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教学中如何针对知识点作适当深入

2012-04-29 22:17赵春鲜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2年8期
关键词:深入知识点探究

赵春鲜

【摘要】 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针对知识点作适当深入,有助于激活学生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探究学习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

【关键词】 教学;知识点;探究;深入

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内容,都是根据少年儿童的认知特点,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孩子们的面前,具有直观性、模仿性和趣味性. 教材有些内容作用于渐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我认为教师不要局限于教材,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可行性,在教学中对知识点作适当深入,小学生就能把所学知识点掌握得较牢固,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

1. 知识点: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一般是两步运算,多数学生容易掌握. 为了激活学生思维,有必要把知识点再深入下去.

图形深入 如图1,2,3,比较它们的周长(C)和面积(S)的大小.

观察这类图形,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此题是要利用“查漏补缺”的方法解答,学生易懂.

再如下图:

图4:C甲 = C乙图5:C甲 = C乙

S甲 = S乙S甲 < S乙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图形,紧扣周长、面积的概念,明白其中道理.

2. 知识点:求平均数问题、探究性习题

教师不要局限于教材内容中出现的题型,要去寻找特例. 特例深入 (1)一辆汽车从甲城行驶到乙城,每小时行驶40千米,由乙城回到甲城每小时行驶60千米,求这辆汽车在整个往返途中,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此题是比较典型的一个求平均数问题,教材中出现的求平均数问题的思路与此例题的思路有所不同. 我在讲授此例题之前安排学生解答,无一人做对,学生的答案全部是:(40 + 60) ÷ 2 = 50(千米/时). 受教材题型影响,学生形成了思维定式. 教师在教学中很有必要安排特例学习. 老师知道学生错误的症结在于对“速度”这一概念缺乏正确的理解,于是从“速度 = 路程 ÷ 时间”入手,抓住概念不放,进行如下分析:设从甲城到乙城的路程为整体“1”,则汽车由甲城到乙城所需的时间为■小时,由乙城返回到甲城所需的时间为■小时,汽车往返于甲、乙两城之间共行驶的路程为整体“1 × 2 = 2”,共行驶(■ + ■)小时,故往返的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即2 ÷ (■ + ■) = 2 ÷ ■ =48(千米/时). 教师要退一步讲清解题思路. 有时候,题目的条件比较复杂,学生缺乏分析解答能力,教师可以采用退到最基本问题的方法,这样做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2)小亮到外婆家度暑假,外婆家存有10个鸡蛋,还有一只每天下一个蛋的母鸡. 如果外婆每天煮2个鸡蛋给小亮吃,问:外婆家的鸡蛋可以连续吃几天?

教师板书出题目后,孩子们很感兴趣,顿时,童心萌发,积极思考. 多数同学是这样想的:“原来的10个鸡蛋,每天吃2个,够吃5天,在这5天里,母鸡又下了5个蛋. 这5个蛋可以吃2天,还余1个. 在这2天里,母鸡又下了2个蛋,连同余下的一个共3个蛋. 这3个蛋可以吃1天,还余1个. 而在这一天,母鸡又下了一个蛋,连同余下的1个,共2个蛋. 这2个蛋恰好又可吃1天. 把以上推算出来的天数加起来:5 + 2 + 1 + 1 = 9(天). 孩子说,外婆家的鸡蛋可以吃9天. 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换一个思路来考虑,就很容易发现上述解法有误. 假设小亮每天吃的2个鸡蛋是这样安排的:吃母鸡当天下的1个蛋,再吃1个存蛋. 由于母鸡每天下1个蛋,而存蛋有10个,所以立即可以得出“能连续吃10天”的结论.

那么,在前面的解答中,为什么会算成9天呢?仔细思考一下,不难发现,上述解答中的分析犯了“有始无终”的毛病,从整个分析的模式看,总是先计算现存的蛋可以吃几天,再计算在这几天里母鸡又可以下几个蛋. 按照这一模式,分析到“……共2个蛋. 这2个蛋恰好又可吃1天”并没有完,还应继续分析下去,由于这1天吃的是原先的2个蛋,而在这天内,母鸡又下了1个蛋,这个蛋留到下一天,连同下一天母鸡新下的1个蛋,共2个蛋,又可吃1天. 这时已无存蛋,小明每天吃2个蛋就难于为继了. 分析至此,才真正结束. 将上述的9天,再加上这漏算的1天,恰是10天. 这才是正确的答案,两种思路的结果完全一样.

3. 知识点:比较数的大小

学生对整数、小数、分数大小比较,一般情况下都易掌握. 例:比较■,■,■,■的大小,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如果每个分数都化成小数比较,或者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比较,又费时费力,这样做不利于今后的数学学习.

技巧深入 比较■,■,■,■的大小,教师要告诉学生,复杂问题要简单解决,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技巧解题.

1 - ■ = ■,1 - ■= ■,

1 - ■ = ■,1 - ■ = ■.

对于分数来说,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分数值小.

故有■ < ■ < ■ < ■,又被减数相同,减数小的差就大,所以,

1 - ■ > 1 - ■ > 1 - ■ > 1 - ■,

所以,■ > ■ > ■ > ■

4. 知识点: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的结合律、乘法的分配律

步步深入 同学们都知道:5 + 4 = 4 + 5,6 + (4 + 5) = 6 + 9 = 15,(6 + 4) + 5 = 10 + 5 = 15,6 + (4 + 5) = (6 + 4) + 5,3 × (5 + 4) = 3 × 5 + 3 × 4(乘法分配律),1 + 2 + 3 + … + 10 = (1 + 10) + (2 + 9) + (3 + 8) + (4 + 7) + (5 + 6) = 11 + 11 + 11 + 11 + 11 = 55.

(1)求1 + 2 + 3 + 4 + … + 100的和.

(2)求3 + 6 + 9 + 12 + … + 300的和.

第(1)小题,学生模仿上例,容易解答. 我们知道:

100 + 1 = 101,99 + 2 = 101,98 + 3 = 101,故有1 + 2 + 3 + 4 + … + 100 = 101 × 50(50个101相加) = 5050.

第(2)在(1)的基础上深入,题(2)是题(1)各加数扩大至原来的3倍的和,3 + 6 + 9 + 12 + … + 300 = (1 + 2 + 3 + 4 + … + 100) × 3(根据乘法的分配律) = 5050 × 3 = 15150.

总之,对知识点的深入,教师要把握一个适度,符合不同年龄阶段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不能把知识点深入到太难,学生听不懂. 警惕偏离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教学失败.

猜你喜欢
深入知识点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在朗朗书声中学习语文
高中语文教学探微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之我见