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教学公正:内涵和价值

2012-04-29 01:36:42党婷
考试周刊 2012年74期
关键词:公正班级评价

党婷

摘要: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因此,教师需在教学中秉承公正。教师的教学公正是教育公平、教育公正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体现。本文详细地阐释了教师教学公正的内涵及表现,论述了教师教学公正对教师、学生,以及教学的价值。

关键词: 新课程教学公正内涵和价值

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和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人们由逐渐重视宏观层面教育起点的公平,转向关注追求过程和结果的公平。这种转变更加关注的是学生在实际的校园里,甚至是每一堂课上的际遇。正是基于这样的转变,我们认为有必要把研究的视角转入具体的学校教学活动层面为教师教学进行公正的研究。

一、教师的教学公正:内涵及表现

公正作为一个意蕴广泛的词语,其在教育学中也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教师教学公正是现代社会倡导的一种价值观念,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观自觉的一种道德行为,表现出来的是具体实质的存在。本文以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作为落脚点,从师生关系、教学资源的分配、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以及班级管理等角度,对教师教学公正的内涵进行全面的分析。

(一)师生关系的审视。

新课程要求建立尊重、民主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在教学中,师生之间显然存在着这样一种矛盾。“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是未成熟的、没有发展的人,和在成人的成熟的经验中体现出来的某些社会目的、意义和价值。教育过程就是这些因素应有的相互作用。”[1]为了更好地在师生关系中体现教师公正。教师应努力做到:尊重、理解、读懂学生,不要用教师的经验作为标准去衡量学生。教师要避免“刻板效应”、“晕轮效应”,真实、全面地对待学生,不能给学生贴上“标签”或者分成等级。学生有自己的世界,试图用教师的权威压制学生,必然会形成“权威—服从”型的师生关系。

(二)教学资源的分配。

教师教学公正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学生的应得和发展。比如,国家和学校的教育资源经过教师的“手”是否让每一个学生都均等地得到分享。[2]所以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课堂提问。教师在选择互动对象、提问的问题类型,对学生的反馈等都应该关注全体学生发展。第二,课堂讨论。讨论就是要每个学生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不是小组组长的个人展示。第三,知识分配。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的需要、特点、兴趣等因素,给予适合学生发展的知识。第四,信息反馈。教师不要受一些外在因素,比如成绩、职务等,影响对学生的评价。第五,情感分配。教师的教学情感渗透在教师的教学行为中,不仅包括言语行为,还包括非言语行为(表情、姿态、语音语调、动作等)。

(三)教师的教学设计。

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师基于自身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技能、实践经验和个性心理特征,在准备、实施和评价教学的过程中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和。[3]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该注意:教师要把教学行为的起点定位于引导、启发、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压抑、制约和控制学生的发展;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应该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让书本知识转化成为学生的直接经验从而内化。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学生的差异性,选择的教学内容容量、难度等要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师需要转变一成不变的讲授法,把更多的自由、民主还给学生;在教学时间安排在上,教师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和思维发展的特点,循序渐进。

(四)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基于事实的判断,用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具体表现在:评价的全面性。教师要从德、智、体、美等角度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评价;评价的真实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真实、客观的评价;评价的功能性。教师要积极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导向的功能。同时,教师在对待不同学生同一行为时要一视同仁;评价的过程性。教师注重过程性和发展性的评价;评价的灵活性。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原有水平,灵活运用评价标准。

(五)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需要用伦理的关系,如正义、平等、人道来建设班级,班级应该是在良好的伦理原则上形成的共同体。[4]主要表现:第一,座位的安排。教师要合理地安排座位,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第二,班干部的任用。班干部的任用要成为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民主活动。第三,参与集体活动。教师要积极鼓励所有学生参与班级的集体活动,在参与中体现自身的价值。第四,班规的制定。制定的班级制度应该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代表学生的意愿。第五,与学生的日常交往。教师要尽可能地关注每位学生的日常行为,关心每位学生的生存状态,不要专宠某个或者某部分学生群体。第六,与家长的联系。在与家长的交流中,不能因为某些原因存有偏见。

二、教师教学公正的价值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教学公正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实施教学公正对教师、学生、社会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优化教学品质。

教师的教学公正离不开教师的教学行为,主要包括:教学设计、班级管理、课堂评价、师生交流等。教师教学公正具体体现在教学行为的各个方面。所以教师要具有较高的教学能力,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特点、兴趣等,安排合适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等,及时给予学生应得的教育资源和关注,使其实现自身应有的发展。同时,教师教学公正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品质的集中体现,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伦理学上认为,公正体现的是一种关系,一种受到平等、尊重、被爱的人际交往。教师教学公正主要表现在教师和学生的交往中,教师能够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进行有效的指导,以及学生如何根据教师的个人魅力在交互主体的意义上,实现教育过程的互动性影响,这种平等互动性的交往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彼此之间产生了信任。同时,公正是一种善,一种道德的存在方式,教师会产生行善后的愉悦感,会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职业投入感等,从而全面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现教育价值。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教师教学公正为学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使每位学生的需要都得到满足,每位学生的潜能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发展和优化。每位学生都能够充分地运用自己的智慧获得教育的尊重,学生不断地超越自我,开拓自我,获得成长,从而促进教育价值的实现。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和教育性等特点决定了教师的道德、情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行为等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习者,塑造学生美好的价值体系。

(四)建立公平公正的民主风气,实现教育公正。

教师实施教学公正不仅代表教师个体的行为。教师受命于国家和社会,其行为也代表社会的核心价值和道德观念。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存在,社会给予她们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尽管教师教学公正集中表现在课堂中,但是由于其职业的交往性原则,教师教学公正对于促进建立和谐的周围关系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教师教学公正是教育公正在微观教学层面的集中体现。它的实施将直接影响到教育公正、社会公正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93.

[2]骆毅.教师对学生要公平与公正[J].基础教育研究,2004(z1):45.

[3]高巍.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的关系解释[J].教育研究,2012(3):101.

[4]毛景焕.平等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17.

猜你喜欢
公正班级评价
班级“四小怪”
小读者(2021年4期)2021-11-24 10:49:03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石油沥青(2021年4期)2021-10-14 08:50:44
迟到的公正
公民与法治(2020年6期)2020-05-30 12:44:10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2
公正赔偿
不称心的新班级
快乐语文(2016年7期)2016-11-07 09:43:56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弗雷泽的三维公正观
班级被扣分后
中国火炬(2013年5期)2013-07-25 09:51:50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