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超群
摘要:本文以时间维度对物流外包实践演进的阶段进行了划分,并对其构成内容进行了归纳和比较;通过对国内外物流外包理论相关文献的梳理,构建了一个与实践活动演进相支撑的理论分析框架;通过追踪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讨论未来物流外包实践演进以及理论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物流外包; 实践;演进;理论框架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
自20世纪80年代,物流外包在欧美一些国家内迅速发展,成为许多企业的战略取向,企业通过诉诸于专业的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TPL)以提高竞争力,TPL已成为这时期物流外包的新趋势和新动力。从21世纪初期起,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物流外包范围不断扩大,外包地点从本国扩展到国外,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谋求物流外包,建立战略联盟。从物流外包实践的演进可以看出,物流外包活动呈现出跨度性、动态性和复杂性的特征。
随着物流外包实践的不断演进和发展,物流外包的理论也层出不穷,如早期的以成本为导向的交易成本理论以及以能力提升为导向的企业能力理论、资源基础理论和近来兴起的网络理论、演化理论等。物流外包的理论演进经历了一个从单一理论向多重理论发展的过程,并且不同的理论之间呈现出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的趋势。尽管物流外包理论发展整体上呈现出不断深化的趋势,但是相对于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的物流外包实践活动,关于物流外包的理论研究还相对滞后,物流外包实践演进中出现的新现象和问题还缺乏理论支撑。 鉴于此,本文通过梳理和总结国内外物流外包实践和理论演进的相关文献,构建物流外包实践和理论相匹配的框架模型,并在追踪国内外最新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未来物流外包实践与理论演进的方向。
一、物流外包实践的演进
传统的企业组织是高度集成的单元Stigler(1951),企业的所有物流活动均由本企业完成。如今大多数企业专注于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将物流进行外包。通过对物流外包实践发展的回顾,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物流外包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中期,到了20世纪80年代,物流外包成为许多企业的战略取向。在这一时期,物流外包的基本动机是降低成本,外包实施的范围一般限于本国,物流外包企业只是将简单的物流活动(如运输和仓储)外包给外部的物流服务提供者(LSP, logistics Service Provider),这种外包行为导致物流外包企业和物流服务提供商处在一种此消彼长的价格博弈中,是一种市价交易的非伙伴关系。
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物流外包的实践活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成本不再是物流外包的唯一动机,战略外包出现。相比较原来的物流外包,企业转而关注与能力的提升以及企业流程的优化,物流外包的功能扩展到企业的战略层面;与此同时,专业化的TPL大量涌现,凭借其出色的物流管理能力,成为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专业化的TPL向外包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以及物流一体化解决方案,使双方的依存度越来越高,并由此形成了双赢的合作伙伴型关系。
从21世纪起,竞争的加剧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企业必须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进入全球市场的能力,获得全球市场份额成为企业长期生存的关键,物流外包的功能和范围不断扩大,出现了一些新兴的物流外包模式,如:物流联盟、4PLTM等,这些新兴的物流模式的组织形式更加灵活、更加强调各自的核心竞争力以及相互受益的联盟型伙伴关系。
二、物流外包概念和相关理论的演进
物流外包经历了一个从较低阶段到高级阶段的演进发展过程,其构成内容越来越复杂。一种新的经济现象的出现与发展在其背后必然有着稳定的内在逻辑,因此,有必要通过梳理和总结国内外物流外包理论演进的相关文献,以构建与物流外包实践演进相匹配的理论框架模型。
(一)物流外包的定义
迄今为止,学术界对物流外包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Laarhoven等(2000)认为物流外包是复杂的经济现象,不可能通过一个统一的概念进行概括。物流外包在各个国家、各个时期的规模、服务范围的不同,对物流外包的定义也不同。
针对早期的物流外包的实践,学者们对物流外包的定义比较宽泛,认为物流外包意味着企业应用外部的物流公司完成传统的应由本公司完成的物流业务,物流外包既可以提供完成整个物流过程的任务的功能,也可以仅仅提供完成一项或者几项任务的功能(Lieb,1993)。类似的,Coyle等(2003)认为物流外包或者外部的公司完成部分或者全部本公司的物流业务,这些定义表明物流外包是将原来企业内部完成的物流业务外包给LSP。
一些学者们针对实践中物流外包功能的转变和提升,开始强调物流外包功能的独特性。这些定义认为现代物流外包或者TPL除了提供传统的交易为导向的物流功能外,还应涵盖更加广阔的服务、包括定制化的物流解决方案。物流外包具备整合战略层面的功能,不仅仅局限于战术层面(Leahy,1995)。
从物流外包实践的演进可以看出,进入21世纪,出现了许多新兴的物流模式,物流外包方与需求方通过构筑联盟型的合作关系,建立物流联盟,创造价值,获取竞争优势(Bagchi和Virum,1996)。而原有的关于物流外包的定义,没有考虑到物流外包演进中的一个主要元素,即物流提供方和物流需求方之间的关系 (Murphy和Poist,1998)。在这一阶段的文献中一个明显的特点是从关系维度对物流外包进行定义。如:Berglund等(1999)认为物流外包包含物流提供方提供的物流服务以及由此形成的关系。Murphy和Poist(2000)认为物流外包还应该指物流外包关系或组织间形成的独特功能,物流外包关系的本质是持久性以及“双赢”。Papadoupoulou和Macbeth(2001)认为现代物流外包是指长期的、互惠的、双赢的关系。在这一时期,交易双方通过建立物流联盟创造价值,实现共赢。对物流联盟学者们也给出了明确的定义:是一种持续的关系,需要双方为实现共同的利益而共享价值观、履行目标和战略,包括信息分享(Bowersox, 1990; Sheehan, 1989)和共担风险(Gentry, 1993),从而突出了合作的重要性,以实现双赢,并最终达到节约交易费用和优化物流组织结构的目的(Buxbaum, 1995)。此外,协同效益(Bowersox, 1990),有效的沟通和承诺(Staff, 1993),组织、文化和管理兼容性(Ellram,1990)和高的相互依存率,均是物流联盟的特征。
(二)物流外包的相关理论
1.交易成本理论。交易成本理论被认为是物流外包产生的理论根基。物流外包决策的首要问题是“为什么外包(Why to outsource?)”以及“如何外包”,其实质是经典的交易成本中关于自制或者购买的问题(Maltz和Ellram,1997),交易成本理论为物流外包决策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解释和分析框架。
Coase(1937)最早阐释了交易成本理论的基础,认为市场交易是需要成本的。Arrow(1969)首先使用了“交易成本”的概念,并将它定义为“建立企业可以盈利的原因,是市场机制的运行需要成本”。Williamson(1975,1979,1985)在两个方面扩展了交易成本理论的范围:(1)提出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假设,(2)识别了影响企业交易效率的三个因素(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使用频率)。
基于交易成本,Williamson(1975,1979,1985)认为企业通过契约的形式选择从外部购买可以获得组织自制更低的交易成本,解释为什么企业外包,换言之,物流外包的产生,就是基于市场交易成本与组织成本之间的比较,是组织竞争选择的结果。也有一些学者利用交易成本理论回答了“如何外包”的问题,如Maltz(1994)认为高的资产专用性应该采取内部仓储的策略,而高的交易频率会导致物流外包。Monteverde和Teece(1982)运用交易成本理论的资产专用性方法分析后认为,专用性及不确定性高的生产活动应在企业内部完成,反之则应外包出去。类似的,Skjoett—Larsen(2000)将资产专用性和交易的不确定结合起来构建了外包决策框架:当资产专用性是中等或者高水平,不确定性低应采用TPL。
2.资源基础理论。随着竞争的日益加剧,物流外包的决策不再仅仅从成本角度出发,更多的企业将物流进行外包是为了培育和发展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获得竞争优势;企业不再仅仅外包如运输、包装等传统项目,一些战略层次的功能也进行外包。企业更加关注于“外包什么”(What logistics functions should be outsourced?)的问题,原有的交易成本等理论对物流外包的这些新问题解释不足,学者们开始应用资源基础理论、企业能力理论以及相关理论对这些问题进行理论阐释。
杰弗里·普费弗(JeffreyPfeffer)与萨兰奇克(GeraldSalancik)在《组织的外部控制》(1978)中开创性地提出了基于资源基础观的企业发展战略,为后来的研究及企业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系列资源的集合,依据这个观点,企业必须拥有异质(稀有的、不可模仿的、不可替代的、有价值的)的资源和能力,从而得以生存、发展并获得竞争优势。公司通过外包非核心业务能更有效地分配稀缺资源,而专心发展核心业务,以获得竞争优势。
Richardson(1990)、Spear(1997)、Quinn(1999)以及Sislian和Satir(2000)基于资源基础理论、企业能力理论,认为企业选择物流外包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专注于企业自身核心能力,包括:是否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平衡企业的资源、降低公司生产能力的限制等。
3.网络理论、关系营销以及学习与演化理论等。全球化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间的竞争已演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物流外包双方均意识到物流外包合作关系持续是实现供应链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如何构建并持续成功的物流外包关系”(How to build and continue the successful logistics outsourcing relationship?)成为这时期外包决策的重点问题。学者们也不再从企业单方面来解释物流外包,研究视角扩大到网络组织间关系,并运用网络理论、关系营销理论学习和演化等理论对物流外包跨组织关系进行理论阐释。这些理论在物流外包方面的应用更多地是关注于关系形成和关系持续,从而实现整个供应链上的利益最大化,这区别于交易成本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关注于本企业的利益的观点。
基于网络理论,Ellram和Cooper(1990)采用合同、Snehota和Hakansson(1995)利用网络协调等手段与其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从而核心企业与供应链成为一个整体。
基于关系营销理论,学者们研究了如何构建成功的物流外包关系。Knemeyer等(2003)认为顾客与TPL的关系应包含更高的战略或者运作的联盟,并提出了关系营销中的要素(信任、承诺以及依赖)导致更紧密的合作关系,而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导致更高的绩效。
演化和学习理论、社会交互理论近年来被许多学者广泛采用。这些理论的应用使得研究视角从原来静止地研究关系转向动态地研究关系的持续与发展等问题。于海生等(2008)在考虑企业声誉激励的前提下,应用间接演化的方法提出了供应链合作伙伴系统中企业合作偏好的演化博弈模型。社会交互理论认为组织关系的继续或者中断依赖于以往合作的关系质量(Van de Ven,1976)。Lee和Kim(1999)基于社会交互理论认为外包可以使参与者进行资源活动交换,因而,外包关系是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Halldórsson和Skjott—Larsen(2006)强调了在物流外包关系发展阶段中,技术、信息、以及适应过程(比如:不断修改和调整系统的运作)的重要性,而且过去和现在的经验对未来与TPL合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物流外包理论研究的分析可以看出,不同时期外包决策的重点是不同的,主要包括:为什么进行外包,外包什么以及外包关系如何持续(2w1h)。交易成本理论主要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物流外包的机理,企业之所以进行外包是因为将企业的部分业务或活动交给外界专业化外包商可以实现规模经济,是物流外包决策的起点,但没有考虑环境、结构、战略等因素对组织的影响。资源基础等理论都是从企业战略管理学的角度研究物流外包,对维持可持续竞争优势、实现能力提升和持续成长的重要途径提供解释。关系营销理论从市场营销的角度对外包关系进行研究,对影响物流外包关系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社会交互理论、网络理论则是从社会学角度对外包的机理进行研究,主要研究企业与外部建立密切关系的成因问题;演化和学习理论试图从动态的过程中研究企业如何与外部组织相互合作实现供应链利益最大化,这些理论为物流外包的演进中出现的一些新现象提供了强有力的解释。
由于物流外包是一种多维度的复杂社会经济现象,而且是不断演化发展的,不同的视角或理论在解释物流外包现象时候,分别强调和解释了物流外包的某个或某些方面,但是这些理论研究并不彼此排斥,而是相互联系、互相补充,且具有传承性和发展性。因此,结合前文对物流外包的实践演进的总结,上述物流外包理论研究一起构建了一个与实践演进相支撑的理论框架。
三、 最新研究以及未来演进方向
(一) 最新研究进展
上述理论框架对既往物流外包研究中各种独立的理论视角进行了归纳,对于解释物流外包实践中的现象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在以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学者们通过整合多重理论来研究物流外包,有关多重理论视角下的物流外包的最新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Gulbrandsen等(2009)融合交易成本以及资源基础理论研究了物流外包决策即企业的纵向一体化问题,并得到三个前因变量,选取欧洲水电行业的机械维修服务市场作为研究样本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资产专用性程度越高,宜采用纵向一体;企业进行的新业务与现有的能力越接近,越适宜采用转向一体化;而关于意会知识与纵向一体化的负相关关系的假设没有得到证实。
Kim等(2009)基于资源基础和交易成本理论,选取南韩半导体业物流服务提供商以及他们的合作伙伴为样本,分别从各自的视角构建跨组织关系的因素,通过克隆巴赫系数进行信度检验,然后通过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转换成本和跨组织信任对买方;技术的不确定和关系的互惠性对提供方;目标一致性对双方是显著的影响因素。
Tian等(2010) 基于顾客价值理论,利用结构方程实证研究中国TPL提供商以客户为导向的服务与客户企业物流改善的关系,TPL的顾客导向用4个指标衡量:服务多样性、信息的可获得性以及及时性和持续的改善。
Steven 等(2009)基于中国现实背景,应用交易成本和社会交互理论,选取香港贸易公司和中国内地的供应商作为样本利用结构方程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支持关系交换理论下的假设,交易成本理论的假设没有得到证实。实证结果表明,在中国现阶段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制度并不完善,正式合同对中国市场经济发挥的作用还比较小,中国企业通过正式合同以外的手段解决机会主义风险等问题。
Greenberg和LAntonucci(2008)将交易关系划分为三个阶段:联系、合同和控制,并将信任划分为三个类别:信任系统、信任制度以及信任伙伴,并识别出不同的信任类型与外包关系的不同发展阶段的匹配性。Esposito和Passaro(2009)以意大利行业为背景研究了供应链关系的演化,以时间为轴将供应链关系划分为四个阶段:传统供应、供应系统的发展、战略联盟以及全球化,分别选取铁路和飞机行业为研究样本,比较在供应链关系演化过程中的异同,其中技术的传播以及信息和质量管理均对两个行业的供应链关系演化有显著影响。
由此可见,上述有关物流外包的最新研究大多数采用整合多重理论的方法,通过对理论的整合能够弥补单一理论的缺陷,并进一步扩展了理论研究的范围和领域。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对物流外包实践的了解不断加深,也加速了相关理论成果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研究范围开始从文化背景及市场环境较为完善的西方转向一些亚洲国家(如中国、南韩等)。同时,对物流外包互动关系的动态性研究也是学者们越来越关注的一个领域。
(二)未来实践演进与理论研究方向
1.目前,物流外包占物流外包总支出的比例在北美是49%,欧洲是61%,亚太地区是57%,拉丁美洲是48%。在未来的5年内,这一比例还会不断提高(Langley, 2008)。伴随着物流外包趋势的不断扩大,全球范围内的物流外包兴起,为了满足客户更高的要求,许多国际知名第三方物流企业如敦豪,TNT和UPS公司,已进入全球市场。而且,第三方物流市场出现了全球收购和兼并浪潮,如Stinnes,Exel,Danzas,TNT 等大型物流企业通过兼并与收购,迅速建立起全球化物流网络。而随之带来的兼并、文化的融合以及环境的作用等问题并没有被全面的认识,这需要展开全球的、纵向关于物流外包的深入研究(Cheung,2010)。
2.合作联盟化也是物流外包的一个趋势。一种联盟形式是TPL与客户建立联盟。如:固特异的头号物流服务提供商—Exel与全球最大的轮胎制造商—固特异轮胎和橡胶公司建立起正式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提升供应链管理的效率。另一种联盟的形式是TPL之间的战略联盟。如:Exel与BDP International两家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战略联盟,为化学产业提供更广泛的一体化物流服务。因此,对物流联盟的内涵、形式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与探讨。
3.新的物流模式层出不穷,如:第四方物流(4PLTM)。Gattorna (1998)最先在其著作中提出了4PLTM的定义。4PLTM是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它对公司内部和具有互补性的服务供货商所拥有的不同资源、能力和技术能进行整合和管理,并提供一整套供应链解决方案。近年来,又出现了5PL、6PL等模式。由于不同规模、性质的企业面临的情况不同,可选择的物流运作模式和层级也不同。传统物流、TPL、4PLTM只不过是为不同的企业提供了不同的可选择的物流运作的合约方式,是市场自发演进的结果。因此,无论传统物流、TPL、4PLTM以及5PL、6PL在短期内不会因为一种新模式的出现而导致另一种旧的模式的消失。因此,未来可针对不同物流模式的特征以及对供应链绩效的影响做深入探讨,为企业科学地进行物流外包决策提供依据。
4.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全球范围内的物流外包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Audretsch (2003)指出全球化使许多国家原有的传统的竞争优势(如:土地、劳动力和资本),转变为以知识为载体的竞争优势。换言之,通过组织间关系学习(信息交换、联合决策以及跨境组织知识集成),可以获得竞争优势(Cheung,2010)。国外大型物流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后,凭借其雄厚的实力将会很快地与本土第三方物流企业达成协作关系,合作或者成立合资公司。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该加强与之交流与沟通,通过学习,形成自己的独特竞争力。因此,基于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现状如何加强与跨境企业的合作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5.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物流外包业务仍然集中于运输、仓储等传统项目,可见大部分企业还只是将部分孤立的功能性活动外包,说明我国大多数企业还处于外包交易阶段的初始合作阶段,而尚未走上与TPL企业深入互惠合作的道路。这种初级的物流外包关系现状已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物流外包的健康发展(Lau和Zhang,2006)。因此,应用网络理论、演化和学习理论,结合我国物流外包关系的状况进行实证检验,尤其是纵向研究我国物流外包的动态性,论证物流外包关系动态演化过程中的各要素间的互动作用机理,以及在中国现实条件下有助于改善物流外包关系的方式,对促进我国物流外包关系向深层次发展,推动我国物流外包健康、快速发展有重要意义。
四、 结语论
物流外包作为一种复杂的经济现象, 其实践和理论都经历着不断演化的过程。我国物流外包还处于初级阶段,如何从物流外包演进的一般规律中探索自身发展的路径是我国物流外包健康发展中关注的问题。因此,希望本文对物流外包实践和理论演进的总结与梳理构建的理论框架,对我国物流外包的发展有一些意义。
参考文献:
[1]Maltz, A. Outsourcing the warehousing function: economic and strategic considerations[J].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Review,1994,30(3):245—266.
[2]Penrose, E. The growth of the firm[J].White Plains, New York: ME Sharpe,1959.
[3]Olavarrieta,S.,andEllinger, A. Resource—based theory and strategic logistics research[J].Management, 1997,27(9/10):559—587.
[4]Gulbrandsen, B.andSandvik, K.,Haugland, S. Antecedents of vertical integration: 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 and resource—based explanations[J].Journal of Purchasing and Supply Management, 2009, 15(2):89—102.
[5]Kim, K,Park, S., Ryoo, S.,and Park, S. Inter—organizational cooperation in buyer—supplier relationships: Both perspectives[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09.
[6]Tian, Y.,Ellinger, A., and Chen, H. Third—party logistics provider customer orientation and customer firm logistics improvement in Chin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 Logistics Management, 2010, 40(5):356—376.
[7]Steven S. LuiYin—yee Wong, and Liu, W. Asset specificity roles in interfirm cooperation: Reducing opportunistic behavior or increasing cooperative behavior?[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09(62):1214—1219.
[8]Greenberg,and LAntonucci. The role of trust in the governance of 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 relationshipsA 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 approach[J].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 2008,14(5): 593—608.
[9]Esposito, E.,and Passaro, R. The evolution of supply chain relationships: An interpretative framework based on the Italian inter—industry experience[J].Journal of Purchasing and Supply Management, 2009,15(2):114—126.
A Study on Analysis Framework of the Evolution of Logistics Outsourcing
Based on Time DimensionHAN Chao—qun
(School of Management,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Xiangyang 441053,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divides the stages of the evolution of logistics outsourcing practices in terms of time dimension and generalizes and compares the constituent elements. Based on the collection and summarization of the literature of the theory of logistics outsourcing, the paper develop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based on the evolution of practices of logistics outsourcing; Finally,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the evolution of logistics outsourcing practices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 by tracking the latest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Key words:logistics outsourcing;practice;evolution;theoretical framework
(责任编辑:严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