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希琳
每逢月末、季末和年末,大大小小的银行都要进行声势浩大的揽储突击战。人们对此也早已见怪不怪,都知道没了存款,你就是“再有捏褶儿的手艺,没面还是做不出包子”。
银行的好日子仿佛快要到头了。政府用银行利润来反哺实体经济的决心很明确,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已然进一步压缩了银行的获利空间。
存贷比红线下的揽储压力
面对繁重的揽储任务,拉不来存款的柜台人员,只能把亲戚朋友拉到凑数的队伍中来。“我们现在是一人在银行,全家跟着忙。”一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大客户部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尽管卯足了劲儿,银行的存款增速还是有所降低。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12年第一季度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3.76万亿元,同比少增2185亿元。与此同时,一季度的贷款增加速度高于存款增加速度。人民币贷款余额57.25万亿元,同比增长15.7%,比上月末高0.5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0.1个百分点。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2.46万亿元,同比多增2170亿元。
2012年上半年,人民币贷款余额都低于去年同期,但贷款增加量都高于去年同期。所以即使银行的存款基本与去年的增量相差无几,但是仍不能满足银行的放贷需求。在75%的存贷比的红线压力下,银行只能通过不断吸金来维持高贷款量,给排队的企业或贷款机构一个交代。
降息反升息 揽储拼利息
返现、高息、大力推保本型理财产品、送米面粮油充值卡银行吸取存款的方式,就像超市的大卖场层出不穷。而此次降息给了银行拼高息的平台。
央行决定自2012年6月8日起降息。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
表面上看,此次降息会加剧银行揽储难的现状。降息将使存款带来的收益率降低。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分析认为,降息确实会使银行对存款的争夺更为激烈,竞争加剧,就意味着存款的整体成本有所提升,银行的总息差将进一步缩小。
但是宗良认为,名义上为存贷款各降0.25个百分点的降息实际上是一次非对称降息。中国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对此认为,各大银行考虑到当前存款市场的竞争状况,不会将执行利率下调到3.5%以下,甚至部分中小银行可能会顶到上限。
事实上央行降息后,6月8日,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和邮储等六家银行率先上浮了活期存款利率和一年以内的定期存款利率。多家银行也不惜增加揽储成本相继调整利率,小银行的浮动幅度明显高于大银行,一些银行甚至将一年期存款利率提高到3.575%的上限。
不仅仅是跟同行在竞争
银行吸存款的竞争者不仅仅是业内的同行们,其他领域正逐步分流银行的存款。
“在当前通胀压力仍然存在的情况下,确实银行存款也会流向其他领域。”宗良认为。人们选择把钱投入到获利更高的领域去。有一部分重新流入到银行的收益率较高的理财产品中去。银行为了留住资金,在设计过程中银行纷纷将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提升至5%左右,针对贵宾级客户,甚至能够达到8%以上。尽管提高利率的利率诱惑很大,仍然赶不上通胀的速度,对于追求一定收益的投资者来说,也不会将钱全部存入银行。
不仅面临资金分流的压力,银行吸取存款也要收到政策上的制约。宗良说,“各大银行在吸收存款的时候也要面临监管的一些限制。”为了使存贷比达标,谁也不敢轻易突破这条红线。银行2011年的年报反映了银行存贷比状况不容乐观。招商银行、交通银行等多家银行的存贷比逼近红线,达到70%以上。存贷比的限制,使银行的揽储成本有所增加。
利率市场化 限速赛跑
利率市场化俨然成为必然的趋势,存款银行也都在谋求转型,在存贷款息差收到压缩的同时,银行的中间业务也不断遭到挤压。如果维持业绩向好,只能寻求多样化的盈利模式,银行开始把触角探向PE领域,例如光大银行推出了“贷款+PE”的业务模式。根据投中集团的统计,目前私人银行向PE收取的费用一共包括4项,分别是募资服务费、基金份额认购费、基金管理费分成和基金业绩分成。
这次降息也给银行释放了一个很明显的信号,就是利率市场化会逐步推进。宗良对此表示,降息后利差收入有所减少,对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和定价能力提出要求,银行的息差收入削减,但是同时银行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会,“利率市场化的过程往往面临着需求的增加,从美国的情况来看,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是其全面走向利率市场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美国银行中间业务占比不断提高的过程,从20%多一点提升到40%多”。
发令枪已响,小的股份制银行不得不边擦汗边与国有大行在揽储的道路上赛跑,但是由于利率浮动幅度限制在10%,所以仍然是有速度限制的赛跑,小的商业银行只能亦步亦趋,被大部队裹挟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