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列克
在文学叙述中,重叠式、递进式、排比式既加深印象,又烘托气势;在收藏类刊物中,为了将一类宝物的介绍和欣赏拓展、延伸,往往集结同类文章,归档同时期作品,针对同一派系、纹饰、釉色进行连篇描绘,这自然与纯文学的叙述所惯常采用的修饰手法达到异曲同工之妙。
从哲学思维的角度,比较异同能获得另外一种“美”!假如我们在欣赏、把玩珍爱之物时,能适时放飞思绪,能有意无意间对比藏品具体和毫厘之间的异同,一定也能悠悠然陶醉其中,欣欣然生出一点成就感,这大概也是黑格尔美学的真谛所在吧。
笔者现呈于各位的是两件不同年代、不同窑口、不同作者、不同风格的统称为瓷雕的作品。
图1所示,乃达摩立像,浑身透着广东石湾窑特有的风格。石湾窑的名家作品之所以难以成为各大拍行的竞相追逐物,原因之一是它的民窑本质,“量”不是单一,而是相对过大。笔者曾专门去广东佛山石湾镇,只要是获奖的,独具特色的,那么大师的弟子、弟子的弟子们无不精心仿制,肉眼分辨难上加难。原因之二是它的题材虽千姿百态,但或许没有“官窑”的传承,市井味永远若隐若现,哪怕花鸟山水之类,那种艳丽、那种娇姿,即使釉色纯白,雅致中间仍不免透出别样的“俗淡”。
达摩塑像在有案可稽的石湾窑历史记载中明末清初就有记载,体型硕大和精巧如豆者在如今石湾镇上随处可见。两年前在深圳的一个小拍上,笔者看预展就凭“人物生动、釉色亮丽”的特质心有所属,在竞拍中从一古玩店老板频频举牌的过程里横刀夺爱。后方知,是上世纪60年代初的“限量版”。
此达摩立像器形挺拔,迎风矗立,侧身俯视大地苍生,面上尽是对世俗间追逐名利者的不屑和对不公不平的世间恶行的愤怒;双目圆睁,目光如炬,令一切小人、伪君子不寒而栗,堆雕般的络腮胡在形象生动的脸庞映衬下,更显得威严和凛然。整个造像无论是身形、服饰还是面部轮廓以及五官、眼睛,均完全展现出石湾人物塑像的一贯特征——形似中有夸张,面部线条刻划下刀刚劲有力,一双眼睛永远是最为传神之处,胎釉更是仿钧窑之风,华丽、斑斓、奇美、浓艳;所谓钧釉的“雨淋墙”效果更是在这尊“文革”前限量版的石湾达摩瓷雕佛像中显现无遗。正如清人寂圆叟在《陶雅》中谓石湾窑变釉色“其蓝色甚似灰色……于灰釉中旋涡周遭,故露异彩”。
如果说这尊石湾达摩立像展示了岭南名窑的特有风采的话,那么另一尊观音瓷雕佛像就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图2所示瓷雕观音立像乃景德镇陶瓷史上为数不多的堪称大师级的人物曾龙升的作品。曾龙升由于祖辈与木雕为伍,从小耳濡目染了木雕所带给人的逼真、传神、立体多变的审美愉悦。进入景德镇陶瓷世界中,他不辞辛劳,博取众长,并在瓷雕一门锐意进取,发奋钻研,不仅中年时在欧美就扬名立万,而且解放后获得“中国陶瓷美术大师”等头衔,使得他的瓷雕作品在中国陶瓷史上取得了无可替代的地位。
此尊观音立像是曾龙升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通体施釉没有刻意追求华丽和色彩的多变,而是以沉稳、内敛的酱釉为主,尤其是面部施釉就是他最惯常的接近人体本身的颜色。
整个身体的造型线条流畅,一气呵成,衣饰裙摆自然褶皱、飘逸,寥寥几刀,刮、削、雕、贴,观世音神仙般的超凡脱俗已然令人膜拜。不仅如此,细微处见真章,此观世音佛像嘴角处细微生动,胸前挂珠莹润灵动,甚至裙边、裙摆的些许施釉,都让人不经意中体会出大师缜密的心意和过人的技巧!
对比两尊佛像,既有异曲同工之处,又各具别样风采。
两尊佛像无论是身形的基本态势还是飘逸的衣饰,不管是面庞还是单足微伸,哪怕是胸臆中的万千气象都让人一并感受到佛法无边的力量!
可多方对比,精妙的玩味之处无穷:
图1整体人物是动,图2人物特征是静;图1身形面部夸张,图2内敛自然;图1仿钧釉的华丽对比之下是图2的返璞归真;图1线条粗犷刚劲、下刀有力,而图2流畅柔和贴切顺势;图1外显张力,让世间小人倒退三步抱头鼠窜,而图2则以柔克刚,仁者无敌,令茫茫众生回头是岸,诚服礼拜。
正所谓:同是瓷雕韵味各异,美无定式,艺无止境。(责编:雨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