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高新区创新人才建设问题初探

2012-04-29 23:25陈敏
经济师 2012年8期
关键词:员工培训创新人才服务体系

陈敏

摘 要:太原高新区作为山西省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创新人才问题已成为园区发展所面临的新课题。文章通过对园区人才的基本状况分析,提出了在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和加强员工培训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来加强人才建设,实现企业和园区“共赢”的局面。

关键词:创新人才 服务体系 员工培训

中图分类号:C9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8-195-02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已经成为比物质资本、金融资本更为稀缺的资源,成为全球竞争的制高点,人力资源将成为“21世纪第一资源”。国际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高素质人才相对短缺甚至匮乏已成为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存在的普遍现象,创新人才建设已成为获取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太原高新区作为山西省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拥有入区企业3000余家。近年来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将人才引进和培养摆在园区发展的战略位置,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针对高新人才引进和培养的相关配套政策,特别是重点实施“环境·素质工程”、“人才培育工程”、“百名研究生集聚工程”、“博士后集聚工程”、“海外高层次人才工程”等一系列人才集聚工程,充分发挥高新区机制灵活的优势,以科技领军人才为重点,引进和培养了一大批熟悉国际规则、具有创新能力、适应高新区发展需求的高层次人才队伍,为园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十二五”时期,正逢国家大力倡导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之际,太原高新区如何在保持既有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壮大人才实力,在新一轮经济发展过程中努力实现人才创新发展的新优势,提升园区企业凝聚力,成为高新区人才服务发展所面临的新课题。

一、园区人才基本现状分析

截至目前为止,全区高新技术从业人员46171人,占到全区从业人员总数的45.6%。大专以上学历人员23055人,占高新技术从业人员数的49.9%;高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以上人员10662人,占全区高新技术企业从业人员比重为23.1%;科技人员12021人,占全区高新技术从业人员比重为26%;R&D研发人员8586名,占全区高新技术从业人员比重为18%。但还存在高新技术企业专业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研发人员相对较少的现状。

存在问题:从人才队伍结构看,高新技术企业高端人才少;一般性人才相对较多,创新型企业人才较少;应用型技术人才相对较少(如高级技师、技工较少)。

企业在用人过程中普遍存在:重学历,轻能力;重使用,轻培养;重现实表现,轻潜力开发;重眼前,轻长远规划。重所有,轻所用;重引进,轻后续服务等诸多误区。

园区整体人才供求矛盾凸显,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高级人才供给不足。由于高新技术企业均属于中小企业,资金实力不足,资源要素有限,加之缺乏科学的招聘机制和留、用人机制,导致高新技术企业人员整体质量不乐观,高端人才相对缺乏。

2.人才流动性大。由于高新技术企业中技术的不断创新和高新技术企业之间的人才争夺战,使得高层次人才呈现很大的流动性。具有战略眼光和市场开拓能力的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职业经理人紧缺,在行业中具有较大影响力、较强研发能力的技术领军人物缺乏。

3.人才培养针对性不强。机电制造、电子技术、煤化工、动漫科技、物联网等专业人才供不应求,中高级技能人才严重缺乏。

4.人才作用还未充分发挥。人才存量的投入,人才的管理开发,人才评价、使用、激励和人才流动机制尚未健全。

二、完善人才服务体系成为园区创新人才建设的首要任务

基于高新区现有的人才结构和空间布局,我们要在充分发挥高新区区位优势和已有的创新基础上,以“服务发展、人才优先、创新机制、高端引领”的人才发展为指导方针,贯彻到创新人才工作的各个方面。充分发挥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加快推进机电制造、电子装备信息、煤化工技术研发、IT、新材料新能源、环保节能、创意产业与软件服务外包等重点产业的人才集聚和人才发展,形成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主要抓好以下三大服务体系建设:

1.建设“凝聚人才”服务体系。充分利用高新区已有的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环境,加大财税支持创新力度,围绕煤化工技术研发、IT、新材料新能源、环保节能、物联网、创意产业与软件服务外包等产业,聚集各方面创新要素,促进高层次领军人才及创新团队重大科技成果在高新区的转化和产业化。具体措施:(1)围绕主导产业,面向科技型企业开展招商。利用其好的品牌构建创新资源网络,吸引高端项目、人才来高新区落户,形成“磁铁”效应。(2)创新人才融合机制,利用留学生创业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煤化工技术研发、创意、软件服务外包三大类产业联盟和物联网等多个综合交流平台,促进建立龙头企业与行业内其他企业之间的交流互动机制,促进人才资源向高新区集聚。(3)积极吸收专家参与高新技术、支柱产业核心技术、重大工程技术和重点学科项目的研究开发工作,促使专家们在实践中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吸引高端人才和创业团队来高新区落户。

2.完善“培育人才”服务体系。建立高新区、企业和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共同投入、共同培养、共同使用、共同受益的培养使用模式。培养造就一批具有企业经营管理、懂得国际项目管理、精通技术开发的多层次、多渠道、专业化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具体措施:(1)着力促进产教结合,为进一步提升太原高新区企业发展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满足山西省数以万计的人才需求。要紧贴高新区开发开放和全省经济产业的发展,以人才需求为导向,开展校企结合的教学和实习实训,实现软件产业链、学科链、人才链的紧密对接。(2)着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继续引进知名企业,实行订单式培养和高校联合培养,造就大批复合型、实用性、国际化的人才和专业技能人才,提升人才的国际化程度。(3)加强高新区人才队伍培养,一是邀请国内外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学者、经济学家、企业精英定期举办讲座和高层教育培训班,全面提升机关人员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质;二是利用高校资源优势,定期组织企业法人参加科技管理创新、现代经济知识专题培训,开展“百名企业管理人才、千名专业技术人才、万名职业技能人才”的“百千万”素质提升工程。

3.健全“载体平台”服务体系。大力培养人才服务业,建立覆盖全区的派遣服务网络,健全人才分层分类管理体系。具体措施:(1)不仅要大力发挥人才服务中心的中介服务功能,还要引进国际知名人才中介机构,组织培育区域性的各类专业人才协会,与国家高新区人力资源网建立人才合作联盟网络,搭建人才对接平台,实现网络互通和网络招聘。(2)高新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要坚持政策支持、服务社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体制创新和服务创新,建立集人才评价、人才推荐、管理培训、人事代理、人才派遣和网络信息等服务为一体的专业化服务平台。(3)围绕高新区主导产业,构建高新区各部门广泛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推进“项目+人才”快速落地的高新特色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三、重视人才培训,提升园区企业人才综合素质

在园区,员工培训被看作一种传递知识、传递技能、传递标准、传递信息、传递信念的方式;员工培训教育以一种崭新的理念和创新的制度来开展,摒除了空洞的形式主义,真正成为了干部员工主动需要的加油站和充电站。

1.上行下效,全员动员。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人才培养会出现外派培训机会相对欠缺、普通员工对公开培训接触机会不多的现状,应提出“二次培训”模式,即由高层和中层领导者首先外出接受培训,再结合企业经营实际与自身领悟,通过每周集中召开学习会议,向普通员工进行宣讲,并将培训课件通过内部办公系统发布,供有兴趣的员工下载学习,由此完成知识在企业内部的传导,实现培训学习工作在整个员工层面的全面推行。

2.注重实效,知行合一。一线员工的职业素养与综合素质是企业得以发展的根本保障,本着“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原则,园区企业应对一线员工工作涉及到的各个关键环节进行全面、持续的培训,使员工具备精深的专业技能、优秀的实战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园区企业应对新上岗的工作人员进行基本技能方面的培训,强化年轻工作人员爱岗敬业、职业奉献精神,提高工作能力,培养吃苦耐劳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定期培训在企业中形成“敬业、乐业、勤业、精业”的好习惯,弘扬了“比业绩、比风格、比奉献”的高昂正气,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先“识才、引才”,后“育才、造才”,以“用才、聚才”,这是太原高新区企业的人才战略。坚持用事业聚才育才,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要鼓励创新、爱护创新,使一切创新想法得到尊重、一切创新举措得到支持、一切创新才能得到发挥、一切创新成果得到肯定。要关心人才学习和生活,千方百计为他们排忧解难。要通过大力表彰和广泛宣传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营造尊重科学、鼓励创新、甘于奉献的社会氛围,在全区形成见贤思齐、奋发努力的良好风尚。

(作者单位:太原高新区贸易促进中心 山西太原 030006)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员工培训创新人才服务体系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互联网+”应用在国企员工培训领域
浅谈员工培训的难点和解决措施
初具规模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