(2016年23期)2016-10-31 13:38:38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1:52:25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3:04:11
微商思维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2:5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