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晶晶
摘要:外语的学习对众多的学生来说都是无比的烦恼,无论如何努力用功,仍然无法正确地道的听说读写,问题在于如何获取适合自己的正确的学习方法,该篇文章从幼儿学习母语的角度剖析了学好外语的几个基本条件。
关键词:情景;交际;接触量;互动
众多的莘莘学子通过10余年的学习,经历了高考,考上了各类高校继续学习。大部分的学生从小学开始学校就开设了英语课,他们跟着学,读课文,学语法,记单词,做练习,学习英语该做的几乎都做了。但仍有很多人成绩提高不大,听不懂,说不出,学不好,着实让学生对英语学习无法产生兴趣。有这些苦恼的人很多,从小学生到大学生,甚至研究生。能看懂的英语材料,一听就糊涂了;语法学得很棒,可是作文写的都是中式英语;学了10多年的英语,就连上课都不敢开口讲英语,而且发音错误百出;词汇量很丰富,却看不懂英文报刊和小说。
学不好英语的一个重要原因,不在于不知道如何学习外语,而在于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不是没有找到学习外语的窍门,主要是因为对外语学习的过程不明就里,缺乏正确的学习方向,目标自然难以达到。只要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任何人都能学好。无论学习哪种语言,学习者都是从零概念学起,犹如幼儿学习母语一样,但是幼儿却能学得好,学得快,学得很成功,我们不妨从这个角度来分析一下语言学习中的几个必备基本条件,以便更多人学好外语。
一、语境环境
我们可以注意到,幼儿学说话并不是有意识地去记单词,学语法,背句型,他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表达的意思上,放在与大人们的沟通上。所以说幼儿是在表达意思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学会语言的。他们通过将接触的词语与情境结合在一起,一起印在大脑里,当出现相同或类似情境时,幼儿就能很快联想和使用这些词语和表达。这说明,情境很重要。语境是语言使用的一个基本条件,幼儿是在情境体验中学习母语的,我们成人学习外语也要在语境中学习。
二、交际需要
另一个基本条件就是交际需要,也就是我们人与人之间语言交流与表达意思的需要。当幼儿想要洋娃娃时,会用手指着洋娃娃,或者拉着大人的手走到放洋娃娃的地方,几次之后,只要幼儿说“熊”或者“要熊”,大人就能明白他的意思。这就是幼儿语言的动力支持,这个动力就是交际需要。幼儿在学习说话的时候,不是以句子为单位来表达意思的,而是以意思为单位来表达意思的。我们将这样的单位称之为话语单位,是我们表达交际意图的基本单位。
学习外语的时候,不要针对考试而学,而交际需要是促进外语学习的真正动力。语言是在满足交际需要的过程中学会的,而不是先把语言结构(即语法)学好了才去满足交际需要。不懂语法就不会受语法的约束,不会用规则去衡量语句的使用,说话自然就流利,从幼儿的语言学习过程就说明了这一点。
从这个角度看,高职高专的外语教学中就需要对教材的选择提出要求,学校应根据不同专业人群对外语的不同需求选择合适的教材,便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外语学习的有效性。
三、语言接触
要掌握语言的规律还需要有足够的语言接触量,也就是说,没有接触一定的语言使用量,要学会一门语言是很难的。每个高校的学生都有10多年的语言学习,掌握的词汇与语法已经很多了,但是语言的使用却很困难。相比而言,幼儿的语言知识量相当匮乏,却能很容易地学会使用语言。这之间的差别就来自于语言接触量。
幼儿在学说话的过程中,将语言与使用的具体情境结合在一起,存储在大脑里,经过反复使用这些词可以巩固它们的用法,最后实现脱口而出。而且在不同情境中反复接触同一类表达的时候,会无意识当中总结出语法规则,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语感,也就是语言学习者将各类情境中语言出现的客观规律总结在大脑里,成为隐形的语言规律,虽然大多数情况下不大可能表述出来。相比之下,我们很多学习者把学习的重心放在语法上,花了很多时间掌握了大量语法,也背下了不少规则,然而真正能使用得如鱼得水的少之又少,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幼儿的语言学习中好好思考。
所以,语言学习者需要培养语感,有了语感,即便是文盲也可以说一口流利的语言。但要感知和概括出规律来,首先要有大量的语言接触。
四、交流互动
学好一门语言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就是交流互动,前面三个条件都是在互动中体现出来的,而且在互动中才能发挥得更好。对话互动是语言使用的最基本的方式,这是一个事实,也是常识。
幼儿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是在模仿成人的语言,而且通过模仿不断地接近成人语言使用方式,是在互动中学会说话的。幼儿在表达错误的时候,大人很少纠正孩子的错误,幼儿与成人接触多了,语言接触量随之增多,说话方式趋于成人,语言错误越来越少,最终学会了正确说话。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不断纠正学生犯的语言错误,改完了错误,接下来的就是正确的。所以,从长远的学习效果来看,教师应该多修改学生的错误,还是应该让学生大量接触正确的语言,需要好好的衡量一下。
综上所述,语言的学习不仅仅是记忆的巩固,更在于要在实际的语言交流环境中去接触使用,这样才能更有效的掌握语言的使用。
(作者单位: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